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桂榮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104-02
為教者皆知:在教育教學中,創建高效課堂,實現新課程理念提倡的“三維目標”,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即教師必須對學生了解、尊重與信任,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發展,保護好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更好的進行思想情感道德教育。我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感受頗深,現贅述如下: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加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力度
尊重學生的人格,能幫助搞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建設,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我尊重學生的人格體現在兩點。一是加強學生對自身形象的塑造,重視自己人格的教育。改善自身形象,重視自己人格的教育,以爭取進一步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久而久之,學生不但會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還會學會如何信任別人,尊重別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如何做人,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人。二是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因為學生的真實想法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起點,只有讓學生在共同的道德話題和平等的對話環境中,暴露其真實的思想,在懷疑、反思、追求、探索等不確定性變化中,促進其道德認知,考驗其道德水平,引導其道德實踐,獲得良好的道德體驗,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二、相信學生的智力能力,借以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展
發展學生智力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有計劃的指導學生自學,是實現智力發展目標的一條根本途徑。我在指導學生自學時,往往按著質疑問難——談論分析——綜合訓練——課外拓展的路子來安排課堂學習環節。這不僅是“高效課堂”的外在形式的體現,也展示出了“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目標的實施過程。
能夠提高學生對自身智力能力的信心,促使學生更加投入地投身到學習當中,精力的集中更易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并且學生自信心的增強,也會提高學生征服困難的信心與毅力。長此以往,有助于學生成長為既有能力,又有毅力的社會建設人才。因此,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我總以適當的方法給學生以鼓勵,激勵學生以堅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之。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偏差與失誤時,既幫助學生找到原因,找到改進的措施,也幫助學生找到“雖敗猶榮”的基點,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促使學生堅定對自身的信心。當然,也應該在學生獲得成功時,用適當的語言和方法予以肯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其進取心與創造激情。
三、尊重學生的奇思異想,更好展示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
青少年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期,思維活躍,思路寬闊,富有創新精神和進取精神,他們的每一個想法,甚至奇思異想,在今天看來可能荒誕,將來可能就是一項重大發明或發現,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所以對學生的觀點、想法,甚至怪誕的想法,要予以理解、尊重,并加以正確引導。我在教學行為中主要表現為:一是鼓勵他們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意見,提出問題,真正打開思想的閘門,積極主動地參與,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二是為每個學生創造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積極鼓勵學生與教師、與同伴的平等交流與討論,充分彰顯學生的個性和才華;三是在課堂教學中,用高昂的熱情,關注的目光流露出對學生的濃濃愛意,這樣勢必會感染學生,打動學生,而學生們會因喜愛老師而自覺遵守紀律,學習主動性加強了,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積極保護好學生創設的問題情境
眾所周知,能夠提高教學效果,教與學的最終效果要由學生體現,獲得效果的決定因素是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只起積極的輔助作用。教與學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取決于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的主體參與程度,而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主要由教師主導,所以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留給學生思維和動手的時間和空間。又因為我們的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人,都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把知識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領悟到人生、社會的真諦;讓學生在經歷參與成功體驗、主動體驗、期待體驗的過程中,增強成就感,感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有感而發,有話想說。這樣做,既可以避免教師空洞的說教,又能克服學生厭學的情緒,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體驗環境中,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更收獲了自己的新感受與新理解,即所謂的“溫故知新”,此時就實現了教學目標。但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征不同,學生對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也必然存在明顯差異。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教學環境,學生會在此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所以在課堂教學內容上,我在調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時都多下功夫,統籌安排,這樣既有利于分層教學,又有利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指導策略,同時也有利于激勵性的教學評價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