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衛菊
(啟東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啟東226241)
輕度溶血對血清常規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及預防
湯衛菊
(啟東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啟東226241)
目的分析輕度溶血對常規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方法人工制造溶血標本,檢測血生化,同時檢測正常標本對照,對兩者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輕度溶血標本中,LDH、K+的測定值升高有非常顯著差異,TBIL、DBIL、AST的測定值升高有顯著差異,TP、ALB、Cr、Cl-輕度升高,ALT、GGT、BUN、Na+輕度降低,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結論輕度溶血即對血生化產生影響,所以臨床工作中應該注意預防溶血的發生。
標本;溶血;常規生化;影響
1.1 臨床資料隨機抽取來本院體檢的人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兩支紅蓋不帶抗凝劑的真空管/每人,各抽取3ml體檢者的空腹靜脈血,用于測定肝功能:總蛋白(TP),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乳酸脫氫酶(LDH);腎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電解質:血鉀(K+),血鈉(Na+),血氯(Cl-)共計13個常規生化。
1.2 方法采血后,取同一體檢者的一支真空管室溫下靜置10min,用竹簽攪拌0.5min使其溶血,然后1200r/min離心10min,分離的血清在血球儀上測定Hb,選取Hb≤3g/L血清標本作為觀察組(符合要求的有52個標本,其他Hb不符要求的廢棄不用),觀察組對應的另一支真空管室溫靜置30min后1200r/min離心10min,分離的血清作為對照組[2]。然后兩組血清進行測定。
1.3 儀器豐匯FH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由上海豐匯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奧迪康AC980全自動電解質分析儀(試劑由江蘇奧迪康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提供);Sysmex XT-18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試劑由濟南希森美康醫用電子有限公司提供)。
1.4 數據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均值±標準差(x± s)表示,比較非溶血和溶血血清生化指標的差異采用t檢驗。
輕度溶血前后生化檢測結果比較見附表。與非溶血標本相比,在輕度溶血標本中,LDH、K+的測定值升高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TBIL、DBIL、AST的測定值升高有顯著差異(P<0.05),而TP、ALB、Cr、Cl-輕度升高,ALT、GGT、BUN、Na+輕度降低,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輕度溶血前后生化檢測結果比較(x±s)
溶血通常被定義為血細胞成分釋放到血漿或血清中。肉眼可見的溶血是由于血標本離心后出現深或淺的紅色而被發現稱為顯性溶血,而血小板和白細胞溶解時沒有血紅蛋白的釋放,這種不可見的溶血為非顯性溶血[3]。溶血是影響檢驗質量常見的因素之一,按溶血程度來分,分為輕度溶血、中度溶血和重度溶血。按溶血原因來分,分為體內溶血和體外溶血,體內溶血的原因有新生兒溶血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惡性瘧疾,人工心臟瓣膜術后等。體外溶血包括:長時間使用止血帶;采血時定位或進針不準,針尖在靜脈中探來探去;血液在混勻過程中動作過猛;靜脈穿刺處用乙醇消毒未干即開始采血;離心時轉速過快等[4,5]。
溶血對于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極為復雜,其機制可以概括為:1、血細胞成分的釋放對檢驗結果的影響[6,7]。血細胞內濃度比血漿或血清高,如AST、K+、LDH等在細胞內濃度比血清高22~160倍[8],只要輕微溶血都會對結果影響很大[9]。2、血紅蛋白的顏色造成的光學影響。溶血后,血紅蛋白釋放到血清中,血紅蛋白的光吸收在波長540nm~550nm處,直接影響此波長范圍內檢驗項目的測定如TBIL,使得值偏高。溶血對結果無顯著影響,原因大部分是:紅細胞內外該物質濃度無顯著差異,如:GGT等。
為避免血標本溶血對檢驗項目的影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⑴止血帶不宜扎得過緊過久,抽血時要選擇好穿刺部位,常規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找準血管,爭取一針見血。⑵血液標本采取后盡可能早的使血清自然分離出來,一般應于采血后室溫放置30~60min內分離血清,標本離心前應自行凝集,不用器物等剝離血塊,標本離心控制在1000~1200r/min,離心5~10min;血液不可存放于冰箱冷凍室,避免融化后引起溶血。⑶在血標本的運輸過程中,防止過度振蕩而發生溶血。⑷保證采血器及真空管的質量等。
真空采血管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溶血的發生,另一方面,從方法學上克服和減少溶血的影響也是重要的,對于溶血后血紅蛋白對光度比色的影響可通過設置樣品空白和雙波長比色,導數分光光度法和動力學法等措施加以克服,以提高臨床生化檢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10]。
因此,臨床醫護人員要全面系統地重視分析前階段的質量控制,防止產生溶血標本,檢驗科一旦發現溶血標本,首先要與臨床醫生取得聯系,確定是否為體內溶血,如果排除體內溶血應考慮重新采血。如果不可能重新采血,應在報告中注明標本何種程度溶血,以及溶血對某些檢驗項目可能產生的影響,以便臨床醫生對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作出正確判斷[11]。
[1]杜伙芬.不同靜脈采血方法對血液標本溶血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3):89.
[2]劉曉英.探討血清標本溶血對部分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3):358.
[3]林金獅,徐劍蘭.標本溶血對檢驗結果影響的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1):99.
[4]朱虎定,孫小燕.含添加劑真空采血管對生化結果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6):2133-2134.
[5]彭潔.溶血對干化學生化檢驗的結果影響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4):43-44.
[6]高曉陽.溶血標本對部分血液生化結果的影響及對應措施[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3):439-440.
[7]龍躍兵,朱偉斌,章美燕.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校正方法的探討[J].廣東醫學,2011,32(12):1562-1563.
[8]韋小榮.110例溶血標本對常規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8):1177-1178.
[9]周新,府偉靈主編.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56.
[10]王輝莉.血液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6):140.
[11]苗青蘭.標本溶血對常規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1,24(2):996-997.
R446.11+2
A
1674-1129(2016)05-0611-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5.023溶血在臨床上常見,而輕度溶血更為常見,但往往容易被忽視。標本溶血是臨床檢驗中最常見的一種干擾和影響因素,標本溶血會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1],臨床醫生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非疾病因素對檢驗的影響,是妨礙正確評價檢驗結果的重要原因。血液標本的正確采集,是保證高質量檢驗結果的第一步。為了提高檢驗的準確性及對檢驗結果的合理解釋,做好預防溶血的措施,筆者將來院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標本輕度溶血對部分生化測定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2016-03-29;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