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飛
數據的集中趨勢與離散程度知識梳理及典型問題
薛飛

《數據的集中趨勢與離散程度》這一章中我們主要學習了體現數據集中趨勢的三種“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以及體現數據離散程度的兩種“差”——極差與方差.
平均數分“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我們重點理解加權平均數.加權平均數重在理解什么是“權”.課本中是這樣定義“權”的: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不僅與這組數據中各個數據的值有關,而且與各個數據的“重要程度”有關.我們把衡量各個數據的“重要程度”的數值叫做“權”.
例1學校食堂午餐供應3元、4元和5元三種價格的盒飯,根據食堂某月銷售午餐盒飯的統計圖,計算該月食堂銷售午餐盒飯的平均價格.

【分析】這個題目給出的兩組數據分別是:①午餐盒飯的價格為3元、4元和5元;②不同價格的盒飯所占的比例.題目最后要求的是午餐盒飯的平均價格,也就是說第①組數據是題目研究的數據對象,第②組數據中盒飯所占的比例是“權”.
解:該月食堂銷售午餐盒飯的平均價格為

答:該月食堂銷售的午餐盒飯的平均價格為3.9元.
求中位數的一般步驟:①把數據從小到大排列;②若該數據含有奇數個數,位于中間位置的數是中位數,若該數據含有偶數個數,位于中間位置的兩個數的平均數就是中位數.
例2有奇數個數據10,20,80,40,30,90,50,40,50,40,60,求這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分析】把這組數據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10、20、30、40、40、40、50、50、60、80、90,該數據含有奇數個數,位于中間位置的數是中位數,所以該組數據的中位數為40.
例3一組數據分別為1,2,8,4,3,9,5,4,5,6,求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分析】首先把這組數據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1,2,3,4,4,5,5,6,8,9,該組數據共有10個,所以第5個和第6個數據的平均數4.5為中位數.
【點評】中位數的求法一定要注意先排序,后根據總數的奇偶來找出中位數,從例3中可以看出中位數4.5并不是原始數據,所以中位數也不一定是原始數據中的一個.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眾數可以沒有,可以只有一個,也可以有多個.
例3一次數學測驗后,老師將全班40名學生的成績整理后繪制成頻數分布直方圖,判斷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①全班成績的中位數在84~96這一組;②全班成績的眾數在84~96這一組.

【分析】命題①正確,命題②在判斷眾數的時候往往會掉入陷阱,看到84~96這一組最高,所以眾數確定就在這一組.舉個反例便知錯在哪里:84~96之間一共是12人,其中84分,85分,86分,87分各3人,而72~84這一組中的9人分數都是80分,顯然全班成績的眾數不在84~96這一組,所以這題正確的只有命題①.
極差概念簡單,通俗地說就是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反映了一組數據的變化范圍.
例4某位射擊運動員射擊5次命中的環數分別為6,7,9,10,8,求極差.
【分析】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最大值為10環,最小值為6環,所以極差為10-6=4.
描述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還有方差,方差的計算公式:

例6為了從甲、乙兩人中選拔一人參加射擊比賽,現對他們的射擊成績進行了測試,5次打靶命中的環數如下:甲:8,7,10,7,8;乙:9,5,10,9,7.
(1)將下表填寫完整:

平均數甲乙方差1 . 2 3 . 2極差3 8
(2)根據以上信息,若你是教練,選擇誰參加射擊比賽,理由是什么?
(3)若乙再射擊一次,命中8環,則乙這6次射擊成績的方差會__________.(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
【分析】通過計算得出甲乙兩人的平均數都是8環,但是甲的極差比乙小,更重要的是甲的方差也比乙小,方差越小越穩定,所以教練會選擇發揮較為穩定的甲參加比賽.第(3)問的解決需要用到方差的計算公式,原來5次射擊的方差是這樣計算的

不難發現分子雖然增加了一項,但是分子的值并沒有變化,但是分母卻變大了,所以分子不變,分母變大,最終方差變小.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