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毓罄
灰磚砌墻,青瓦片片鋪屋檐,芭蕉葉拍紅紙窗。臺上師長一顰一笑,訴說著你的傳奇,娓娓道來;臺下國子生一驚一乍,傾聽著你的傳奇,目不轉睛。
【著裳】
玄色唐衫,袖口沾雪出鋒般,衣角荷葉漂泊,漣漪永不散開;雪灰藕復,絳紫背心,繡折幾株疏影,一列淡藕合一字扣;百草霜色云鬢,淺棕灰王簪別幾簇瑩葭色疏影。
你在燈火闌珊處挑燈,蠟燭燃,將胭脂紅的油紙映成艷紅,裊裊灰煙上升,驟然繚繞幾圈,便消散。燈輪尾幾條絲線牽著中國結。朱砂紅麻線縱橫交錯,兩株荷莖綠翡翠下一條條桔色絲線。
木屐鞋邊,一摞摞絲綢折射縷縷光陰。頃刻,潤滑的它便漂游于大秦。藕荷綠扁竹粘春綠糊紙,條條折痕散綠川之色,片片扇扁渙沽泉之味,扇末嵌枝綠絨條。軟竹編竹籃,竹籃花盛開,暗暗幽香雜馥郁。紙傘開,月季紅觸油紙,暈開一水漣漪,青紋沿上淺褐色傘柄。
師曰:“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國子生勾勒你的輪廓,你揚起嘴角,揮袖離去,氤氳水汽留紙窗。
【賞藝】
煙雨橋柳,晦朔霧靄,油傘過街。嫩蔥綠與鈷藍界限模糊。水云間,紅瓷瓦瓦搭亭頂,藤蔓繞繞纏白柱,灰椅擺擺圍石桌,流水潺潺洗亭閣。
你盤云髻,挽衣袖,提毛筆,筆頭蘸墨。石桌上,宣紙揚角,葉柳垂尾。墨水滲透宣紙,染透歷史。無題箋上一筒竹筒,蒼綠竹筒赭紅麻線攢成,斑駁兒時記憶,回眸追溯兒時光陰。
船帆撥開霧靄,青蓮居士、杜少陵、蘇辛立船頭。江風撩,漂葉舟,作一曲離別,唱一首相遇,聊一生回憶。與你擦肩而過,竹編劃過留下層層漣漪,你閉眼沾襟落袖,思緒流連于煙雨柳條。繼而蹙眉提筆,筆落紙箋,徐徐移動,方塊般的字體,鎖眉開屏。
暮色近,水凈叢靜;黑鳥隱,水銀叢蔭。挑烏燈,漁翁松繩下河挑竹扁,漁火起,蓑衣披。你挑燈作畫,半晌,勾勒出江山輪廓。蘸筆一抹,青山影,湖水瑩,漁火渺,漣漪仯。幽綠之山,蕉紅之陽,湖藍之水,乳棕之屋,令多少英雄為它折腰。
師曰:“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國子生曰:“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奏樂】
你沿青石板過街,袖口過水,沾衣滴湖泛漣漪。青苔斑駁兒時白墻,輕扣腐朽木門,斷腸人淚濕旗袍。你擷取一枝桂華,輕拂斷腸人云鬢,默念禱文。
庭院內,艷黃落葉寥寂劃下;屋檐邊,玲瓏銅鈴呤呤啷啷;暗苔綠木叢,秋蟬低吟,秋蛩低詠。
你身邊兀然出現幾人,微微頷首。他執蕭,她撫琴,她吹笛,他擊鼓;他執蕭,竹笙蚰蜒,她撫琴,輕攏慢捻,她吹笛,弄管調弦,他擊鼓,急促鼓噪。
斷腸人淚水泛濫,一弦一曲側耳傾聽。漸漸,視線模糊,精神渙散……墻上銅釘穩銅燈,燈里燭火映燭光;庭外人家升炊煙,炊煙漫漫灰煙撩。
朦朧睡眼睜隙,待斷腸人意識清晰,東風掃庭院落葉,斷腸之人孑然一身。
檀香色落葉撇開,蕭琴笛鼓各露一角。斷腸人茫然屹立,似乎夢一場。輕彈琴弦,余音繞梁。你待弦律戛然而止,拂衣塵離開屋檐。
師長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絲雨。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國子生提筆寫下: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筑土】
你徘徊在牌坊前。皴裂的木樁釘在青石板上,鐵銹吞噬的銅圈箍緊木樁,伶仃稻草蓋牌面,斑駁流水般歲月。
駐入園林,丹青暈染梅紅花瓣,松林螽斯長嘆,流螢提藤黃燈輪構架天河橋。涓涓細流,如青絲薄紗般縈繞于園林。云霧繚繞,你依稀嗅到稻香彌漫九月。
暮夜時分,寺院幽靜,槐黃色葉子凋零,一和尚拿著掃帚撇開。寺院大廳內,木制木魚響起伶仃之音。擊鐘和尚身穿灰米袈裟,衣袖繚繞在冷風中,銅鐘扣響四下,擊鐘和尚昏昏欲睡。
亭臺處,你掬一捧水,衣袖沾水清涼。黃昏暮雨,清風挽柳。樹蔥蔥,云濃濃,水朦朧。罅隙間,燈輪亮火燭,坐看幽靜湖畔。挑燈回望,曲徑通幽。
師長曰:“任狂風吹,連檐破碎。枓栱斜欹,看著倒也。墻壁作散土一堆,主人翁永不來歸。”
國子生默不作聲,思緒仍流連于煙雨,漫步在畫柳。
問過國子生,他們說你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華夏。
問過國子生,他們說你有一個兒時玩伴,叫歷史。
(指導教師:鐘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