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鳳琴
一、發病情況
新疆博樂市紅英北村一養殖戶飼養有86只雜交羊,采用塑料棚暖圈飼養,且夜間密閉保暖,從2015年9月2日圈養到9月10日,全群綿羊出現感染疥螨的癥狀。
二、臨床癥狀
從羊皮膚柔軟且毛短部位開始發病,如嘴唇、口角、鼻面、眼圈和耳根等部位,后炎癥逐漸向周圍蔓延,病變主要在頭部,眼瞼如涂了一層生石灰,部分羊有結膜炎。患羊臨床表現為皮膚劇烈瘙癢,在圈墻、欄柱等處不斷摩擦,由于影響了采食和休息,患羊日漸消瘦。
三、治療
畜主自行用廢機油涂擦患處,對結膜炎患羊用青霉素鉀粉點眼,但都無效,于2015年10月12日找筆者診治,筆者用以下方法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對全群患羊用伊維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0.5毫克/千克體重(用量是藥品說明用量的2.5倍),同時采取圈舍通風30分鐘,不再全封閉飼養,增加日照時間30分鐘。其次,對衰弱患羊用25%葡萄糖溶液200毫升靜脈注射,肌內注射維生素B2 5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5毫升。最后,加強飼養管理,增加蛋白質飼料供給。
四、分析
1. 病原體與發育史
綿羊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的螨蟲寄生在羊體表而引起的慢性皮膚病。蟲體呈龜形,大小為0.2~0.5毫米,可寄生于人、豬、兔、牛、羊、馬、犬和駱駝等多種動物的表皮深層。疥螨的全部發育過程都是在寄生動物體上度過的,包括卵、幼螨、若螨、成螨4個階段。疥螨在宿主表皮挖鑿隧道,以角質層組織和滲出的體液為食,雌螨每2~3天產卵1次,一生可產40萬~50萬個卵,整個發育過程為8~22天。
2. 感染來源與感染途徑
患羊和帶蟲動物是感染來源,健康羊通過與其接觸而感染發病,也可以通過接觸被污染的墻壁、墊草、飼槽、用具、飼養員的衣服和飼養員、助產員的手而發生感染。
3. 發病原因
羊疥螨病在博樂市發病率很低,此次發病原因是病初只有少數患羊100%藥浴,加之圈舍封閉不透氣、潮濕,飼養密度過大,皮膚衛生不良,陽光照射不足,導致一周內波及全群。
五、預防
每年6~7月羊剪毛時進行第一次藥浴,采用25%二嗪農溶液,藥浴過程中藥液減少時必須補充水和藥液,水溫不能低于30℃,藥浴時間不能少于1分鐘,必須有專人將每只羊的頭部壓入藥液,使頭部也得到藥浴。第一次藥浴后間隔5個月可進行第二次藥浴。
(作者聯系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畜牧獸醫站 郵編:83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