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菲,程慧健,熊 英,趙紅平,龔 甜,施 勇,李健雄
(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南昌330029)
·調查報告·
2013年江西省部分地區0~4歲兒童麻疹、風疹、乙腦、乙肝、脊灰抗體水平調查
徐 菲,程慧健,熊 英,趙紅平,龔 甜,施 勇,李健雄
(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南昌330029)
目的了解2013年江西省部分地區兒童麻疹、風疹、乙腦、乙肝、脊灰抗體水平。方法選擇江西省2市4縣,對前往醫院就診的非急性弛緩性麻痹的0~4歲兒童227例采集血清標本,使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麻疹、風疹、乙腦IgG抗體和乙肝表面抗體(抗-HBs),微量中和試驗法檢測脊灰中和抗體。結果各疾病抗體陽性率為麻疹72.25%,風疹63.00%,乙腦87.67%,抗-HBs78.92%,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3.83%、96.92%、89.87%,幾何平均滴度(GMT)分別為1: 123.77、1:79.74、1:50.28。結論0~4歲調查兒童脊灰和乙腦均形成較好免疫屏障;麻疹、風疹和乙肝抗體水平較低;0~7月齡兒童麻疹、風疹抗體水平隨月齡增加迅速下降,風疹下降更快,乙腦則上升;1歲~4歲兒童抗-HBs水平隨年齡增加呈下降趨勢。
麻疹;風疹;乙腦;乙肝;脊灰;抗體水平
為鞏固無脊灰狀態,江西省2013年8月開展了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監測督導,其中包括調查0~4歲兒童脊灰抗體水平。在對所采標本完成該項檢測之后,同時進行了麻疹、風疹、乙腦、乙肝抗體檢測,以期進一步了解當地兒童麻疹、風疹、乙腦、乙肝等抗體水平?,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調查對象選擇江西省2個設區市4個縣(每個設區市各選擇2個縣),每個設區市選擇一所市級綜合醫院,每縣選擇一所縣級綜合醫院;市級綜合醫院隨機選擇50例,縣級綜合醫院隨機選擇30例8月上旬前來就診的非急性弛緩性麻痹的0~4歲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共計227例。每人采集靜脈血3ml,分離血清,-20℃保存備檢。
1.2 檢測方法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血清標本中麻疹、風疹、乙腦IgG抗體和乙肝抗H-Bs,微量中和試驗法檢測脊灰中和抗體。麻疹、風疹抗體檢測試劑盒由珠海海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乙腦由上海貝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乙肝由上海科華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脊髓灰質炎病毒Sabin類似株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提供。試劑均在有效期內,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和判定結果。
1.3 統計分析應用EXCEL建立數據庫,SPASS 16.0進行統計分析。
2.1 不同疾病抗體水平檢測結果共調查227例,男性170例,女性57例。麻疹、風疹、乙腦IgG抗體陽性率分別為72.25%、63.00%、87.67%。乙肝抗H-Bs78.92%。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3.83%、96.92%、89.87%,幾何平均滴度(GMT)分別為1:123.77、1:79.74、1:50.28。
2.2 不同年齡組抗體水平比較
2.2.1 麻疹、風疹和乙腦不同年齡組抗體水平比較麻疹、風疹各年齡組抗體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麻疹2=45.61,χ風疹2=46.02,P<0.01),其中18~23月齡兒童陽性率最高,4~7月齡最低。小月齡兒童,從0~3月齡到4~7月齡,麻疹和風疹抗體陽性率隨著月齡增加迅速下降,麻疹下降了47.75%,風疹下降了68.16%。
乙腦各年齡組抗體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57,P<0.01),以18~23月齡陽性率最高,0~3月齡最低。0~3月齡到4~7月齡兒童,陽性率上升了52.31%。
0~7月齡兒童3種疾病抗體陽性率,從高到低依次為乙腦79.03%、麻疹62.90%、風疹48.39%。8月齡~4歲兒童抗體陽性率,從高到低依次為乙腦90.91%、麻疹75.76%、風疹68.48%。見表1。
2.2.2 乙肝不同年齡組抗體水平比較乙肝各年齡組抗體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10,P<0.01),其中1歲組最高86.36%,4歲組最低40.00%,從1歲組到4歲組,抗-HBs陽性率隨年齡增加而下降,見表2。

表1 2013年江西省部分地區0~4歲兒童麻疹、風疹和乙腦抗體陽性率(%)

表2 2013年江西省部分地區0~4歲兒童乙肝抗-HBs陽性率(%)
2.2.3 脊灰3個血清型抗體均為陽性的有197人,占總數86.78%,另有2例1歲兒童3個血清型抗體均為陰性。脊灰中和抗體陽性率從高到低依次為Ⅱ型96.92%,Ⅰ型93.83%,Ⅲ型89.87%,不同型別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8,P<0.01)。GMT從高到低依次為Ⅰ型1:123.77,Ⅱ型1:79.74,Ⅲ型1:50.28。3型各年齡組GMT均以Ⅰ型最高,Ⅲ型最低,且4歲組GMT遠低于其余年齡組。3型各年齡組陽性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麻疹、風疹抗體檢測結果顯示,大約50%的0~7月齡兒童對麻疹和風疹處于易感狀態。有研究表明嬰兒麻疹、風疹抗體隨著月齡的增長而下降,且下降趨勢較快[1,2],本次結果顯示從0~3月齡到4~7月齡兒童,麻疹和風疹抗體陽性率隨著月齡增加迅速下降,與上述結論一致,且風疹下降速度更快。8月~4歲兒童麻疹、風疹抗體陽性率低于76%,分析原因可能為部分8~17月齡兒童尚未完成第一劑次接種。比較不同年齡組抗體水平,18~23月齡兒童抗體陽性率最高,說明隨著加強免疫程序的完成,兒童麻疹、風疹抗體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乙腦抗體檢測結果顯示除了0~3月齡兒童,其余年齡組抗體陽性率均>90.00%,反映乙腦疫苗接種具有較好的免疫應答。從0~3月齡到4~7月齡兒童,乙腦抗體陽性率隨著月齡增加而上升,這與麻疹、風疹表現不同,是否存在隱形感染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本次調查乙肝抗-HBs陽性率為78.92%,且隨年齡增長呈顯著下降趨勢,與有關研究一致[3]。針對人群抗-HBs下降是否需要進行補充免疫有不同觀點。有學者發現抗-HBs即使隨年齡增長下降至較低水平,仍存在免疫記憶,遇到乙肝病毒后,可產生回憶反應[4]。還有研究表明對初免兒童普遍進行加強免疫可明顯提高人群抗-HBs,但這種高抗體水平維持時間較短,隨著加強免疫時間延長,其作用逐漸消失[5,6]。

表3 2013年江西省部分地區0~4歲兒童脊灰抗體水平
本次調查脊灰中和抗體陽性率Ⅱ型最高,Ⅲ型最低。GMTⅠ型最高,Ⅲ型最低,此結果與全國報道一致[7]。調查結果顯示脊灰中和抗體陽性率和GMT均以Ⅲ型最低,可能為Ⅲ型疫苗株病毒的免疫原性較低,3個型之間存在互相干擾現象以及病毒含量不同等因素有關[8]。調查還發現4歲組GMT遠低于其余年齡組,分析原因,可能與樣本量過少,或者大年齡組服苗次數減少,抗體滴度自然下降[9]等原因有關。
對于2例脊灰3個血清型抗體全陰的兒童,通過信息系統查找,發現均未建卡,其中1例全陰兒童來自某福利院,此人除了乙腦抗體為陽性,麻疹、風疹、乙肝抗體均為陰性,推測該名兒童很可能未按照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同時發現還有另1例同一個福利院兒童也沒有接種信息。由此提示該福利院很可能由于疏漏,成為免疫工作的空白。
本次調查采集的血清標本來自前往醫院就診的非急性弛緩性麻痹的兒童,其脊灰抗體的結果可以真實表達健康人群抗體水平。而對于麻疹、風疹、乙腦、乙肝的抗體水平調查結果,由于調查對象是醫院就診兒童,不能確切反映當地健康人群或一般人群的抗體水平,但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評價人群免疫水平和免疫接種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調查兒童脊灰和乙腦抗體水平較高,人群已形成良好的免疫屏障,麻疹、風疹和乙肝抗體水平較低,鑒于嬰兒麻疹、風疹胎傳抗體水平隨著月齡的增長迅速下降,應及時對8月齡兒童開展接種,減少空窗期。對于偏遠、窮困地區或者流動兒童、計劃外生育兒童,以及福利院等容易疏忽的薄弱環節要加強預防接種工作,及時消除免疫空白。
[1]還錫萍,陶紅,陸培善,等.母嬰配對及不同月齡嬰兒麻疹減毒活疫苗免疫后抗體水平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2007,13(2):126-129.
[2]馬瑞,許國章,馬超,等.母嬰配對及小月齡嬰兒風疹母傳抗體消長研究[J].中國疫苗和免疫,2009,15(5):429-431.
[3]陳華,段晉超,鄧建軍,等.15歲及以下兒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免疫學雜志,2013,29(11):1010-1012.
[4]王隴德.預防接種實踐與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197.
[5]董紅軍,周愛民,曹品元,等.乙型肝炎疫苗加強免疫效果評價[J].中國計劃免疫,2002,8(3):150-153.
[6]宋孝光,劉金萍,陳福輝,等.南昌市青山湖區1185例1~7歲兒童乙肝表面抗體水平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6,34(3):382-383.
[7]王華慶,陳麗娟,郭欣,等.2004年全國計劃免疫審評不同免疫覆蓋率縣的兒童脊髓灰質炎中和抗體水平調查[J].中國計劃免疫,2006,12(6):454-458.
[8]迮文遠.計劃免疫學[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21-346.
[9]吳昀,冷紅英,葉珣,等.江蘇省2011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質炎抗體水平監測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5):76-77.
R446.62
A
1674-1129(2016)05-0673-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5.048
2016-02-16;
2016-08-23)
程慧健,E-mail:ejian237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