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 姍
兀娟蘭:國土信訪的貼心人
◎ 魏 姍
把信訪工作當事業,把信訪群眾當親人,把信訪訴求當家事,是兀娟蘭在平凡的信訪工作崗位上的執著追求。12年來,她懷著一種對黨無限忠誠、對事業無比熱愛、對人民高度負責的公仆情懷,在國土信訪工作戰線上埋頭苦干、忘我工作、默默奉獻。從走上信訪工作崗位的那一天起,敬業和奉獻就是其工作生活的主旋律。今年51歲的兀娟蘭用敬業和奉獻詮釋了她人生的全部價值與意義。

信訪貼心人——兀娟蘭
信訪工作是一項知識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很難勝任的。兀娟蘭從踏入信訪辦那天起便深深感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信訪工作,服務好人民群眾,必須有扎實過硬的理論知識。為此,她利用工作之余,自學了《信訪條例》等有關信訪工作的業務知識,并加強對地籍管理、土地征用、礦產開發等方面政策法規的學習,虛心向領導和老同志請教,為全面完成信訪工作打下了扎實的業務功底。
在日常工作中,兀娟蘭遇到難題悉心鉆研,碰到困難從不退縮。她不拘泥于就案說案,就事說事,依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有理有據處理群眾的信訪問題,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糾紛,得到信訪人的廣泛好評。如今的她,成為該局信訪工作經驗最豐富的“老同志”。她從制度入手,逐步完善了一崗雙責制度、矛盾糾紛排查和信息報告制度、信訪考評考核辦法等10余項制度,特別是領導掛牌群眾點名接訪制度,在三門峽市國土資源系統得到推廣應用。
在國土資源信訪工作中,征地補償、宅基地糾紛、田間地頭權屬糾紛等,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引發群眾信訪。認真接待并處理好群眾的來信來訪,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排憂解難就是兀娟蘭的日常工作。在工作中,她認真處理每一批群眾來訪,設身處地,誠懇待人,她所處理的信訪問題,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2006年,修建鄭(州)西(安)高鐵時,陜縣張灣鄉上陳村20余畝地的生產路被攔腰截斷,三面環溝,一面緊臨高鐵線,機械無法耕作,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十幾名村民來局上訪。
為了早點幫群眾解決問題,兀娟蘭立即帶領信訪辦的工作人員,實地查看,現場拍照,第一時間向局領導匯報,局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召開疑難問題分析會,形成了把坡地推平的解決意見。解決辦法找到了,但那么大的土方量該運到哪里?找不到出路,也就意味著解決不了問題。于是她通過朋友多方打聽,了解到三門峽南站有一處大坑需要大量土方填平,及時向局領導提出建議,經牽線搭橋,20天后,張灣鄉上陳村平坡填溝工程即告竣工。這樣,既解決了三門峽南站大坑填平缺土問題,又為張灣鄉上陳村新增近3畝耕地,實現了雙贏,村民們非常感激,逢人便說國土局兀娟蘭是個替群眾辦實事的貼心人。
2012年,菜園鄉一位姓尚的女村民,因村里實施土地整理,村干部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將其種的樹木毀掉,尚某要求賠償,可是村里遲遲不給解決。于是,她來到局信訪辦,找到了兀娟蘭。由于情緒激動,她說話比較難聽。兀娟蘭沒有計較,遞上一杯熱茶,面帶微笑耐心勸說。了解情況后,兀娟蘭先后到尚某所在村組及施工地了解情況,又聯系鄉、村兩級干部和施工方,指出村干部不告知群眾將其樹木毀掉的錯誤做法,做村干部思想工作,讓其向尚某道歉。同時,協調施工方對被毀樹木給予尚某3000元的賠償。尚某的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感動得握著她的手說:“謝謝你,你真是為民解憂的貼心人呀!”
信訪工作再辛苦也難不倒兀娟蘭,但是處理積案,常常令她寢食難安。積案是信訪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為徹底解決每一件難題,她常常利用節假日帶領信訪辦工作人員一邊仔細查閱卷宗,一邊不厭其煩地實地走訪。十多年來共處理信訪積案10余起。
2006年,陜縣大營鎮趙莊村村民趙某因半球包裝公司辦理土地使用證問題多次到縣政府上訪,后縣信訪局批轉國土局解決。經過調查,信訪人反映的問題是1994年縣招商引資引發的遺留問題,由于趙某上訪多年未能解決,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孩子也輟學了,家庭日常生活開銷也陷入了困難。為盡快幫助趙某解決問題,兀娟蘭多次走訪,查閱檔案資料,堅持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實事求是提出建議,在得到領導的認可后,她積極協調,跟蹤督辦直至處理意見落實,使趙某上訪多年的問題得到解決。趙某感激不盡,逢人便說:“兀娟蘭是個好人,我們家一輩子都忘不了她。”
2007年8月,大營鎮官莊村王留鎖等24戶村民上訪反映2004年恒康鋁業征用土地時,地面附著物補償實行包干補償,標準太低,要求按照2007年標準進行追加補償,并稱達不到目的,將赴省、京上訪。兀娟蘭接訪后,耐心向群眾講解政策,明確告知群眾,2004年征地附著物補償標準應按照豫林政〔1998〕32號文件標準進行計算,不能用2007年的標準計算,并拿出相關法規條文和群眾一起學習。言不在多,達意則靈;語不在快,致理則明。通過查看檔案資料,對照標準計算,對2004年征地附著物追加補償33萬余元,上訪群眾對處理意見表示滿意,這個長達近4年沒能解決的信訪問題,在她那里得到了化解。
事后,有人問她:“這些信訪難題多年來都沒能解決,你與他們又沒親戚關系,下那么大功夫干啥?解決好了那是你應該的,解決得不好領導群眾兩頭怨,何必呢?”兀娟蘭坦然地說:“積案不容易解決誰都知道,可是每次看到群眾抱著希望來,帶著失望的神色離開,心里真的不是滋味,所以,再難啃的骨頭,我也要把它啃下來,這樣我才能心安。”
12年來,在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兀娟蘭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累計接待信訪群眾2400余人(批)次,化解矛盾糾紛400余件。
她憑著對信訪工作的一腔熱忱,連續五年榮獲“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信訪工作先進個人”,連續九年榮獲“全縣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個人”,2015年榮獲“2011~2015全國國土資源信訪先進工作者”。出色的工作不僅獲得了許多個人殊榮,同時也為單位贏得了很多榮譽,該局連續五年榮獲“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信訪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多年榮獲“全市國土系統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面對沉甸甸的榮譽,兀娟蘭坦然地說:“榮譽只代表過去,以榮譽為起點是我的人生追求,真誠是我取得成績的武器。”2012年,全省國土資源信訪交流會在陜縣召開,兀娟蘭的典型經驗受到與會人員的好評。
在日常工作中,兀娟蘭勤于總結工作經驗,旨在用最短的時間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她采取“橫到邊、縱到底”的排查方法,從“抓早、抓小”入手,堅持“早排查、早介入、早處理、早穩定”來化解信訪矛盾,使大量信訪問題解決在當地,化解在基層,確保了小事不出鄉、大事不出縣。辛勤的工作也贏得領導和同事們的信任,她多次領命進京、赴省參加全國、全省“兩會”以及敏感時期的信訪維穩工作。近年來,陜州區從未發生一件因國土資源問題而導致進京、赴省集體上訪事件。
平凡的崗位塑造了兀娟蘭不平凡的人生。“只要組織相信我,我情愿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神圣的國土信訪事業!”這是兀娟蘭歷經風雨卻始終踐行的人生誓言。正是這樣的誓言,使她忍受百般誤解,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成為了一名業務精通、品格高尚、作風正派的優秀信訪干部,她用忠誠踐行著新時期國土信訪工作人員的使命,用踏實敬業的工作精神書寫著自己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作者單位:三門峽市陜州區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