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松華
【摘要】目的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療效與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其中實驗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病情均有明顯改善,其中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疾病,雖然采用西醫治療方法可以獲得直接的成效,但對患者的氣血循環的完整性會造成一定的損害,相比較而言,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可以更加徹底的調整患者身體氣血循環系統,促進患者后期康復,具有較強的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治療;膽結石;膽囊炎
【中圖分類號】R57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6..02
膽囊炎是一種常見性疾病,如果不及時給予治療,長時間拖延就會演變為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疾病,臨床上一般表現為腹部疼痛,發病期間患者會伴隨出現嘔吐、發熱等癥狀,現代臨床醫學一般采用常規西醫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但因疾病的特殊性,該種疾病的復發率總是居高不下,因此,治療該種疾病時應該注重調整患者身體內環境,促進肝膽功能的恢復才是疾病治愈的關鍵所在。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其療效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其中實驗組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齡(51.3±4.2)歲。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4±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服用甲硝唑片、熊去氧膽酸片,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月[1];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用中醫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病情配制中藥湯劑,藥物成分主要包括芍藥、柴胡、生姜、半夏等。如果患者伴隨出現腹痛癥狀則增加延胡索等藥物;如果患者屬于潮熱體虛則增加使用金銀花藥物;如果患者伴隨出現結石則增加雞內金、金錢草等藥物,水煎熬制200 mL服用,1劑/次,2次/d。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 果
兩組患者病情均有明顯改善,其中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膽囊炎成病初期病癥表現不明顯,很容易被患者忽視,如長期不重視則會直接導致疾病轉變為慢性膽囊炎伴隨膽結石疾病,該種疾病常出現在中老年人群體中,癥狀表現為非常明顯的嘔吐、腹痛等癥狀。該種疾病的總體發病率相對較高,主要由于患者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引起,國內醫學界認為該種疾病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膽囊與腸道受到病毒與細菌侵入,而慢性膽囊炎一般會伴隨出現膽結石癥狀,直接導致患者的膽囊相比較一般人而言相對較小,功能下降明顯,如果不及時治療不利于患者的消化系統正常運轉,傳統中醫學認為該種疾病的出現主要為“食不當”、“七情不合”導致患者氣血不同,膽汁過積。
中醫學的解釋為膽囊炎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切入點,治療時應該以排毒傾泄,疏通氣血為主,而對膽汁進行排泄需要遵守通降的規則,即引肝氣而通之。中藥以疏肝利膽、利膽排石為主祛除病因,利用抗生素消除細菌,標本兼治,療效顯著優于單純中醫治療或西醫治療[3]。柴胡、郁金疏肝利膽,丹皮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藥性,金錢草清熱利濕。柴胡可幫助膽汁的分泌與排泄,提高膽酸分泌以及膽汁對膽固醇的溶解能力;郁金能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抗炎效果。飲食不良、壓力過大,甚至是濕、寒、熱等都可以引起氣血郁結,不利于膽汁的正常分泌、貯藏,若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邪盛則變為正虛[4]。慢性膽囊炎的發展多屬于慢性病變,多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虛在脾胃,實在肝膽。肝膽之實,重在氣滯痰濕淤血,脾胃之虛,重在氣虛,肝臟主疏泄,幫助膽汁分泌,促吸收正是中醫治療方法的關注點,由此來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不僅可以降低單純西醫治療方法帶來的副作用,更可以幫助患者打通肝膽氣血,恢復功能正常運轉[5]。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疾病,雖然采用西醫治療方法可以獲得直接的成效,但對患者的氣血循環的完整性會造成一定的損害,相比較而言,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可以更加徹底的調整患者身體氣血循環系統,促進患者后期康復,具有較強的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侯 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04:633-634.
[2] 劉名揚,于慶生,梁久銀,張 琦,劉舉達,黃 龍.膽石癥從肝論治評述[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01:93-96.
[3] 章建霞,林元秀,詹銀初.膽囊炎患者感染特點及干預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4:3421-3422.
[4] 謝家能.疏利通泄湯聯合膽舒膠囊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05:117-119.
[5] 龍建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臨床療效觀察[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4,06:278-279.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