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敏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婦兒保健中心 編輯┃嚴芳
應對分娩疼痛,真的有招?
文┃周敏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婦兒保健中心 編輯┃嚴芳
越來越多的孕媽媽期待能夠自然分娩。然而,即使知道分娩疼痛也許沒有影視劇里演得那么夸張,但問問身邊媽媽們的各種經歷,孕媽媽們還是會惴惴不安,甚至不寒而栗……陣痛到底有多痛?如何才能有效止痛呢?

大多數自然分娩的媽媽們都會對陣痛過程記憶深刻,但是,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程度及忍耐性差異較大,因此,所采用的分娩鎮痛方法也就不盡相同。
孕媽媽臨產后,伴隨著不斷增強的規律宮縮,宮口開始擴張、胎頭逐漸下降,在宮口開全之前都屬于第一產程。在此期間,孕媽媽會感覺到由于一陣陣的宮縮和宮口不斷擴張引發的腹痛和腰骶部疼痛,疼痛的部位可能游離不定,疼痛程度會逐漸加重。從宮口開全到胎寶寶娩出的過程為第二產程。這期間的疼痛主要是由于陰道、直腸、會陰部受到擠壓、擴張甚至撕裂所導致的銳痛。最后的第三產程是胎盤娩出的過程,這時媽媽們會感受到子宮收縮的痛。有些媽媽會因宮縮乏力,影響胎盤娩出,甚至發生產后出血,醫生或助產士會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當按摩子宮時,媽媽也會感覺到腹部疼痛。
另外,還有些媽媽格外恐懼會陰側切的疼痛。首先,現在提倡自然分娩,盡量保護會陰,醫護人員會按照產科常規,只有在必要時才進行會陰側切;其次,會陰側切時會進行局部麻醉,切開和縫合的過程,絕大多數媽媽都不會特別感覺到疼痛;最后,側切后的傷口只要注意清潔護理,預防感染,很快就可以順利愈合了。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產科醫護人員也更加注重為孕產婦提供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孕媽媽不是病人,自然分娩也是正常的生理過程,大家都期待能在保證母嬰安全的前提下爭取做到“無痛分娩”。
有研究結果顯示,在醫學疼痛指數中,產痛是僅次于燒灼傷痛而位居第二位的。產痛可導致孕媽媽情緒緊張、焦慮、進食減少,因宮縮乏力而致使產程延長,對胎寶寶則可引發低氧血癥、胎兒窘迫等。以往人們的觀點曾認為“不疼生不了孩子”,“分娩鎮痛會延長產程”、“鎮痛麻醉藥物會影響寶寶健康”等,使得不少媽媽們也認同只有靠忍耐和毅力才能“闖過鬼門關”。其實各種科學合理有效的分娩鎮痛方法,完全可以讓媽媽們在付出辛苦的同時,充分享受到初為人母的幸福與喜悅。

溫馨提示:
雖有研究顯示熱水浴及水的浮力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國外及國內也有一些醫院嘗試為孕婦提供水中分娩的服務,但受到設備、空間及人員等條件的限制,且鎮痛效果并不明顯,并有一定的感染風險,因此水中分娩實際臨床應用很少,最多也僅推薦在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的初期嘗試使用。
了解了上面這些分娩“陣痛”的道理,那么究竟該如何“鎮痛”呢?總體上分娩鎮痛的方法分為非藥物性和藥物性鎮痛兩大類。其中,非藥物性鎮痛的優點是對身體創傷小,也不用考慮藥物的副作用,更容易被孕媽媽所接受,但其缺點是鎮痛的效果并不確切,且有些對產房環境和人員配置有特殊要求,在部分醫院是作為配合、推遲使用藥物性鎮痛方法或減少藥物使用劑量的輔助方法。
第一類:非藥物性分娩鎮痛方法
精神預防性鎮痛法 以導樂(Doula)陪伴分娩的方式為主,是指由一名有自然分娩經驗的女性或最好是助產士來全程陪伴孕產婦,給予精神、心理、情感和生理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指導孕媽媽順利分娩。有研究結果證實,導樂陪伴以及丈夫的陪伴可以有效緩解孕媽媽緊張焦慮的情緒,有助于減輕產痛。
拉瑪澤減痛療法 在精神預防性分娩鎮痛法的基礎上,通過神經肌肉控制運動和呼吸技巧訓練兩方面內容,幫助孕媽媽(也包括準爸爸一起輔助練習)放松身體,分散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從而有助于減輕疼痛、加快產程進展,使分娩過程更加順利。
變換體位 以往絕大多數的媽媽都是以仰臥位在產床上分娩的,在待產過程中由于陣痛的影響,孕媽媽們也大多躺在床上。如今,越來越多具備條件的醫院鼓勵孕媽媽在產房待產時變換體位,如采用站立位、坐位、側臥位等自我感覺較為舒服的姿勢,可更好地借助胎寶寶的重力作用,使宮縮更有力,宮口擴張和胎頭下降的速度更快,從而加快產程進展、減輕分娩疼痛。
針刺鎮痛法 是我國傳統醫學的一種鎮痛方法,針刺部位可選擇足三里、三陰交、內關、合谷等,研究表明有鎮痛效果,并可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但由于需要有經驗的中醫醫師,且會因選穴、手法的不同而使鎮痛效果存在差異,通常也只能作為藥物性鎮痛的輔助療法。
其他 如音樂療法、經皮電神經刺激儀等。在待產過程中聽舒緩、優美的音樂,有助于孕媽媽放松心情,緩解緊張情緒,從而減輕產痛;另外,經皮電神經刺激儀及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等雖分別有研究報道可起到一定的分娩鎮痛效果,但實際臨床應用仍較少。
第二類:藥物性鎮痛法
藥物性鎮痛是目前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鎮痛方法,需要有經驗的麻醉醫師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幫助選擇安全、有效、副作用較小和藥物濃度較低的分娩鎮痛方法。
1椎管內神經阻滯法
使用椎管內神經阻滯的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滯、腰麻等方法)后,孕媽媽會感覺到陣痛明顯減輕,便攜小巧的麻醉泵,使孕媽媽可以下床自如行走活動,采用各種舒適的待產體位,不影響進食進水,有助于補充和保存體力。當感受到宮縮來臨而沒有伴隨的劇痛時,孕媽媽可以漸漸放松下來,專注甚至享受待產的過程,并有助于在最后關鍵的分娩過程中按照醫生或助產士的指導,順利生下寶寶。
其中腰部連續硬膜外阻滯分娩鎮痛技術(簡稱腰麻)是麻醉醫生公認鎮痛效果最佳,使用也最廣泛的藥物性鎮痛方法,有效率可達95%以上。通常使用的藥物為小劑量的麻醉性鎮痛藥(如芬太尼)和低濃度的局麻藥(如布比卡因或羅哌卡因)聯合應用。
自控硬膜外鎮痛(簡稱PCEA)是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將硬膜外導管與麻醉鎮痛泵連接,鎮痛泵由麻醉師設置好安全的藥物劑量范圍,孕媽媽在產程中可根據感受到的宮縮疼痛嚴重程度,自己控制給藥。通常會減少用藥劑量,從而減輕相應的副作用。
2靜脈分娩鎮痛
可用于有椎管內阻滯鎮痛禁忌癥的孕媽媽,如腰椎有病變、對腰部局麻藥過敏等情況。主要使用阿片類中樞鎮痛藥物(如瑞芬太尼),可采用靜脈鎮痛泵由孕媽媽自行控制給藥。
3吸入性鎮痛方法
通常使用一氧化二氮(笑氣),該方法的優點是起效迅速,但作用消退也快;缺點是當宮縮頻繁時鎮痛效果不理想,氣體對環境有污染,并且長時間使用還可能有一定副作用。

溫馨提示:
安全、無痛的自然分娩是產科醫生、助產士、麻醉師和所有孕媽媽的共同愿望。雖然目前尚無理想的,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分娩鎮痛方法,但不少醫院已在盡量提供多樣的非藥物性和藥物性方法,供孕媽媽及家人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出選擇。分娩過程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醫護人員都在盡全力為孕產婦保駕護航。產科醫生、助產士為分娩安全提供保證;麻醉師、導樂陪伴幫助孕媽媽實現“無痛”,而孕媽媽要和準爸爸一起,為分娩過程做好充分的身體和心理準備,以充沛的體力、放松的心態、堅強的毅力,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共同迎接新生命的降臨!
溫馨提示:
以往觀點曾要求應在宮口開大3厘米后才可給予椎管內阻滯鎮痛,但近年來國內外婦產科和麻醉科專家已一致認為,只要臨產開始規律宮縮后孕媽媽有止痛要求且沒有禁忌癥,就可以開始實施分娩鎮痛。孕媽媽可在到孕婦學校上課和產前檢查時向醫生咨詢和了解醫院為孕婦提供“分娩鎮痛”的具體流程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