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修婷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評價安全管理效果。方法 醫院自2015年在心內科開展“安全管理伴我行”活動,組建了“安全管理小組”,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綜合文獻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現場調查法,收集不良事件報告,咨詢上百名患者、科室護士的意見,收集資料,進行討論,進行因素分析,制定改進策略。結果 2015年,危象搶救率、并發癥發生率、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延遲出院率低于2014年,護理滿意率高于2014年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較多,來源復雜,強化護理管理可控制風險。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安全;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6.0.02
科學的護理管理是提升護理質量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關注重點。只要有護理活動便存在護理風險,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管理的重中之重。護理不安全事件已成為威脅護士、患者及其家屬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以跌倒為例,報道顯示約為40%~70%的跌倒造成人身傷害,多見頭面部、手部創傷,誤吸誤咽等不良事件還可能直接導致窒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心內科收治患者病情復雜、多變,危象多,老年人比重高,自護能力差、主訴能力不足,護理不安全因素較多,更應做好風險管理。為此,醫院自2015年在心內科開展“安全管理伴我行”活動,制定落實了一系列的改進策略,成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心內科住院部年收治患者800~100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主要為重度高血壓、各種類型的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1.2 方法
1.2.1 不安全因素分析
醫院組建了“安全管理小組”,均為護理責任小組組長,經驗豐富。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綜合文獻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現場調查法,收集不良事件報告,咨詢上百名患者、科室護士的意見,收集資料,進行討論,認為心內科不安全因素主要如下。
(1)科室因素。①危象較多,主要以猝死、急性心力衰竭與呼吸衰竭等,以次數為例,合并高血壓、糖代謝紊亂、卒中病史房顫病史者,出現猝死風險較高,猝死發生時間,猝死發生時間主要集中在入院1~3周內,日間特別是晨間是猝死的高發時間段;②不良反應發生風險高,聯合用藥較普遍,人均用藥8~9種,部分患者甚至聯合15種,不良反應發生率高,特別是老年人、合并多種基礎疾病者;③病情易受環境等因素影響,如心絞痛等冠脈事件易被情緒劇烈變化誘發[2]。
(2)護士原因。①業務能力不足,護士循證能力不足,多數護士只能機械的按照護士長、醫師的安排制定護理對策,特別是在護理路徑落實之后,護士無法有效的發揮能動性,預見性的識別風險,開展護理干預,反應遲鈍,護士輸液、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儀器設備參數讀取與反饋等能力不足,部分護士應急能力不足;②對護理風險缺乏足夠的重視,或松懈大意,如在患者進入康復期后,便放松警惕,未開展飲食指導,導致家屬飲食管理不當,引起腹脹、便秘甚至導致誤吸誤咽。
(3)患方因素。①自護能力不足,本身存在護理風險,如有一定的行動能力但行走不穩易出現跌倒,家屬對疾病、護理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提供護理時過于隨意,如幫助患者穿衣、行動時,用力過猛,出現直立性低血壓;②對護理安全缺乏足夠的重視,如在使用熱水時,疏于照料導致燙傷,在患者起夜時不做好扶持導致跌倒等。
(4)管理因素。①醫生、患者、護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仍存在醫囑護理遺留、患者不遵醫等問題,如指標監測活動遺漏;②部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士缺乏足夠的信任,特別是對于新入職護士,患方對其業務能力寸質疑;③科室存在人力不足情況,整體護理不能落到實處;④護理文書仍存在不合格情況。
1.2.2 改進策略
關注高危人群,建立風險等級管理制度:①將猝死、跌倒、壓瘡等納入關注目標,采用量表評價或參閱相關文獻中危險因素分析結果,簡單評價不良事件發生風險,給予強化關注,編制風險要素表,粘貼在患者床頭,調整護理干預內容,如對于跌倒高風險者,強化宣教,讓患者及其家屬重視跌倒預防,除穿防滑鞋外,還傳授患者防跌倒措施,如“起床3個30 s”,避免頻繁俯身,若有頭暈、疲乏癥狀,及時起身,行動遲緩者家屬需做好攙扶,反復起夜者護士需做好巡視[3-4];②重視階段性健康教育,注重評價反饋,入院時即進行護理安全教育,告知需注意的基本事項,發放宣傳手冊,以供閱讀,耐心解釋,答疑解惑,手冊對于自學能力、能動性較好的患者及家屬非常有效;③在走廊等易發生跌倒區域,增加警示標識,保證良好的照明,做好病房巡視,及時發現設備、藥械故障,巡視中發生隱患,及時提醒,如床頭擺放過多的雜物、地面有水漬等;④落實護理技術準入制度,鼓勵團隊協作,進行一次全面的護理安全管理知識與技能培訓,定期考核,對于評價較低者,進行強化培訓,并重新進行崗位安排,優化護士人力資源配置結構[5];⑤注重護患溝通,盡量安排1名護士負責1名患者,若有換班需要,及時介紹,注重深化護理內涵,爭取患者及其家屬信任,引導患者及其家屬主訴,積極爭求意見與建議,對合理的意見可予以落實。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良事件發生率,患者及家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015年,危象搶救率、并發癥發生率、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延遲出院率低于2014年,護理滿意率高于2014年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護理安全管理是一個技藝求精的過程,心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較多,基于不良事件進行溯源分析,有助于分析不良事件發生相關護理關節中的安全隱患。醫院心內科基于相關文獻、心內科不良事件報道等資料,咨詢上百名患者、科室護士的意見,基于詳實的資料,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安全管理策略。結果顯示,2015年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下降,護理滿意率上升。
參考文獻
[1] 甄錫云,張麗敏,郭毓萍,等.心內科護理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3):693-695.
[2] 李衛青.內科病房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12):1364-1365.
[3] 黨曉紅.心內科住院病人心臟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3,2(9):123-124.
[4] 強珂皎,王 靜.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對策93例[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7):144-14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醫政發〔2012〕30號.衛生部關于實施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S].2012.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