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鍇,陳國民
(南華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互聯網+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
余鍇,陳國民
(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湖南衡陽 421001)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網絡經濟的迅速擴展,互聯網使會計數據處理面向智能化、信息化與實時化,大大節約了財務處理成本,并提高了會計處理速度。與此同時,會計信息質量、財務軟件的開發、運行與升級、復合型人才建設以及相關法律等方面面臨著挑戰。文章就“互聯網+會計”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以幫助“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能更好地發展。
互聯網+;會計;問題;對策
會計行業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正通往變革的途中。一方面,會計數據處理技術在互聯網環境下得到進一步提升,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支撐下,會計數據的處理將更加迅速準確;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會計職能也正在發生著轉變,即由傳統會計的“核算”與“披露”開始向“分析”與“決策”轉變,使會計的職能進一步朝著智能化、深度化發展。當人們小心翼翼地把會計信息系統置身于開放的互聯網世界,并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優越感時,“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1.1會計信息失真
(1)會計數據“硬破壞”。會計數據的輸入、處理、存儲與輸出均要通過各種電子機械設備,硬件是承載會計數據的載體,會受到自身失靈與壽命的限制,如磁性介質被破壞、磁場的出現、溫度、濕度與灰塵均會影響磁盤的壽命,從而影響會計數據的真實度。
(2)會計數據“軟破壞”。①突然性停電。如正在增加的會計憑證或卡片因突然停電而未存儲,就有可能使會計科目數據丟失,造成記賬憑證與未記賬憑證的混亂;②人為攻擊。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會計軟件很容易被修改、復制、刪除與盜竊。當會計信息系統被病毒入侵時,病毒可能會修改會計數據、刪除會計數據甚至拷貝會計數據,從而直接導致會計數據的喪失且不得恢復,嚴重降低會計信息質量;③會計軟件本身存在問題。如果會計軟件本身在程序與功能上存在缺陷,或在設計上不合理,或是軟件老化而未被更新,或是數據處理上不穩定等都會導致會計數據失真;④會計人員操作不當。會計人員若不懂得會計軟件相關的操作規則,若將系統初始化則會造成會計數據的丟失[1]。
1.2財務軟件風險
(1)財務軟件開發風險。我國財務軟件經過多年的摸索發展,開發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務軟件,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也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我國的財務制度單一,財務軟件的開發也處于核算型階段[2]。隨著境外軟件流入中國,管理型軟件的出現受到了國內各大企業的追捧。目前,我國財務軟件開發遇到的首要困難就是資金缺乏,國外的軟件開發一般由風險投資商支持而成長壯大[2],而我國風險投資制度還不夠完善,僅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并不能全面的實現開發資金自由。再者,我國的高新技術水平有限,在發達國家技術壟斷的情況下,要想在軟件上實現創新必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財務軟件亦是如此。
(2)財務軟件運行風險?!盎ヂ摼W+會計”迫使財務軟件從原來封閉的局域網財務系統向開放的互聯網財務體系轉變,同時也給財務軟件的運行帶來了新的挑戰。①在互聯網環境下,企業大量的會計數據需要通過互聯網來傳輸、處理,而在傳輸、處理的過程中可能遭遇黑客的襲擊,會計信息存在被竊取、篡改的可能;②計算機病毒可以通過郵件、文件或者打開某一網頁來進行傳播,且傳播速度之快,使病毒在財務軟件的運行中就可以快速入侵到財務系統的各個子系統;③企業財務人員年齡與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年紀大點的或素質不高的財務人員無法熟練的操作網絡財務軟件,使其運行困難;④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在不同時期的各業務流程、核算范圍大多不同,有些通用網絡財務軟件也不能完全實現處理特殊業務的功能要求。
(3)財務軟件升級風險。財務軟件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與客戶要求,必須通過升級來完善其功能,提高市場占有率。然而,軟件升級也常常帶來很多問題。第一,財務軟件的升級有可能導致財務軟件運行的不穩定,使得軟件與具體業務出現不協調狀態或者電腦與軟件出現不兼容狀況;第二,財務軟件的升級還可能會導致升級前軟件里數據的缺失,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1.3復合型會計人才緊缺
“互聯網+會計”時代下不僅要求會計人員熟悉會計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在我國,會計人員的培養模式大多只是注重國內傳統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培養,這導致我國會計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到目前為止,既了解國內會計準則又熟悉國際會計法的會計從業人員不多,而既熟練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又精通電子計算機網絡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如今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雖然促使部分會計人員接觸計算機,但是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基本只是略知皮毛,對網絡知識更是知之甚少,許多信息化會計從業人員都是 “半路出家”,并沒有接受系統的“計算機+互聯網+會計”的培訓,也不懂當前興起的電子商務知識與國際電子交易法規,還有些由于英語水平有限也導致其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限等等,這些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到“互聯網+會計”的執行效率,阻礙其發展。
1.4網絡會計立法不健全
網絡會計需要政策與法律的規范引導,然而,現如今我國并不存在完整的網絡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人提出將電子商務法運用到網絡會計當中,但其實這是不明智的,網絡會計雖然被認為是電子商務的一部分,但是電子商務法中也沒有明確的條例來規范網絡會計的行為,且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法并不完善,許多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業務都缺乏相對應的法律條文。
2.1加強內部控制
(1)建立完善的會計數據備份制度。①每次關機前對會計數據進行備份且至少備份兩份;②凡具有數據的輸入與系統設置權限的人員都應有數據備份權,以便在完成輸入與設置后能及時地對數據進行備份;③做好相關磁介質檔案的防磁、防霉、防高溫與防盜等工作[3];④會計軟件的源程序與系統在開發過程中形成的文檔資料應嚴格保管;⑤對每日備份的機內數據資料由專人保管并設立登記制度;⑥結賬后將檔案設置為只讀模式進行保存。
(2)實行職責分離與輪崗制度。保證業務處理與業務記錄的分離,系統設計、分析、操作與會計資料保管的分離;同時結合人事管理制度,在重要崗位進行輪崗。
(3)實行機房進入控制制度。不僅在機房的使用與維護上下手,還要有專門的進出識別系統,比如可以采取“門衛+機器識別”的方法,進一步加強對機房進出人員的控制。
(4)加強對計算機與會計信息系統使用控制。這項控制要求計算機使用者與系統使用者要有絕對的授權,只有相對應的賬號與口令才能進入系統。
(5)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機器設備進行測試?!盎ヂ摼W+會計”系統的載體就是計算機的各軟件和硬件,養成對計算機各機械設備的測試習慣,可以預防會計信息突然性消失。
(6)對會計數據的輸入、處理與輸出進行控制。保證互聯網環境下數據來源的可靠性、數據處理過程中的正確性以及數據輸出時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2.2加快財務軟件創新
我國財務軟件發展,一直沿著 “核算型軟件—管理型軟件—決策者支持型軟件”的趨勢發展。當互聯網經濟融合在全球化的環境時,加速會計軟件的更新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國家要加大對高科技術的資金支持,培養一批高質量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開發人才;除了自我創新外,我國要加大“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力度,打破國外一些軟件商的技術壟斷,吸取國外的技術經驗,使我國會計軟件開發的周期縮短;再者,在云會計弄潮的當代,我國財務軟件要加強與大數據庫、云計算等技術的結合,要符合國際會計法律法規,同時還要考慮到財務軟件的多國語言與多貨幣處理功能[2],才能應對經濟全球化、經濟網絡化的趨勢。
2.3加快“互聯網+計算機+會計”人才的培養
“互聯網+會計”需要一批網絡會計人員來實現其價值,如果缺乏對應的人才,那么它再強大的功能也無法發揮其作用。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應從以下四方面著手:一是國家要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加大對會計人員培養的資金投放力度,并且在國家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二是企業要重視對會計復合型人才的培訓,支持會計人員的國外學習與交流,同時在公司內部實行定期的網絡會計知識培訓與實操的練習;三是各高校要從實際出發,著眼于現實需求,適當的調整會計學科知識結構,會計應與計算機、互聯網安全、電子商務等學科交叉學習;四是會計從業人員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提高自身會計、計算機與互聯網認知的水平。
2.4建立健全網絡會計法律法規
隨著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立法機構有必要在立足于國內網絡會計實踐的經驗上,再借鑒國外網絡會計法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專用于網絡會計管理的法律。對于網絡會計涉及的虛擬經濟業務、網絡主體責任糾紛、信息質量標準、網絡安全協議、電子商務、虛擬企業與監管部門法律責任等事件作出明確規范,明確網絡主體的責任與義務。另外,要加大對網絡會計犯罪的打擊力度[4],利用刑法來規范網絡會計行為,營造安全的互聯網經濟環境。
會計網絡化、數字化給人們提出了新的標準。一方面,要隨時關注網絡管理技術、財務軟件與會計理論的更新換代信息;另一方面,也要重視網絡環境的安全問題。首先,會計人員自身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避免掉進釣魚網站;其次,要從技術層面上預防網絡病毒與黑客入侵?!盎ヂ摼W+”時代下的會計帶著其特有的優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也開始為人們所知,并在互聯網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艷.會計數據與財務數據轉換探討[J].企業研究,2011(22):89,113.
[2]佟昕,李學森.我國財務軟件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電子商務,2013(21):60-61.
[3]劉海娟.強化財政單位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現代企業文化,2013(29):121-122.
[4]王明順.談會計電算化系統安全性[J].活力,2013(12):76.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9.024
F239.1
A
1673-0194(2016)19-0039-02
2016-08-05
余鍇(1992-),男,湖南常德人,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陳國民(1964-),男,湖南衡陽人,南華大學研究員,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