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元
光陰荏苒,“孔子杯”作文大賽今已來到了第十三屆。多年前, 自己曾是這項比賽的參賽者,實在沒料到自己初為語文教師后的今天,從參賽者身份轉變成指導者,那是多么微妙的變化!
大賽倡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恰恰提醒了我們海外華人對傳統中華文化的重視。馬來西亞是一個融合多種文化的國度,也是東南亞諸國中的華人聚居地,因此中華文化是組成馬來西亞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中華文化隨著華人來到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后,雖與原生態中華文化無太多的落差,但與本土文化發生碰撞后,交織出不同凡響的火花,形成獨特的南洋華人文化。然而,長久以來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備受官方打壓,傳統文化式微,傳承始出現斷層窘境。近年來,報考公共考試華文科人數更因種種因素下跌,情況危急。所幸,坊間發起了“拯救華文”的行動,引起了廣大華人社會的垂注,并激起華社對中華文化傳承的醒覺意識。
正因賽會所設主題為語文課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我深刻意會一名語文教師的工作不可僅停留在“教書”的階段,而更應引領孩子們發掘語文課中深藏的文化寶藏,讓孩子們體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灌輸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故此,指導陳愷樂同學撰寫《我刻出了春天》一文,于我而言是份非常特別的使命。
他邀請我成為導師之后,我實在毫無方向可言,也不知從何處幫助這孩子下筆。2015年初冬,我與他在機緣巧合下,參與由霹靂州金寶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副院長林志敏老師帶來的一堂書法木刻課。于是,這堂課成了他完成文章的推動力,并在動筆前為文章命題為“我刻出了春天”。這題目可真讓文章的誕生事半功倍,更提高我對他指導的針對性。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和寫作習慣,恰好陳愷樂十分熱愛書法,我引導他將以往對木刻的印象和平日書法所學相聯系,再結合木刻課堂教學中所學,寫出了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創作出一篇具有鮮明個性的文章。同時,他向我提出以一年四季的獨特風貌,帶給他的心情感受,我十分認同他獨樹一幟的想法,并鼓勵他往此方向前進。此舉讓我深刻體會到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所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标悙饦窌砸运募救谌胱约旱膭撟?,雖身處熱帶國家,無法感受到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其想象卻能把四季畫面用文字描繪自身的情感,讀起來非常獨特和讓人耳目一新,也可從字里行間感受其熱愛中華文化之情,正體現了“披文入情”之說。
曾經,我在一個“背范文”泛濫的作文教學環境下成長,寫那些千篇一律、機械式的文章,簡直是件折煞人的苦差事。因此,在指導陳愷樂的過程中,我時刻鼓勵他以快樂的心態去尋找寫作的靈感與方向,同時盡把文字的魅力彰顯出來,用自己的心燈去照亮別人,用真摯的情懷激起讀者對傳承中華文化的覺醒。
我深信,只要一名教師激發一個孩子對優美爾雅文字的興趣,以及引導他如何正確運用文字后,他必能把心中的正能量化作優美的文字,猶如那開自心中的幸福之花,芬芳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