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強
打開記憶的畫卷,翻到古樸的書簽,品讀典雅的詩篇。那充滿靈性的文字激蕩心田。一首首唐詩,猶如泰山之宏偉,展開一副昳麗的畫面;一篇篇宋詞,婉如清泉之明麗,訴說流淌在心尖的情感。指尖輕觸的繁華,正繾綣著記憶的流沙。
念及唐詩,總忘不了那朵盛世仙葩。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他飄逸——“欲上青天攬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句句沉吟,一聲聲回放,一種激越的氣勢怎不胸中暗藏?
有人鐘情于詩句背后的情感,有人鐘情于詩人的抱負慨嘆,我獨鐘情于詩句中描摹的畫面。“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么唯美的畫面,那么空靈的意境,是能用語言說得清道得明的嗎?“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如此典雅,如此深邃的境界,你能用語言把它表露出來嗎?我深深地沉醉于這種只可飲其泉,不可探其源的無垠想象中,極力去再現恢宏的一切,在輝煌的背后去感悟莫名的悸動的情愫,化抽象的情愫為具體的實感,為之喜,為之悲,為之憂,為之狂。
走進詞章遍地鋪滿金黃的小道上,摘一片正在憂傷的詞句,把它放在迷離的眼前,透過文字去感受它的彷徨,它的惆悵,又仿佛在彷徨中駐足,在惆悵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久別之后的重逢,有太多的心事想說給她聽,看到她那張因思念而憔悴的臉,千言萬語化為熱淚。流下的不止思念,還有眷戀。“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浮華萬千,已成過眼云煙,昔日繁華,倏然變成今日殘花。時過境遷,星移斗轉,故國淪喪,佳人失聯,獨倚危樓,看水東流,那一抹的舊念涌入心田。誰許誰的天荒地老,漣漪起古老的暮暮朝朝,只因你的片言只語,今生我將為你畫地為牢。
捧著古樸的詩詞畫卷,那一個個充滿靈性的文字裊裊上升,化作青煙,在那朦朧迷幻中我仿佛看到:那一指的繁華,正繾綣著流沙。
(指導教師:周淑穎 評委:趙世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