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群,江麗霞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江西贛州341000)
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廖一群,江麗霞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江西贛州341000)
目的了解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指導臨床合理規范用藥。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留置導尿管患者2750例進行尿液細菌培養,從中分離出815例病原菌,并進行病原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結果留置導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檢出614株(75.3%),革蘭陽性球菌165株(20.3%),真菌36株(4.4%)。排前四位的病原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336株(41.2%),肺炎克雷伯菌137株(16.8%),腸球菌屬68株(8.3%),葡萄球菌屬56株(其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4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16株)(6.9%),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檢出率分別占43.7%和36.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檢出率占60. 7%,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的檢出率占1.5%。結論革蘭陰性桿菌是留置導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較高,通過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分析,對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導尿管;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藥性
導尿管伴隨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見的疾病,約占醫院感染的40%~50%[1],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由于導尿管的介入,導尿管伴隨尿路感染與一般特征性的尿路感染不同。有關導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的文章早有報道,但由于抗生素的長期廣泛使用或濫用,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已經發生了改變。本文統計分析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留置導尿患者尿培養及其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本院2015年1月-12月期間留置導尿管的2750例患者進行尿液細菌培養,其中男性1770例,女性980例,年齡18~90歲,平均(47±8.9)歲,并對檢出的815例病原菌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所有患者留置導尿管前細菌培養陰性。
1.2 方法、儀器、試劑無菌操作收集尿液并及時送檢,經法國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儀和配套的藥敏分析卡片(革蘭陰性桿菌藥敏卡片GN-16,革蘭陽性球菌藥敏卡片GP-67)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2]進行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及結果判讀,以革蘭陰性桿菌>105CFU/ml,陽性球菌>104CFU/ml為尿路感染實驗診斷依據,剔除同一患者7d內分離的相同菌株,藥敏試驗評價結果依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2014年標準[3]。
1.3 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鉛黃腸球菌ATCC300327等質控菌株購自江西省臨床檢驗中心。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1 尿路感染發生率及病原菌分布2750例中發生尿路感染的患者815例,感染率為29.6%,其構成比見表1。

表1 815株留置導尿患者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2.2 產ESBLs菌株的檢出對336株大腸埃希菌和137株肺炎克雷伯菌進行ESBLs確證試驗,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147株,產酶率43.7%,產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50株,產酶率36.5%。
2.3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檢出對56株葡萄球菌屬進行耐甲氧西林試驗,檢出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MRS)34株,占60.7%。
2.4 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的檢出在68株腸球菌屬中檢出1株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VRE),占1.5%。2.5檢出的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見表2,表3。

表2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表3 主要革蘭陽性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留置導尿是醫院最常見的臨床處置措施之一,其導致的尿路感染在醫院感染中也越來越普遍。正常情況下,泌尿系統是一個無菌環境,由于各種介入性診斷和治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將細菌帶入尿道,且導致尿道粘膜損傷,降低尿道粘膜的免疫屏障功能,使尿路感染在臨床的發生率不斷增加。并且導尿管留置時間越長,感染發生的機率越大[4]。加之臨床長期廣泛使用廣譜抗生素,不僅使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發生變遷,并且使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不斷增加[5,6]。
本結果顯示,我院留置導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占75.3%,陽性球菌占20.3%,真菌占4.4%,排前四位的病原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腸球菌屬和葡萄球菌屬,分別占41.2%、16.8%、8.3%和6.9%,與通常文獻報道的一般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腸埃希菌和腸球菌為主,兩種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種類有所差異[7,8]。檢出的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呈現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大腸埃希菌作為尿路感染的主要革蘭陰性桿菌,它對第三代頭孢菌素、喹諾酮類藥物以及氨基糖苷類藥物中的慶大霉素均有較高的耐藥率,提示臨床在發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時不宜選擇以上藥物。而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以及替加環素的耐藥率較低,可供臨床進行選擇。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檢出率非常高,分別占43.7%和36.5%,與潘志雄[9]等報道基本一致。ESBLs是由質粒介導的對三代頭孢菌素及單酰胺類抗菌藥物氨曲南和青霉素類耐藥的一類酶,對這些產酶的細菌,臨床可首選亞胺培南等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10]。僅次于大腸埃希菌的肺炎克雷伯菌和變形桿菌屬對第四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明顯低于第三代頭孢菌素,對亞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藥率均較低。腸球菌屬作為條件致病菌,在介入性治療中引起感染的臨床病例逐漸增加[11],本結果顯示腸球菌屬和葡萄球菌屬對大多數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較高,但對呋喃妥因、萬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仍保持較好的敏感性,為臨床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提供了依據。然而腸球菌屬內不同種類的病原菌其耐藥性差異較大[12],因此,臨床治療腸球菌感染時,應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性較高的抗菌藥物,以提高療效。
留置導尿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為盡可能地減少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臨床醫護人員可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如加強患者飲食管理,增強患者免疫力;指導患者多飲水,采取措施積極治療原發病;在不必要的情況,盡量縮短導尿管留置的時間。臨床醫生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疾病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藥物的種類和作用范圍合理選擇抗生素。慎用廣譜抗生素,嚴格控制聯合用藥的指征,提高抗生素使用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盡可能減少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發生率。
[1]楊青蘭,曾登芬.國外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防控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護理管理雜志,2015,2(3):101.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43-744.
[3]Clinic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M100-S24,CLSI,2014.
[4]沈麗娟,支彩英,劉秀俊,等.剖宮產術孕婦麻醉前后留置導尿管致尿路感染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3(24):724.
[5]李耘,呂媛,薛峰,等.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Mohnarin)2011-2012年革蘭陰性菌耐藥監測報告[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30):263.
[6]李耘,呂媛,薛峰,等.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Mohnarin)2011-2012年革蘭陽性菌耐藥監測報告[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30):258.
[7]張勇.239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構成比與耐藥性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5):1046-1047.
[8]常勇杰.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87-588.
[9]潘志雄,劉曉峰,朗梅春,等.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生物被膜菌及藥敏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1):27-29.
[10]丁卉,余璟璐,李國雄.尿路感染常見病原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9):2110-2112.
[11]陸明鋼,董學軍,王穎.腸球菌致尿路感染的現狀研究[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3,4(25):409-411.
[12]劉春林,徐紅云,張志鵬,等.2009-2013年腸球菌屬臨床感染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5,2(15):142-145.
R446.5,Q939.92
A
1674-1129(2016)05-0621-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5.027
2016-05-04;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