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信息

自9月17日以來,嵩山世界地質公園積極響應全國科普日活動的號召,廣泛宣傳嵩山地質遺跡保護規定,先后組織來自香港的旅游團、駐地武警官兵數百人參觀考察地質公園和地質博物館,并開展地質科普進社區集中宣傳活動。
科普活動周期間,公園博物館不但堅持免費開放,還安排優秀的講解員為所有參觀者進行科普講解。此外,公園還組織工作人員在市區迎仙廣場設立宣傳咨詢臺,布置版面,發放宣傳資料,同時組織10余家合作單位參加科技特色產品展示。一系列宣傳活動的實施,極大提高了大眾對嵩山地質文化的認識,筑牢了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保護與發展的社會基礎,增強了當地居民創造美好未來的信心。(來源: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10月1日,在英國召開的第七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閉幕會上,經過GGN專家投票表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等8家世界地質公園順利通過了再評估檢查。這是繼2010年中評估后,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第三次保住了濟源市首張世界級名片。
今年7月17~2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派日本專家中田節也先生和捷克專家瑪丁娜·帕塞克娜女士對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察評估,通過聽取匯報、實地考察、現場打分等,對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4年來的地質遺產保護、公園建設管理、地學旅游、科普宣傳、公園所轄社區發展等工作大加贊賞。
(劉曉玲)

9月9日,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專家評委張忠慧教授發起的第5期地質藝術沙龍座談會在鄭州舉行。河南省山水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河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以及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的主要技術人員3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
座談會回顧了2016年王屋山-黛眉山、嵩山、云臺山3家世界地質公園的中評估的技術工作,重點總結交流了地質公園建設和中評估材料準備、科學普及、評估專家溝通等方面的經驗、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同時,與會代表積極響應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制訂的“河南省地質公園提升年”計劃,再次對《河南省地質公園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的部分條款進行了廣泛討論。(羅自新 任利平)

為補充完善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料,近日,來自廣西師范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廣西善圖科技有限公司的11名專家和航拍、攝像技術人員組成了調查組,對樂業園區大石圍景區、布柳河景區、黃猄景區、穿洞景區、羅妹洞景區等5個景區開展了進一步的生物多樣性補充調查,并對廣西雅長蘭科保護區進行了專門調查。
為獲得天坑及植被航拍數據,調查組通過無人機航拍,發現了2個隱藏在群山中的“天坑”,當地村民稱之為“大白巖垱”和“小白巖垱”,其是否滿足天坑的地質特征還待有關專家的進一步考證。本次生物多樣性補充調查為全面了解地質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及植被分布提供了基礎數據,對進一步開展地質公園的科學研究及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關寧)

9月23日,山西平順天脊山國家地質公園舉行揭碑開園儀式,至此山西已經有9處國家級地質公園。
平順天脊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西省東南部,隸屬長治市平順縣轄區,總面積132.45平方公里。地質公園由天脊山景區、通天峽景區、神龍灣景區三部分組成。公園內地質遺跡98處,其中國家級地質遺跡4處,省級地質遺跡39處,地方級地質遺跡55處。地質遺跡保護區面積49.08平方公里,占公園總面積的37.06%。該公園是以嶂谷、隘谷、巖溶地貌及懸落型河道瀑布,風景河段和山泉為特色,以具有區域代表性的流水地貌和水體景觀類地質遺跡為主體的大型國家級地質公園。(邢云鵬 王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