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064-02
閱讀教學,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關注學生的發展。閱讀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學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關鍵。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呢?
一、注重誦讀,突出“讀”的重要性
《標準》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閱讀教學要突出課堂中讀的實效,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讀:精讀,略讀,瀏覽,誦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書聲瑯瑯是人們對學校的既定印象,那么語文課更應該承擔這一重任,朗讀就是最好的陣地。良好的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對文章內容的準確理解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在教學中要從音準、節奏、停頓、語氣舒緩等進行優劣評價外,更要指導其中朗讀不恰當、不符合作者意圖的地方,并通過多種媒體進行示范朗讀,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讀效果才更好。有感情的朗讀是朗讀教學中的較高層次。既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又有助于理解課文的思路內容,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情感,還可以不定期進行朗讀朗誦的比賽,激發參與度,從而轉換為文本閱讀的興趣。
二、正確把握三維目標,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我們應該做到:第一,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認清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維目標的實施,絕不是三維之間的幾何相加,它是在閱讀教學的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的。第二,在實施的策略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突破口。例如:可以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實施三維目標;可以從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入手,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實施三維目標;還可以從交流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入手,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在閱讀中享受探究和創造的樂趣,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第三,在評價的方法上,要采用綜合評價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試分數上。如:在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來的或活躍﹑興奮、激動,或痛苦、冷漠、無動于衷的情緒,可以作為我們評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達成的依據。
三、靈活采用不同閱讀教學方法
在講授《我的叔叔于勒》時,可在課堂上設計學生與于勒進行對話,讓學生自己作為見證人陪伴于勒,走進小說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受菲利普夫婦對于親人的冷漠與殘酷。例如,菲利普夫婦的無情是否有其底層人物的辛酸與無奈,提出自己真實的疑惑和見解。在指引學生認識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影響的主題中,我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聯系起來閱讀。在這一過程中同樣要以生本為基礎,要求學生自己搜集資料,了解科舉制度的起源發展衰落的過程,以及此種制度對文化政治的影響,更有助于閱讀理解的深度與廣度。在自讀課文中則是以學生的“自主式閱讀”為主,如與學生年齡經歷相仿的《心聲》《孤獨之旅》,就是以學生的課外閱讀為主,把他們的理解帶到課堂交流,把他們的體會寫進作文周記,真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杜小康的成長就是學生的成長,不和諧的家庭學校人際關系就是社會的縮影,從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思考意識。
四、處理好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的關系
每一個單元教學之初,都要引導學生關注單元提示與導讀,先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其中涉及文章內容,語文知識,情感態度等方面。這樣,在進行課時目標的設定時,就有章可循,并且,各篇課文的閱讀能相互聯系,學生學習起來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單元提示語是:“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漸漸與自然疏離,地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以此為綱,學生和我一起確定了本單元的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2.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3.樹立環保意識。單元目標又為課時閱讀目標的確定提供了依據。比如,我們將第一篇課文《敬畏自然》的閱讀目標確定為:1.反復閱讀,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感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2.了解議論性散文的特點。3.將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轉化到實際行動當中。這樣,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至于太過渙散。另外,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引領,其余四篇文章的閱讀就容易多了。
總之,無論采取何種形式的閱讀教學,我們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真實地閱讀。教師的職能也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無定法,常教常思,讓我們的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