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庫
[摘 要]水稻生產記錄的建立對于農業生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對水稻生產進行探索研究的基礎上,及時將水稻生產記錄進行分類,從而收集生產信息以及管理方式,以期找到水稻生產及田間管理的規律,對水稻生產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水稻生產記錄;必要性;方法
水稻生產記錄是農業生產活動的原始記錄,具有保存價值。生產檔案只有適應現代管理和運行機制,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科研與生產。這就要求生產記錄既要具有規范化、標準化的特點,還要具有簡便、快捷易于整理的特點。根據農業生產規律和水稻生產的實際情況,建立水稻生產記錄形成檔案,應按照品種進行立卷。水稻生產,由基地制種和收獲調入后種子加工工作組成。隨著水稻品種的基地育苗、插秧等生產環節結束,收集基地生產記錄的材料即可生成一個品種生產檔案。原始記錄,有利于基地制種、生產過程的溯源與借鑒,是推動水稻生產管理規范化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生產記錄的必要性
首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生產經營檔案。
生產作為種子生產經營的重要部分,建立生產檔案,有利于保證基地制種、加工環節的溯源,保障生產者、加工者、經營者、購買者各方的利益。有利于國家關于種子工作建立生產經營檔案部署的實施,有助于推進種子生產管理法制化。
其次,水稻生產記錄是生產活動的原始檔案,承載著重要的生產活動信息和科研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立卷、保管、利用,有利于開發利用生產檔案中的有用信息和原始數據。
再次,水稻生產檔案建設對生產的規范化管理有促進作用,是提高生產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加強基地制種、加工各個環節責任的層層落實。
二、水稻生產檔案分類方法
可按照水稻品種進行立卷,將每個品種基地制種、種子加工過程的記錄進行整理立卷。
在生產活動結束后,整理工作記錄便生成一個品種生產檔案。每個品種生產檔案可分為三個大類,即基地制種檔案、加工檔案、生產管理檔案。其中加工檔案按照加工工作的3個時期,即調入期、加工作業期、銷售之前的貯藏期進行收集整理,即收集整理調入期工作記錄、加工作業期工作記錄、貯藏期工作記錄三部分。
三、水稻種子生產檔案的收集內容
1.基地制種檔案收集內容
(1)品種信息記錄:作物種類、品種名稱、親本來源、親本純度。
(2)基地情況記錄:生產基地名稱、基地地力情況、基地地點、基地面積、按地塊寫明父本、母本前茬作物、總體隔離情況。
(3)制種工作記錄:按照播種、花期預測與調整、母本去雄、人工輔助授粉、去雜去劣等工作環節記錄日期和工作方法。
(4)產地氣象及病蟲草害記錄:記錄生產時的氣象情況和種子生產田間病、蟲、草害情況。
(5)收獲記錄:收獲種子數量(kg);種子抽檢質量結果包括純度,凈度、發芽率、水分檢驗記錄;檢驗負責人等。
(6)責任單位記錄:生產負責單位和技術負責人都應記錄在冊,以備管理和查詢。
2.加工檔案收集內容
(1)品種調入期記錄:調入日期、調入數量(kg)、包裝規格;調入種子質量檢驗結果,即純度、凈度、發芽率、水分檢驗記錄;檢驗責任人記錄;倉儲責任人。
(2)加工作業期記錄:種子加工作業情況,即按照晾曬烘干、脫粒、精選、包衣、包裝等步驟分別記錄加工方法、責任部門、責任人、作業時間、作業地點。如有包衣要標明種衣劑名稱和劑量;種子加工作業后情況,即以kg為單位記錄加工種子數量、合格種子數量、不合格種子數量、損耗數量、不合格種子的處理情況、處理責任人;加工作業后種子質量檢驗記錄及檢驗責任人。
(3)品種貯藏期記錄:需要記錄貯藏地點、倉庫類型、庫號、堆垛方式、堆垛高度、貯藏時間,即入庫時間和出庫時間、種子貯藏期間溫、濕度記錄、4個月一次的種子質量檢驗結果記錄、檢驗負責人、貯藏負責人記錄等。
(4)生產管理和品種實物檔案 生產管理檔案包括《制種合同》《制種方案》及檢驗、檢疫證明和其它需要說明情況的材料等。
加工完成后的玉米成品需要裝袋封存入檔,以便檢查核對等。
四、生產檔案的管理
1.庫房及設施要求
生產檔案的庫房和設施要求與農業科研檔案庫房及設施要求基本相同。但品種實物可拍照留存,并在其后標明品種名稱、規格、年份及儲藏位置,照片與同一品種其它檔案一同保存在生產檔案庫房中。品種實物檔案則需要標記清楚生產檔案卷號、編號,放置在低溫干燥環境保存。建議有條件的單位存人低溫冷庫。
2.生產檔案的信息化管理
水稻生產檔案最終的目的是服務科研、生產。隨著信息化的縱深發展,提高生產檔案利用效率,可以通過搭建數字信息化服務平臺來實現。在草業研究所網站中增設作物生產檔案欄目。生產檔案欄目設置作物品種生產檔案板塊,該板塊可根據權限,查閱品種的檔案全文和檔案目錄;品種咨詢板塊,可對某作物品種提供在線咨詢,以利成果轉化;還可提取生產檔案信息,設置品種制種板塊,介紹不同品種的制種方法,設置品種加工板塊等。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化與質量化也能得到有效提高。檔案的數字化一方面可以保護檔案原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快速檢索,提高利用反應速度。通過搭建信息化服務平臺,設置不同查閱權限,在保障檔案服務效率化的同時兼顧生產檔案的保密性。
水稻生產記錄的建立有利于生產管理的法制化。由于水稻生產檔案是生產科研活動的原始記錄,具有科學性。如何將生產檔案更好的運用于實踐,完成成果轉化,仍需后續研究加以充實改進。
水稻生產的每個環節都是實現種子使用價值的重要環節。各環節的組織管理水平和效果均影響最終流向市場的種子質量與經濟效益。水稻生產檔案的建立有利于水稻制種、加工環節落實責任、層層把關,逐項記錄有利于水稻種子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為水稻種子產量的提高提供了管理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敏,王相琴.種子生產與管理[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
[2]柴樹桔,王冰林,張東起,等.加強種子檔案管理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種子世界,2009(8):28—29.
[3]康玉凡,金文林.種子經營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