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秋 ,呂 勇
?
護理干預對中青年急診高血壓患者沉浸體驗的影響
陳愛秋1,呂勇2
中青年;高血壓;護理干預;沉浸體驗
沉浸體驗是一種積極體驗,可以使個體從中獲得滿足感,促進自我價值感的提升。高血壓是中青年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近年發病率呈明顯升高趨勢[1],對大眾健康危害巨大。將沉浸體驗與慢性疾病控制相結合,給予患者本人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積極主動性,沉浸體驗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壓,為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沉浸體驗水平的影響。
1.1對象選取2013-02至2014-02就診于我院急診科符合納入標準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男60例,女40例;年齡18~59歲,平均(41.8±1.8)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32例,專科學歷37例,初、高中學歷31例。實驗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18~58歲,平均(40.3±1.7)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30例,專科學歷41例,初、高中學歷29例。兩組在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水平、高血壓病史、口服降壓藥、婚姻狀況及費用支付方式等方面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符合1999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年齡18~59歲,認知能力正常,生活可自理,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無嚴重的高血壓并發癥,無合并嚴重的其他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無中途放棄現象,無因身體條件變化不宜繼續隨訪情況。
1.3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及實驗組均加強護理干預,包括生活方式的指導干預、疾病相關知識指導、服藥指導,從多個方面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高血壓病的預防措施,掌握正確的血壓監測、健康飲食、遵囑服藥。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心理輔導、保證睡眠、適當運動[2];鼓勵其寫健康筆記,建立健康管理朋友圈,將自我管理體會發到朋友圈共享,醫護人員及時對其健康行為給予評價,不斷強化患者對自身健康的主動管理,促使患者不斷自我反省、自我暗示、自我監督,逐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建立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時積極地體驗,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病友,共同將血壓控制在安全范圍。
1.4觀察指標
1.4.1沉浸體驗評分(1)調查工具:沉浸體驗心理量表采用袁慶華等[3]《中文版沉浸體驗量表》。(2)調查方法: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前、后10個月利用隨訪時間由專人向參與研究的高血壓患者解釋本問卷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征得患者本人認可后填寫調查問卷并回收;所有調查問卷均采用無記名方式登記;干預前后總計發放沉浸體驗調查問卷200份,有效回收200份。
1.4.2護理前后血壓水平中青年高血壓病患者干預前后分別行血壓測量,規律服藥,測量血壓前靜坐5 min,測量2次,記錄收縮壓及舒張壓。
1.4.3心理狀況(1)焦慮狀況評價: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焦慮狀況進行評估,SAS量表主要包括20個項目,而且每個小項目均按照1~4分進行評價,將每個小項目得分加和得到初始分值,然后初始分值乘以1.25作為焦慮最后得分,50分作為臨界值,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慮程度越大。(2)抑郁狀況評價:同樣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抑郁狀況進行評價,SDS量表主要包括20個項目,而且每個小項目也按照1~4分進行評價,將每個小項目得分加和得到初始分值,然后初始分值乘以1.25作為焦慮最后得分,53分作為臨界值,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大。
1.4.4生活質量評分方法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主要包括36個子項目,主要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及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前面4個維度反映生理健康的狀況,后面4個維度反映心理健康的狀況。量表計分方法:SF-36根據各個子項目的權重,得到分量表的初始積分,然后應用極差變換的方法將各個領域的初始分值轉換為0~100范圍內的標準分值,也就是S=(X-Min)×100/R。上式中,S為標準化分值,X為初始分值,Min為得分最小值,R為得分極差(得分最大值-得分最小值)。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佳。
1.5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沉浸體驗評分對比兩組護理干預前沉浸體驗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沉浸體驗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沉浸體驗評分比較 (n=100;;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②P<0.05
2.2血壓水平對比兩組護理干預前血壓水平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實驗組血壓控制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SAS評分及SDS評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患者護理后上述評分均顯著小于對照組護理后(P<0.05,表3)。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壓水平的比較 (n=100;;mmHg)
注:與護理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②P<0.05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n=100;;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②P<0.05
2.4SF-36生活量表評分對比實驗組患者護理后SF-36生活量表中PF、BP、GH、SF、RE及MH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但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各維度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沉浸體驗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Csikszentimihalyi等提出,袁慶華等[3]修訂的《中文版沉浸體驗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精神狀態及遺傳因素的影響,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面臨巨大挑戰[4],大多數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依從性較差,不能正確認識高血壓病的長期性及復雜性,不能有效地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及心理狀態[5、6],導致并發癥出現得過早、過重。
筆者將高血壓患者的沉浸體驗與疾病控制相結合,通過護理干預措施,提高患者的沉浸體驗,進而使得高血壓患者能夠更加積極主動、樂觀的參與到血壓的自我控制中來,從而更有效的控制血壓。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干預前觀察組與實驗組兩組患者的沉浸體驗評分相比較,血壓水平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兩組護理干預前血壓水平、沉浸體驗水平具有可比性;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沉浸體驗評分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血壓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護理干預可以提高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的沉浸體驗,患者通過沉浸體驗可以在高血壓控制過程中實現高度關注,將行動與意識進一步融合,確立更加清晰的目標,尋求挑戰與技能的平衡,實現自我享受,從而激發內在動機,進一步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加深對疾病本身的認識,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7,8],這些積極情緒,激勵患者持續不斷地追求血壓目標,有利于血壓的控制,進一步改善健康狀態。由表3及生活質量的比較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量表評分均顯著改善,此結果說明,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這對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臨床價值。
高血壓病時刻威脅著中青年人群的健康,對該類人群來說由疾病引發的壓力和對疾病的管理帶來的挑戰,很多研究者的焦點放在焦慮抑郁與應對措施上,而忽略了應對挑戰時獲得的積極體驗及這種體驗對他們自身的有利影響。本研究調查得知: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沉浸體驗得分,將沉浸體驗與慢性疾病控制相結合,隨著沉浸體驗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壓,進而減少危險因素的暴露,降低并發癥,對高血壓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
[1]王麗,李繼坪.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0):3205-3207.
[2]李愛芳.住院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及護理[J].醫學信息,2010,23(10):3614-3615.
[3]袁慶華,胡炬波,王裕豪.中文版沉浸體驗量表(FSS)在中國大學生中的試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5):559-561.
[4]David C,Ranga K.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evolution of depmssive symptoms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Burke Stroke,2002,33:1636-1644.
[5]秦淼,邢鳳梅,李娜,等.老年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5(5):1460.
[6]李淑霞,張凌.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12,26(4):308-310.
[7]Chiu C W,Wong F K.Effects of 8 weeks sustained follow-up after a nurse consultation on hyptertension:a randomized trial[J].Int J Nurs Stud,2010,47(11):1374-1382.
[8]李工,王素梅.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防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9(5):710.
(2016-02-11收稿2016-08-19修回)
(責任編輯梁秋野)
陳愛秋,大專學歷,副主任護師。
066000 ,秦皇島市第一醫院:1. 急診科;2. 內科重癥監護室
呂勇,E-mail:545067470@qq.com.
R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