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格寧
(大港油田 信息中心,天津 300280)
論大港油田網絡發展
屈格寧
(大港油田信息中心,天津 300280)
大港油田網絡自1989年開始建設,經過二十年多的不斷完善發展,現已建成具備一定規模,服務油城生產生活的較先進的數字通信網絡。可為油田生產單位及社區居民提供固定電話、IPTV、寬帶網絡、家庭安防、GPS汽車定位監控等多種業務。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用戶需求的變化,固定電話業務下滑、用戶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油田網絡的進一步發展問題擺在了面前。
網絡;電力系統;油田網絡
油田網絡由基本電力系統、固定電話網、寬帶數據網、IPTV、GPS系統等組成。
電力系統是通信系統正常運轉的基礎,由分布在各電話站、光接入站的整流器、電池、逆變電源、UPS等組成,還應包括接地系統。由于不同的用途,目前我中心擁有各種類型的電力設備、設施。
大港油田固網主要以IMS+PON方式為主,三號院和港西新城各1套IMS系統,每套設備容量為10萬線,用戶為8萬戶,互為主備。用戶終端采用SIP或H.248協議接入IMS,H.248用戶與SIP用戶比例設置為1∶9,用戶數近5萬。
寬帶數據網主要由寬帶核心網及接入設備組成,目前用戶接入方式主要為GPON方式,還有部分用戶采用EPON和ADSL方式,接入容量已達100 000線以上,用戶數近45 000戶,整個寬帶網出口40G以上。油田寬帶網擁有具有獨立域名的網站,可為用戶提供Internet連接、寬帶業務查詢、電話業務查詢、二手市場、論壇等多種服務。
新建的一套IPTV業務平臺,包括編碼子系統、IPTV業務管理子系統和網管子系統,為油田實現IPTV業務的點播、直播、時移、回看服務,以及門戶展現、認證鑒權等運營管理需求。IPTV業務平臺能夠支持2.5萬平臺用戶容量接入,1.8萬平臺用戶的并發開機訪問需求,實現155路標清、19路高清、10路音頻信號的接入管理和編轉碼,以及65路不少于16屏的馬賽克直播同屏顯示能力。
GPS汽車定位監控報警系統由主控中心、監控中心、多個分控中心及安裝在車輛上的車載臺組成,為用戶提供車輛定位監控、超速報警、行車軌跡查詢等功能,系統總容量可達6 000臺,現已為油區各單位安裝了4 000多部車載臺。
從上述現狀可知油田通信網絡已具備一定規模,系統容量已可滿足油田內部用戶的需求,通信網絡已基本建成,用戶量迅速上升、中心忙于擴容的時代已經基本結束,目前油田通信網的主要問題如下。
2.1固定電話業務下滑
隨著公網移動通信業務的發展,我們的固話市場發展減慢,固定電話業務數量逐漸下降。
2.2用戶個性化需求增加
用戶對通信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尤其是用戶對網絡及數據傳輸的需求越來越強。用戶不滿足于中心僅提供一些基本通信服務,社區及一些企業用戶的專用網絡構建需求越來越多,要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網絡售后服務保障及技術支持的用戶越來越多。
2.3圖像通信需求增強
隨著寬帶網絡的發展,用戶對基于IP網絡的各類圖像傳輸業務需求日益增長,視頻監控、會議電視、遠程指揮、決策系統已經納入許多用戶的建設計劃,國家和企業對安全生產、社會穩定、應急管理的重視也促進了現場圖像傳輸業務的發展,這為我們下一步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
根據油田網絡的現狀及市場發展變化情況,油田通信網的發展需考慮以下幾點。
3.1電力系統建設
電力系統建設應以保證各設備穩定、可靠工作為原則,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直接決定整個通信網絡的可靠性。由于近年來寬帶設備的不斷增長,整流器負荷越來越大,在寬帶網絡建設、擴容時要充分考慮整流器及電池容量,避免由于設備負荷過大造成整流器過載或電池放電時間縮短。目前電池系統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電池容量每年自然遞減,而設備負荷卻逐年上漲,建議為其配置一套油機發電系統,即可解決特殊情況下長時間供電保障問題,又可減少日常電池配置數量,降低投資額。
3.2寬帶數據網
寬帶網目前仍處于用戶數量上升階段,在滿足當前社區用戶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向滿足油田內各種用戶不同網絡需求服務轉換,從單純的網絡接入服務轉變為提供網絡建設、信道租用、運行維護一體化的網絡解決方案。加強無線寬帶網絡建設,逐步建設覆蓋整個油區的無線寬帶網絡,為油田生產單位(尤其是野外單位)提供高效優質的寬帶服務。用戶已有無線寬帶上網的需求,建議在油區開展“無線油田”建設,用3~5年時間實現油田主要地區的無線覆蓋。
3.3新技術、新業務引進
除了發展原有通信業務外,對已經開展GPS、安防等新業務,要進行技術和市場跟蹤,對系統進行改進以更加適應用戶的需求,使新業務得到良好的發展。現代社會,通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只要不斷跟進油田生產、生活的需求,不斷關注通信新技術的發展狀況,隨時改進和擴充油田通信網,油田通信網的前途將一片光明。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9.034
TP311
A
1673-0194(2016)19-0058-02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