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學基,李成德,劉 健,李海珠,吳小文,莫燕芳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肇慶526020)
甲型流感患者感染初期血常規分析及臨床意義
申學基,李成德,劉 健,李海珠,吳小文,莫燕芳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肇慶526020)
目的了解甲型流感患者感染初期血常規特點,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選取2014年至今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回顧性分析患者感染初期的血常規指標。甲流感染組,其中H1N1 46例,H7N9 3例,H5N6 1例;細菌感染組36例;一般病毒感染組33例;30名健康體檢者做對照組。分析各組血常規指標。結果甲流感染組淋巴細胞比例(LY%)明顯下降(P<0.05),血小板(PLT)數目顯著減少(P<0.05);細菌感染組白細胞數目(WBC)明顯升高(P<0.05),血小板沒顯著變化;一般病毒感染組白細胞數目相對減少,淋巴細胞比例相對升高。結論甲型流感患者初期淋巴細胞比例明顯下降,血小板數目顯著減少,可以與細菌感染組和一般病毒感染組相鑒別,有利于感染初期的鑒別診斷。
H7N9禽流感病毒;H1N1禽流感病毒;淋巴細胞比例
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體[1]。其特點是容易發生變異,其中甲型流感最容易發生變異,可感染人類和多種動物,為人類流感的主要病原體,常引起大流行。近年來我國相繼流行了H5N1、H1N1、H7N9等流感病毒,均有死亡病例報道,流感病毒亞型多、變異快[2],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威脅。甲型流感病毒H7N9最初僅在禽間發現,2013年3月在上海、安徽、江蘇三地發現H7N9病例,這也是世界首次在人體監測到H7N9病毒[3],其致病性強,重癥患者可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而死亡。H1N1甲型流感病毒最初是在墨西哥發現,是一種新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類,禽類,家畜,主要包括人流感,禽流感,豬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和基因片段,同時有非洲豬流感和亞洲豬流感病毒的特征[4]。本病在我國自2009年5月確診第一例開始到2009年10月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流行[5],感染初期癥狀跟一般流行感冒相似,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重癥肺炎。H5N6是近兩年新出現的一種變異基因型,病死率較高。專家指出甲流感染初期要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隔離病毒進一步破壞機體細胞,從而有利于病毒的清除。因此早期診斷對于甲型流感患者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1 對象對照組選取我院健康體檢者30例,年齡在20到50歲之間,無流感癥狀。病人組選取2014年以來收治于本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甲流感染組是經PCR核酸檢測確診的甲流感染初期患者,其中H1N1 46例,H7N9 3例,H5N6 1例,年齡介于5到70歲之間;一般病毒感染組是排除了甲流感染的其他病毒感染的病人,包括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33例;細菌感染組36例。
1.2 試劑和儀器
1.2.1 試劑試劑盒來自邁瑞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學達安基因公司。
1.2.2 儀器邁瑞BC6800血細胞分析儀和美國ABI7500核酸擴增儀。
1.3 方法回顧性分析甲流感染組,細菌感染組,一般病毒感染組,和正常對照組的血細胞分類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取均值±標準差(x±s)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甲流感染組血細胞計數及分類特點分析見表1。

表1 甲流病毒感染組血細胞分析對照(x±s)
由表1可見甲流感染組中H1N1,H7N9,H5N6三組比較,其中H7N9的淋巴細胞比例下降最明顯,白細胞總數也是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小板和紅細胞數目沒有顯著差異(P> 0.05)。
2.2 甲流感染組與其他組別血細胞分析對比見表2。

表2 甲流感染組與其他組別血細胞分析對比
由表2可見,與對照組比較:甲流感染組淋巴細胞比例LY%和血小板數目PLT明顯下降(P<0.05);細菌感染組淋巴細胞比例也偏低,但是WBC卻明顯升高(P<0.05),PLT沒有顯著差異;而病毒感染組的WBC偏低,淋巴細胞比例卻明顯升高(P<0.05),PLT沒有顯著差異。與病毒感染組比較,甲流感染組LY%和血小板數目明顯下降(P<0.05)。與細菌感染組比較,甲流感染組WBC和PLT都顯著減少(P<0.05)。RBC在幾組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H7N9禽流感病毒屬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自2013年以來,各地報道臨床病例有100多例,人感染H7N9病毒最常見的來源是活禽接觸[6],患者絕大多數為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青少年,兒童占少數。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可發展為重癥肺炎,腎功能衰竭,最終導致死亡。H1N1甲型流感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序列分析結果顯示,該病毒為四重配病毒,其基因組八個片段分別來源于近年來流行的四種病毒,NA(神經氨酸酶)和M(基質蛋白M1,M2)片段來源于1979年流行歐亞大陸的豬流感病毒;HA(血凝素),NP(核蛋白)和NS(非結構蛋白)片段來源于北美普通豬流感病毒;PB2(RNA聚合酶亞基)和PA(RNA聚合酶亞基)片段來源于禽流感病毒;而PB1(RNA聚合酶亞基)來源于人季節性H3N2流感病毒[7]。H1N1主要侵犯病人呼吸道的肺泡細胞和上皮細胞,具普遍易感性[8],并可以人傳人。甲型H1N1流感的初始癥狀與一般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似[9],流涕,鼻塞,發熱,頭痛,軀體疼痛,部分患者病情進展迅速,體溫大于39℃,可發展為重癥肺炎[10]。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病情重,病情進展迅速,可出現氧合下降,呼吸窘迫等,與一般季節性流感有重要的鑒別意義[11]H5N6感染病例起病急,早期均有發熱(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可進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而死亡。奧司他韋是流感和禽流感抗病毒治療的有效藥物,越早使用效果越好[12],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早期診斷是及時治療的關鍵。
由本文分析結果可以看到甲流病毒感染患者中H7N9白細胞總數下降較明顯,淋巴細胞比例也是三種病毒感染患者中最小。而甲流病毒感染患者跟其他組相比較,甲流感染組白細胞總數在正常范圍內,但是淋巴細胞比例比其余各組都明顯下降(P<0.05),美國德克薩斯州的Nichols JE等用甲流病毒感染單個核細胞發現部分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和CD19細胞,單核巨噬細胞能通過調節細胞表面Fals的表達和可溶性Fals的釋放來促使其凋亡[13]。體外實驗提示甲流病毒可誘導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凋亡并在病毒感染后24~48h后淋巴細胞凋亡達到高峰[14]。甲流感染組血小板數目也顯著性下降(P<0.05),病毒感染時常引起巨核細胞生成破壞以及不斷加重的血小板循環周期縮短,導致血小板水平下降,同時病毒可產生某些循環分子導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循環復合物,加劇血小板數量的降低[15]。一般病毒感染組卻出現白細胞總數下降,淋巴細胞比例明顯升高(P<0.05);細菌感染組白細胞數目明顯升高(P<0.05),各組RBC數目沒有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甲流病毒感染患者初期白細胞分類有明顯的特征,白細胞數目沒有明顯變化,淋巴細胞比例和血小板數目明顯下降,就可以及時給可疑病例進行甲流病毒PCR核酸擴增以確診病例。在臨床上我們也發現部分重癥病例出現白細胞數目升高,可能是合并了細菌感染,因此對于有重癥肺炎癥狀以及肺部X光檢查出現肺紋理增粗,肺實質浸潤和間質改變的患者也應該取咽拭子進行核酸擴增實驗以確診病例。
[1]Amorij JP,Huckriede A,Wilschut J,et al.Development of stable influenza vaccine power formulations: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J].Pharm Res,2008,25(6):1256-1273.
[2]張春濤,任曲.中國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學及疾病負擔淺析[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3(6):423-427.
[3]Gao R,Cao B,Hu Y,et al.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H7N9)virus[J].N Engl J Med,2013,368(20):1888-1897.
[4]李翔,董紅軍,方挺,等.寧波市H1N1型流感病毒監測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1,14(4):209.
[5]黃家兵.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學及實驗室檢查[J].實用醫學進修雜志,2009,37(4):199-200.
[6]謝立,丁華,孫晝,等.2013年杭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分布特點及暴露來源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9):944-945.
[7]林磊,童貽剛,祝慶余.新甲流H1N1流感病毒及疫情分析[J].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報,2009,33(3):201.
[8]李桃紅,金雨虹,徐赤裔,等.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5例臨床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0,23(8):870-871.
[9]張建菊,李光民,高慧.唐山市某醫院孕產婦甲型流感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2):5525.
[10]涂銀萍,田耕,王晶,等.353例流感樣病例的強化檢測結果與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9(7):187-188.
[11]Rothberg MB,Haessler SD.Complications of seasonal and pandemic influenza.Crit Care Med,2010,38(4 Suppl):e91-e97.
[12]壽均,周曉紅,何玉芳,等.杭州市下城區四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臨床與流行性學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3,28
(8):657-659.
[13]Nichols JE,Niles JA,Roberts NJ.Human lymphocyte apoptosis after exposure to influenza A virus[J].Virol,2001,75(13):5921-5929.
[14]張衡,王革非,高媛麗,等.H1N1亞型流感病毒誘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凋亡研究[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9,36(6):770-775.
[15]Kaneko H,Ohkawara Y,Nomura K,et al.Relapse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aused by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a case report[J].J Infect Chemother,2004,10(6):364-366.
R373.1+3,R446.11+1
A
1674-1129(2016)05-0663-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5.044
2016-05-19;
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