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瑩
摘要:繪本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為使繪本能更好發揮其閱讀價值,本文以《我爸爸》為例,從巧看圖畫,提高學生觀察力;舉一反三,培養學生表述力;善用猜想,激發學生想象力;既畫又話,挖掘學生創作力等方面闡述師生繪本共讀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繪本教學;觀察力;表述力;想象力;創作力
繪本,像是一曲圖文合奏的樂章,文中有畫,畫中含文。繪本,沒有說理,卻能啟發孩子思考;沒有喧鬧,卻能激起孩子會心的笑。甚至,畫著別人的故事,卻映射了自己的童年。這樣的書籍,是最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究竟如何有效開展繪本共讀,使繪本閱讀從“句號”化身到“省略號”,讓繪本真正發揮其閱讀價值呢?下面筆者以《我爸爸》為例,談談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
巧看圖畫,提高學生觀察力
加拿大學者佩里·諾德曼曾說:“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著三個故事:一個是文字講述的故事,一個是圖畫暗示的故事,還有一個是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產生的故事?!闭\然,繪本所給予讀者的閱讀價值并不像它的外表一樣單薄,它的圖畫、文字,簡潔而意豐,它所釋放的內涵是有張力的,也為讀者的解讀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如果把一本很有閱讀價值的繪本,隨便丟給孩子,淡淡一句“你自己去看吧!”孩子幾分鐘就能讀完一本,因為繪本的文字是極其簡練的,其余留給他們的或許只是幾幅漂亮圖畫的映象和故事梗概罷了。這樣簡單又草率地給繪本畫上了“句號”,卻導致其本身的價值不能得以充分體現,這樣浪費實在可惜。
能給繪本繪制圖畫的,幾乎都是有一定成就的兒童畫家。他們的畫賞心悅目,不僅凝聚著智慧,還會巧妙依據故事情節設計一些隱蔽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墒?,低年級學生往往都會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畫面的主體部分,特別容易忽略這些隱藏的小細節。所以,在繪本共讀時,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感悟文字帶來的快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讀圖方法的訓練,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推理等,并根據自身的體驗解讀出不同的感受。在享受讀圖樂趣的同時,提高觀察力。
在《我爸爸》教學中,筆者出示了“我爸爸什么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這一頁的圖畫,讓學生一次觀察:“你看到了什么?”學生都能說出:“爸爸很勇敢,兇惡的大野狼都被爸爸趕走了?!惫P者再一次引導學生二次觀察:“大野狼被趕出家門時的模樣?”有的學生說:“大野狼想回頭看爸爸,卻又不敢看,眼神中有些恐懼,可能是他怕極了我的爸爸?!庇钟袑W生說:“大野狼的尾巴夾在兩條腿的中間,簡直就是夾著尾巴,逃之夭夭?。 睂@幅畫的觀察并沒有到此結束,筆者又引導學生第三次觀察:“看看不遠處的小樹林,你又有什么發現?”學生說出了小紅帽和三只小豬。抓住這個契機,筆者簡單補充了小紅帽、三只小豬和大灰狼的故事,延伸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去看看讀讀這些有趣的故事。
再如,爸爸參加跑步比賽時,白云變成了汗滴的模樣;爸爸踢足球時,遠處的大樹、云彩都變成了足球,仿佛在表達著:“爸爸球技真好,他們也要變成足球,與高手來一番較量?!眻D畫是繪本的命脈,指導學生巧看圖畫,獲取更多的故事信息,是繪本閱讀的入門法則,也是提高學生觀察力的有效之舉。
舉一反三,培養學生表述力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述力相對不強,常出現說話不完整,無法描述自己看到的場景或經歷的事情,更別提讓其生動地闡述了。所以,培養學生的表述力從入學那天就要踏上漫漫征途。而繪本圖文結合的特性,有效拉進了低年級學生與書面語言的距離,會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以達到培養的目的。
筆者在教學《我爸爸》第二組圖文時,首先展現給學生第一幅圖片,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先說一說,再出示繪本中的句子,“我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借此滲透比喻修辭的教學。比喻在低年級的學生眼中,還是一種較為生澀且不容易內化的新知識點。接著,筆者出示第二幅“我爸爸游得像魚一樣快”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配文,若此時,有學生能說出比喻句型,就及時表揚,但若說出別的句型也肯定其發言。經過兩張圖片的練說之后,重回繪本,孩子們就把握了其中的玄機,看到其他圖片時,便說出了“我爸爸像猩猩一樣強壯”“整天像笑瞇瞇的河馬一樣快樂”……到此,筆者潛移默化地指導了比喻的表達方式,學生也輕而易舉地學會了這一種生動的表述。不過,表述力的訓練到此并沒有結束,筆者讓學生自己想象畫面,用這樣的表達方式來說一說你所想到的圖畫。于是,就有了本堂課最為精彩的發言。學生們紛紛說:“我爸爸像埃菲爾鐵塔一樣高”“我爸爸撫摸我的手掌像雨水一樣溫柔”“我爸爸的知識像大樹一樣茂盛”“我爸爸像肥豬一樣懶惰”……這些豐富多樣的表述都結合了孩子平時生活的感受,并通過生動的比喻娓娓道來,真是讓人耳目一新。繪本能給我們架設表達的梯子,用故事中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舉一反三,提升了學生的表述力。讀別人的故事,想自己的生活;讀別人的故事,說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繪本閱讀的精要所在。
善用猜想,激發學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基礎,是一種不可小覷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鄙呢S盈離不開想象的參與,而想象力的發展離不開閱讀的滋養。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想象力培養的關鍵時期,繪本閱讀是培養想象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因為每一個繪本生動又有趣的故事情節,都融入了作者無窮的想象。
在繪本《我爸爸》中,爸爸無所不能,又幽默可愛。他能跟帕瓦羅蒂和多明戈同臺演唱,比飛人“劉易斯”還跑得快。當學生欣賞圖片“我爸爸踢足球技術一流”時,筆者引導學生猜想“爸爸球技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他都會和誰一起踢球,一較高下?”“我爸爸還有什么厲害的本領?”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妙語連珠的回答,讓這本繪本更有趣、更離奇。繪本充滿了戲劇的張力,帶給學生快樂的同時,更多的是帶來想象的沖擊。如果教師能善于利用繪本鮮艷明快的畫面,妙趣橫生的情節,那么他一定會為孩子播撒下彌足珍貴的想象的種子。
既畫又話,挖掘學生創作力
創作力是創新與寫作的能力,是學生的重要潛能之一。有趣味的創作動機,可以激發學生更深入的去探究未知世界,挖掘自己的創作潛力。繪本在滿足學生閱讀有趣故事的同時,也給予了學生很多想象的空間,再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大大提高創作的積極性,使一本本新繪本展現了一個生動且有溫度的兒童世界!
筆者與學生共讀《我爸爸》,感受了爸爸的“酷”,體會了爸爸的有趣與幽默,看到了爸爸無窮大的本領。然而,我爸爸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爸爸,之所以作者安東尼·布朗把爸爸描述的如此高大,實則是源于他對爸爸的愛,正如繪本所說“我愛他,而且你知道嗎?他也愛我,永遠愛我?!币驗閻?,一切變得更加美好!在同學們的生活中,也被各種愛包圍著,筆者建議學生挑選一個“愛的人”,為他畫幾幅畫,循著《我爸爸》一文的模樣,創作一本《我媽媽》《我爺爺》《我妹妹》《我的小狗》……有學生在自制繪本中這樣寫道:“我的媽媽,他真的很棒!我媽媽什么都會做,她能把我帶到月球,也能把我從月球帶到海洋,她給我摘下星星,讓我在宇宙翱翔。媽媽會為我縫制布娃娃,媽媽的工藝最精致。她為我烹制世界上最可口的飯菜,媽媽的廚藝最高明。媽媽是我人生的導演,也是我生命中最忠實的觀眾,始終對我微笑,始終為我鼓掌。你知道么?我愛她,而且她也愛我,永遠愛我!”平淡中透著幸福,言語中滿是愛意,生活就需要我們有敏銳的觸角,感受美,繪制美,記錄美。這一幅幅上交的作品都極富自己生活的體驗,都是肺腑之言,獨一無二。依托繪本,架起平臺,既畫又話,切實可行的挖掘了學生的創作力。
繪本,憑借絢麗的色彩,優美的畫面,神奇的想象,簡潔的文字,給了孩子一個新視野。當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到了快樂,愿意去嘗試探索其更深的價值,那么就有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除以上幾點指導策略,筆者希望教師作為學生繪本閱讀的陪伴者、引領者,能夠開展更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如讓學生吟誦繪本,演繹繪本,續寫繪本……讓學生愛上繪本,讓繪本不再是淺顯的圖畫書,而是具有無窮張力的小宇宙,讓繪本閱讀從“句號”走向“省略號”。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斗門鎮中心小學)
教育2016年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