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仙德
以實干精神創建“四無糧倉”
文/陳仙德

前不久筆者在杭州獨自一人到余杭四無糧倉陳列館參觀。佇立在全國首批四無糧倉舊址前,面對那行“人在四無在,四無代代傳”的鮮紅大字,倍感親切。自古以來糧食是安民之本,為國保糧是崇高的事業,即使是從樸素的感情出發,多年從事糧食保管而養家糊口,怎么能不熱愛糧倉和它所儲藏的糧食呢?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物資,也是蟲霉鼠雀的食物。老一輩糧食人依靠勤勞的雙手和簡單的工具,首創無蟲糧倉,進而開創了無蟲、無霉、無鼠雀、無事故的“四無糧倉”。從此,“四無糧倉”成為糧食倉儲管理一項重要標準,其創建活動在全國各地全面開展,歷經六十余年至今不息。它對于減少糧食損耗和事故損失,確保儲糧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皩幜髑У魏梗粔囊涣<Z”的艱苦奮斗精神薪火相傳,至今仍是激勵我們管好糧、守好庫的不竭動力。
實現“四無”靠的是手,而不是嘴。當年創建“四無糧倉”,人們主要依靠清潔衛生、剔骨嵌縫、冬日通風冷凍、夏日暴曬降水、過風過篩除蟲和把好入庫糧質等措施。如今雖然倉庫條件改善了,儲藏技術進步了,但實現“四無”仍然離不開這些倉儲基礎工作。高大平房倉儲糧實現無鼠雀雖然容易了,但糧堆體積大,容易造成入庫糧質不均,發生濕熱轉移而使害蟲集聚、霉菌滋生等問題。糧倉機械的普及使得安全生產隱患驟增,智能倉儲的應用可能使人產生麻痹與惰性反而不能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因此,無論是日常保管措施與糧情檢查、進出庫準備與作業,還是應用四項儲糧技術、開展氮氣氣調與低溫儲藏等新技術,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做好諸如清潔衛生、倉房氣密性、質量監督檢測、安全操作等大量的重復的工作。
“四無糧倉”發展至今,不僅它是管理各級儲備糧數量和質量的有效手段,還在于它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不斷融入時代內涵。倉因糧食儲藏而生,糧食儲藏以倉而長。近年來地方儲備糧規模大幅增長,浙江省新建成一批以高大平房倉為主體建筑的糧庫,全面改造危倉險庫,特別是新建糧庫倉房設施一流。我們要提高標桿,全面推廣應用四項儲糧技術,積極探索應用綠色儲藏、智能倉儲、新能源利用等新技術,由“四無糧倉”安全儲糧階段向綠色、生態、智能、高效的儲糧階段轉型發展。
受倉儲設施、儲藏技術、經費狀況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長期以來,糧食倉儲企業主要采取“常規儲藏+藥劑薰蒸”的常規儲藏技術。為了保證無蟲,每年需要對儲備糧倉進行1~2次化學藥劑防治處理。由于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現,只能頻繁地使用磷化氫熏蒸,這使儲糧害蟲對磷化氫藥劑產生了抗性。反復使用磷化氫熏蒸不僅污染人類生存環境,而且也不符合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追求。應用綠色儲藏減少了環境污染,保護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同時又可以有效地降低糧食產后損耗,保障品質,使儲備糧食能安全度過輪換周期,實現保值增值。
綠色儲藏是一項技術性和管理性很強的應用技術,要充分發揮常規儲藏、低溫儲糧、氮氣氣調等非化學非放射儲糧技術的應用優勢,統籌兼顧倉房、設施、糧質、器材、技術、人員、費用、制度等諸方面因素,與入倉、通風、密閉、保冷、充氣、檢測等重要環節緊密相連,綜合運用多種儲藏措施,實現最佳經濟運行模式。溫度、水分、氧氣是影響糧堆生物生命活動重要生態因子。綠色儲藏就是要創造不利于蟲霉鼠雀生存的生態環境,創造有利于延緩糧食品質劣變的友好條件。從地方儲備糧庫的實際來看,對于稻谷、小麥和大米等的儲藏,綠色儲藏技術措施首選低溫儲糧,其次是氮氣氣調儲糧。
低溫儲糧不僅有效抑制儲糧害蟲的危害,避免化學藥劑使用,而且抑制了糧粒本身的呼吸作用,延緩了糧食品質劣變,提高了糧食儲藏穩定性。對于高大平房倉,機械通風和谷物冷卻機低溫儲糧技術作為四項儲糧技術主要內容已經獲得普遍應用,人們在生產實踐中通過協調運用自然低溫和機械制冷兩種方式以獲得最佳經濟運行模式。
氣調儲糧關鍵因素是入庫糧質、氣體獲得和倉房氣密性。二氧化碳氣調儲糧因為氣體價格較高、儲運不易,所以其應用并不廣泛。以分子篩變壓吸附富氮工藝為代表的高效、節能、智能設備的發明,使氮氣氣調儲糧成為經濟實用的儲藏技術而迅速獲得推廣應用。高大平房倉通過氣密性改良和糧面覆蓋薄膜,一般能達到氣調儲藏對氣密性的規定要求。氮氣氣調儲糧用以防治蟲螨、抑制霉菌和延緩糧油品質下降,可替代長期以來普遍使用的磷化氫熏蒸殺蟲技術,成為一項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儲糧新技術。
低溫儲糧、氮氣氣調儲糧耗電量大,尤其是南方地區高溫時日長,機械制冷低溫儲糧常用的設備是谷物冷卻機和空調機組,電耗極大,限制了其大規模推廣運用。糧倉是獨立建筑,屋頂無遮陽且面積大,具有可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有利條件。將光伏屋頂發電用于糧倉低溫儲糧具有極大的優越性。首先,太陽能電池板對屋頂具有顯著的保溫隔熱作用,使糧倉自身的負荷降低;其次,通過糧倉屋頂光伏發電產生電能,為低溫儲糧提供動力;再次,糧倉光伏屋頂發電系統發電量的輸出與低溫儲糧冷負荷在時間上的分布規律大體匹配,此外氮氣氣調儲糧開機操作時間一般也在陽光充足的夏秋季節。總之,隨著建造成本下降,實施屋頂光伏并網發電系統供電,可實現糧倉零能耗低溫儲糧,并為糧庫其他用電設備提供電力,創造既綠色又低碳的新型倉儲。
當前,電子、信息、傳感、先進制造等新興技術的發展,為糧食儲藏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糧食儲藏作業工程化、倉儲管理智能化不斷融合應用。新型糧情測控技術,集成了空調控溫、智能通風、膜下環流、谷物冷卻等各項控溫儲糧技術;綜合利用通訊、傳感、物聯網等技術開展糧食濕度、蟲害、氣體成分、糧食儲量的實時動態檢測,準確判斷儲糧狀態,預測變化趨勢,指導儲糧作業。通風管網是實施機械通風、低溫儲糧、氮氣氣調儲糧等操作的基礎性設施。橫向通風技術,通過風道上墻、騰空地面,免去糧食進出倉時裝拆地上籠,有利于實現糧食進出倉全程機械化、自動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改進裝卸作業方式減少粉塵污染,保護環境和工人健康,也有利于安全生產。
創造綠色儲藏關鍵在于人。地方儲備糧庫保管員往往年齡偏大,高技能人才緊缺。一方面整合保管員隊伍,集聚區域內的糧食儲藏專業力量,加強技能培訓;另一方面,招聘若干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充實倉儲一線,與現有保管員形成互補從而滿足當前新型倉儲的緊迫需求,同時可以讓年輕人更快地成長為既懂機電又懂儲藏的高技能人才。糧食儲藏作為一項古老的事業,所謂低溫儲糧、氣調儲糧等綠色儲藏人們早有研究與實踐,只是從前受實現它們的工程技術條件限制不能獲得普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綠色儲藏與其說是高新技術不如說是保管經驗。對于地方糧食收儲企業,創造綠色儲藏重點不是研究開發而在于推廣應用。學習與復制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和其他地方糧食倉儲企業的成熟技術和成功經驗,選擇主流的倉儲工藝、技術和設備,是創造綠色儲藏的捷徑。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院橋糧食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