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現領
北京豪宅市場異常火爆為哪般?
文/楊現領
2015年來一線城市豪宅市場的火爆主要體現為成交量的急劇上升、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加上日益收緊的城市土地供應。在整體市場進入下行區間時,成本推動型的“偽豪宅”存在的潛在風險較大。
近年來,一線城市房地產高端化趨勢愈發明顯,豪宅市場一片火熱。2015年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豪宅元年”。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豪宅成交繼續火熱,成交均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紀錄。目前北京的豪宅市場處于什么狀態?未來豪宅市場是否存在風險?
豪宅成交量不斷上漲,占比明顯提高。新房方面,2015年北京新建豪宅成交11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9%。2016年前5個月,新建豪宅成交7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3.6%。2014年,新建豪宅銷售面積占全部新房銷售面積比重為9.3%,2015年上升為10.7%,今年上半年大幅上升到16.6%。二手豪宅方面,今年1-5月份,二手豪宅共成交2093套,比去年同期增長65%,二手豪宅成交量占全部二手住宅成交量的1.7%。
豪宅市場成交節奏與房地產整體市場基本同步,4、5月份成交量出現回調。2015年下半年以來,北京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成交量到2016年3月沖到周期頂部,豪宅市場成交與普通新房和二手房成交節奏一致。到今年4月份,二手豪宅成交量首先開始出現回調。5月份,新建豪宅成交量也開始出現回調,這與整體房地產市場周期性見頂回落保持一致。

1、從供給看,土地供給緊縮引發搶占潮
近年來住宅用地的土地供應量幾乎在逐年下降,尤其是一線城市土地供應政策的收緊,一線城市土地出讓價格屢創新高。
土地供給總量收縮。2016年北京計劃土地供應面積為1200公頃,與2015年持平,但比2014年下降了12%,其中住宅用地縮減了27%。從供地結構上看,供地重心轉向民生保障方面,豪宅的土地供應被進一步擠占。2015年住宅用地僅成交50宗,創近3年新低。2016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場成交了7宗住宅用地,去年上半年為15宗,同比下降了53.3%。

土地成交價上漲明顯。土地供給的急速減少使得樓面價迅速攀升。今年上半年,成交樓面均價為1997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44%;成交土地均價達到4699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76%。這些高價土地將直接推升房地產開發成本,使未來北京的住宅高端化、豪宅化更為明顯。
土地供應收縮引發購房者和開發商的搶占潮。對購房者來說,在市內豪宅賣一套少一套的情形下,搶先購置就相當于搶先占據了絕版地段資源;對開發商來說,掌握土地是其未來要在北京城市發展的命脈。在“地王”潮的襲卷下,房價進一步上升的預期被掀起,迫使前期觀望的購房者加緊入市,這又進一步提高了購買需求。
2.從需求看,貨幣信貸催生高端需求
貨幣環境極為寬松,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帶來資金避險需求。去年以來,央行多次降準降息、降低首付比例等一系列信貸放松政策使得豪宅具有非常強勁的升值動力。高端人群對資金貶值的擔憂在增加。2015 年以來,伴隨著股災的沖擊與匯率貶值的壓力,實體經濟需求疲弱,國內資產配置缺少出路,資金避險需求強勁。高端住宅的保值增值功能較強,成為高端人群資金避險的工具。

信貸政策調整推動改善型需求集中入市。2015年下半年以來,銀行信貸調整政策,極大地降低了改善型購房者的購房門檻,使部分資金實力并不雄厚、購房主要依靠房貸支持的改善型置業人群在短期內集中入市。
總體上來看,豪宅的購買者大多為凈值較高的富豪人士。這些人的投資理念更強更加關心房屋的性價比及未來的市場走勢。
高端購房者的購買動機兼顧自住需求與投資需求,以改善型自住需求為主。在收入增長的推動下,高端人群的改善型需求逐步釋放。部分高端購房者有資產整頓的需要,將名下多套小戶型住宅賣出,再換成一套面積較大的豪宅。相對而言,投資性需求較弱,大約不到10%。主要原因,一是限購政策的限制,二是北京的房價已經很高,投資的資金量大,周期長,理性的投資人不會追高。
高端購房者購房希望“一步到位”。由于第二套房購房門檻日趨嚴厲,購房成本也越來越高,因此,在住宅高端化的形勢下,一些購房者直接購買一套高品質住房,免去日后換房手續的麻煩和稅收成本費用。
高端購房者對利率和價格較為敏感。在貨幣寬松的低利率時期,高端購房者對于房價上漲價格預期較高,同時也為了避免手頭資金貶值,往往更偏向于投資潛力較高、風險較低的高端住房。他們在購房時更加理性,利率和房價的少許變動也會對高端購房者需求影響很大。
本地全款購買者比較多。購房者全款購房的比例為60%-70%,高于普通住宅。購房者的杠桿率較低,顯示風險可控。購房者以本地人居多,更容易規避限購的管制。
影響購買行為的因素,一是購房者的繼續進入。盡管高凈值人士在規避限購政策方面的能力更強,但北京的限購政策仍然會限制外地購房者涌入,外來富豪進京買豪宅的需求將會衰減。二是購房者預期收入。在經濟下下行期,居民收入出現放緩的態勢,富豪對未來的收入也會比較謹慎。三是購房者的投資預期。投資預期取決于貨幣政策,如果未來貨幣政策有所收緊,利率水平上升,則資產價值相對縮水,影響購房需求。
開發商聯合拿地成為主流。目前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對開發商自身實力要求越來越高,小開發商資金本來就緊張,如果融資成本高,三年還賣不掉的話,可能無法實現資金周轉。因此,目前在北京市場上拿地的都是大開發商,并且衍生出聯合體的形式。一種方式是多家開發商聯合拿地。從2015年北京成交的7塊“地王”可以看出,目前多個開發商聯合拿地的情況成為主流;另一種方式是某一開發商采取先單獨拿地,再通過招標與其他開發商成立項目公司,聯合開發項目。開發商聯合拿地、開發主要是出于抗風險的需要。“地王”的成交總價很高,從拿地到開盤周期很長,單個企業的財力和貸款能力難以承擔,未來還債的風險也會很大,聯合拿地能夠分攤成本,增加貸款比重,降低風險。
開發商拿地總體比較謹慎。盡管“地王”很火,但實際上在高價位拿地的開發商并不多。不少開發商由于資金壓力和預期不佳,并不急于買地。由于高端豪宅去化周期長,流動性差,資金利用率低,開發銷售成本不斷增長,有可能導致不掙錢甚至虧損。由于地價普遍較高,土地儲備可能成為負擔,因此,一般開發商并不會購買多片土地屯著,而是賣掉舊地買新地。從這個角度看,由于土地并沒有大量集中入市,未來豪宅供應大量集中上市的空間也有限。
從下半年的走勢看,北京整體市場周期性見頂回調可能性比較大。豪宅市場也會在前期成交量大增、需求嚴重透支的基礎上有所回調。如上文分析,豪宅市場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并不存在多大的市場風險。一是短期的市場需求變化并不會影響豪宅獨具品質和升值空間,不會導致豪宅價格大幅波動;二是從供需總量上看,盡管前期積累的庫存有所上升,但今年以來北京豪宅的供地土地增長有限,新開工面積、施工面積都比2015年有所回落,再加上豪宅市場去化周期本身就超過普通住宅,因此,總體上北京豪宅市場不大會出現供需嚴重失衡的問題。
但值得警惕的是,“偽豪宅”可能成為未來豪宅的市場的風險。從豪宅的形成來看,豪宅可以分為需求拉動型和成本推動型。需求推動型主要是由于房屋本身具備獨一無二的地段、資源優勢,如地處核心地段、毗鄰重要景區等條件而具有十分明確、強烈的升值空間,以此滿足高端人士的需求。而成本推動型豪宅主要是由于土地成本高漲,導致開發商不得不建設成高端型公寓或別墅,房屋本身并不具備地段、資源優勢,未來的價值支撐較為脆弱,保值增值的空間不大。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粗略將成本推動型豪宅歸類為“偽豪宅”。
“偽豪宅”最主要的風險是不抗跌。“偽豪宅”價格的特點是隨著市場上漲而上漲,但市場開始進入下行周期時,“偽豪宅”跌幅更大。由于高端購房者對利率和價格的比較敏感,當利率和價格開始出現下降跡象時,購房者對未來預期不好,需求便會急劇減少,他們的購買需求可能會中止或轉移到其他方面,“偽豪宅”價格將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此外,“偽豪宅”價格下降也會對普通住宅形成傳導影響。由于豪宅的價格變動往往起到“風向標”的作用,“偽豪宅”價格的下跌往往傳遞出房地產市場惡化的信號,強化購房者看跌的預期,造成整體市場的衰退。
從近期土地成交的態勢看,未來北京在五、六環之間將形成東壩、常營、豐臺等多個潛在豪宅聚集區,這些地區的豪宅大多以成本推高型豪宅為主,未來的市場變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