周 俊,李培森,徐 晨,陳 戈
(重慶醫科大學:1教務處,2教育研究與發展規劃處,重慶400016)
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習滿意度調查
周 俊1,李培森2,徐 晨1,陳 戈1
(重慶醫科大學:1教務處,2教育研究與發展規劃處,重慶400016)
目的:調研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滿意度狀況,為深入推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依據.方法:采用整體隨機抽樣,對重慶醫科大學2011~2015級的224名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結果:本次調研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平均分為(3.30± 0.59)分,顯著高于中間值(3.00分)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整體趨于“滿意”.不同學習階段和不同性別的學生總體學習滿意度平均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學生學習滿意度整體較高,但在教學資源情況、個體學習效果方面有待改善,學校需要直面問題,因學而改.
臨床醫學;學習滿意度;教學改革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傳統的大學課堂過分強調教師的“教”,教師主導一切,從而導致對學生的“學”重視不夠,學情研究不足[1-2].學習滿意度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標志,直接反映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3-5].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門類多,教學環節多,學習難度大,培養周期長,相關研究[3]也顯示,醫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學習倦怠、心理壓力的情況,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學習障礙.基于此,對學生的學習滿意度進行深入調查,有利于學校全面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和未來需求,完善學情預警,為深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提供參考和依據.
1.1調查對象 本研究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重慶醫科大學2011~2015級,共5個年級的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普通本科生.于2015-12采取整體隨機抽樣方式,共發放問卷270份,收回問卷245份,回收率90%,有效問卷224份,有效率91%,調查對象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統計
1.2調查問卷設計 問卷由基本情況、滿意度調查、開放問題3個部分組成.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兩個維度;滿意度調查設“課程設置情況、教師教學素養、教學管理水平、教學資源情況、個體學習效果”5個一級指標;開放問題主要征求學生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建議[4].滿意度調查分設15個小問題,每個一級指標對應3個問題,采用Likert五級評分,從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到非常滿意,分別賦值為1~5分,得分越高,學習滿意度越高.全部問題隨機排列,歸類求得一級指標平均分.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學習滿意度總體狀況 結果顯示,本次調研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平均分為(3.30±0.59)分,顯著高于中間值(3.00分)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整體趨于“滿意”.在一級指標層面,“教學管理水平”、“課程設置情況”、“教師教學素養”的滿意度平均分顯著高于中間值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資源情況”的滿意度平均分為(3.00± 0.82)分,與中間值(3.00)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個體學習效果”的滿意度平均分為(2.63±0.69)分,顯著低于中間值(3.00)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按照滿意度由低到高排序:個體學習效果滿意度<教學資源滿意度<教師教學素養滿意度<課程設置滿意度<教學管理水平滿意度.

表2 學習滿意度總體情況及各維度得分(n=224,x±s,分)
2.2學生滿意度分維度比較
2.2.1不同學習階段 目前,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普通班仍采取傳統“三段式”教學,前兩年為基礎段、中間兩年為臨床理論段,最后一年為臨床實習段.調查顯示:三個階段學生的總體學習滿意度平均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一級指標層面,在“課程設置情況”上,基礎段的滿意度顯著高于臨床理論段和臨床實習段,臨床理論段的滿意度顯著高于臨床實習段;在“教師教學素養”上,基礎段的滿意度顯著高于臨床理論段;在“個體學習效果”上,臨床實習段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基礎段和臨床理論段,基礎段的滿意度高于臨床理論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2.2.2不同性別 調查結果顯示,男女生的總體滿意度評分無顯著性差異.在一級指標層面,在“教學管理水平”、“教師教學素養”上,男、女生的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課程設置情況”上,男生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教學資源情況”上,女生的滿意度顯著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個體學習效果”上,男生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3 不同年級的學習滿意度差異(n=224,x±s)

表4 不同性別的學習滿意度差異(n=224,x±s)
以學生學習滿意度作為突破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需求測調研”[5],有利于學校作為全面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和潛在需求,能夠指導學校不斷自我調適,有針對性地優化教育教學“供給”,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革.
3.1直面問題,因學而改 通過本次調查,課題組發現,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整體學習滿意度較好,學生對學校的教學管理、課程設置、教師教學素養等都比較滿意.但也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第一,學生對學校教學資源的滿意度較低,特別反映在臨床理論學習階段(大三、大四),課題組分析認為,這可能跟學校新校區圖書館尚未啟用,臨床教學基地離新校區較遠、學生臨床見習機會較少的基本情況有關.第二,
雖然學生對學校“教學管理水平”、“課程設置情況”、“教師教學素養”等方面比較滿意,但對自身“個體學習效果”的評分較低.課題組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因為醫學知識涉及面廣,課程跨度大,內容艱深,學習周期長,實際學習效果與預期往往存在差距[6-8];另一方面,通過開放問題征求學生關于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其中絕大部分的建議都集中在“壓縮學時”、“增加臨床見習”、“提供學習方法指導”3個方面,其中直接提到“提供學習方法指導”的多達38人.
3.2以“醫生職業勝任力”為核心,推動深度、系統改革 2014年底,教育部、國家衛計委等6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推進醫學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完善以能力為導向的評價體系[5].”當前,重慶醫科大學正在按照改革的要求,積極推進“以器官系統為主線,基礎與臨床貫通”的課程體系重構;推動組建以教學為中心,跨學科、跨院系的新型“學系”;探索“全面學分制”改革;積極尋找合作伙伴,探索中外聯合辦學新模式;以大數據、云計算為載體,探索醫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改革絕不僅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簡單重組,更是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和方法、學生學習方式等由內而外的重大變革,是涉及教、學、管、評各方面的深度、系統改革[9-11].其中,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深入調研、分析是一切改革方案設計的基礎,是保證教學改革能否成功的基礎性工作.
3.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做好學習資源提供者 學生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人,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6].”同理,學校的責任也不僅僅在“教”,更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為學生創設更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1]黨亭軍.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做些什么——對現行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與建議[J].當代教育科學,2008(15): 23-24.
[2]張 媛.高校學生對教學服務滿意度的研究——以天津師范大學為例[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0.
[3]任玉明.醫學生心理障礙相關原因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13(5):469-470.
[4]韓玉志.美國大學生滿意度調查方法評介[J].比較教育研究,2006(6):60-64.
[5]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S].教研〔2014〕2號,2014-06-03.
[6]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教師讀本)[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1.
[7]李 玲,宋九林,楊詩源,等.醫學本科生醫患溝通教育滿意度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4):421-424.
[8]曾雪萍,舒 靜,趙海磊,等.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臨床實訓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1): 34-37.
[9]符 逸.復旦大學首屆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狀況調查[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6):557-560.
[10]劉 彥,何 坪,王 燕.專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實踐滿意度調查[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5,12(3):83-85.
[11]陶 寧,蘭 衛,方 嫻.預防醫學專業生產實習教學管理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8):70-71.
R4
A
2095-6894(2016)08-90-03
2016-07-20;接受日期:2016-08-04
重慶醫科大學2015年度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臨床醫學本科生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JY15022);2016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國際比較的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研究”(16SKGH026)
周 俊.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管理.E-mail:304918629@qq.com
李培森.碩士,編輯.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E-mail: 941692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