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 要 馬克思創新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內涵涉及了科技、制度、經濟、文化等領域,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等思想一樣重要。從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學界對馬克思創新思想的研究已經有了一些成績,但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關鍵詞 馬克思 創新思想 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A7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67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Marxs Innovative Thoughts
YANG Xue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s theory, Marxs innovation though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economy, 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which as important as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rom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ere have been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Marxs innovative idea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Key words Marx; innovative thought; review
1 國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國外學者對馬克思創新思想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馬克思被國外學者普遍認為是創新思想的最早提出者。保羅·斯威齊、謝勒等學者都曾發表自己了的看法,認為熊彼特雖然是先于馬克思明確提出創新思想這一概念的人,但卻只是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創新思想中的一部分。從熊彼特本人的研究著作中,可以得知其創新理論的重要來源是馬克思的創新思想,其理論研究成果也只是馬克思研究領域中的一小部分。
(2)對于馬克思創新思想,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在技術創新方面,謝勒(著名經濟學家)認為,馬克思和其他19世紀中期的經濟學家不同,在于他意識到資本主義的偉大之處就是把技術創新和資本積累聯系在一起。喬杜里(印度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將馬克思創新思想轉化成兩類:一類是,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合理化,如技術進步;第二類是,一種技術轉移到另一種技術,如生產方式的改革創新。這兩種分類我們暫且可以理解為:生產過程本身的技術創新和生產方式變革的技術創新。在制度創新層面,制度創新學派認為,研究馬克思創新思想應該主要著眼于制度創新層面,原因是制度創新才是經濟發展的最根本推動力。
(3)國外學者認為創新思想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處于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地位。弗里曼(英國創新經濟學家)認為,只有馬克思和熊彼特兩個人真正做到了將創新思想擺在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位置。David J Teece表示同意,技術創新被馬克思放在了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理念的中心位置。但即使技術創新在推動經濟增長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很少有人去重視它。正如約翰·伊特韋爾等學者指出,在眾多的經濟學家中,馬克思是第一位將技術創新看成是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隨后的社會發展中,也只有熊彼特一人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這種觀點。熊彼特(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認為創新就是將一種從未有過新組合引入到生產系統中,這種新組合就是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結合,這是熊彼特第一次將創新理念應用經濟學領域。1942年,在著作《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中,熊彼特又將創新的概念解釋為“不斷地破壞舊結構、不斷地創造新結構”的過程,這也是創新思想革故鼎新的過程。
二戰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熊彼特的追隨者主要從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熊彼特的創新理論。(1)關于創新的內涵,學者們普遍認為技術創新就是采用技術上新發明的結果。而對于技術創新的外延,加拿大學者海萊納將技術創新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節約勞動的技術創新”;二是“節約資本的技術創新”;三是“中間性技術創新”。海萊納的技術創新分類理論對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2)關于制度創新,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和蘭斯·戴維斯將熊彼特創新理論同制度經濟學相融合,從而形成了制度創新理論,從制度層面發展了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制度創新的概念及內容的完整表述也是由諾思和戴維斯給出的,他們認為制度創新就是意味著能夠使創新者從中獲得附加或者額外的好處,是對現存制度理論的革新,并指出生產技術和市場規模的變化發展使社會群體或個人對收入預期的產生變化是促成制度創新的主要因素。
由此看來,熊彼特之所以能夠成為創新理論創始人,是因為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中的一部分,但也正是由于他并沒有全面領悟和掌握到馬克思創新思想的深刻內涵,使之成為了資本的辯護人。由于對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危害性質的技術創新的存在,研究人員原來越關注價值導向作用,倡導以人為本的創新理念。熊彼特創新理論不僅具有局限性,而且具有落后性,所以創新理論向馬克思主義的回歸,應該受到重視,研究創新理論要在馬克思主義寬廣的視域下,這對當今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具有深遠意義。
2 國內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與國外學者在馬克思創新思想方面的研究情況相比,國內學者主要對馬克思創新思想進行了兩個方面的研究,如下:
首先,國內學者們將馬克思創新思想同熊彼特的創新理論進行了比較研究。其中學者汪澄清認為,雖然熊彼特在某些方面繼承了馬克思創新思想,并明確提出了較為具體的創新理論,但在整體的哲學高度上,熊彼特的理論空間顯然沒有馬克思的開闊,思維也沒能比馬克思的更深刻。這是第一次從具體和總體兩方面對二者的創新思想進行了深入比較,并明確了馬克思創新思想在哲學中的基礎地位。學者任力對熊彼特作為創新理論奠基人的觀點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馬克思創新思想中的技術創新體系遠比熊彼特的技術創新思想全面深刻得多。另外,學者徐則榮在其《創新理論大師熊彼特經濟思想研究》著作中,主要從幾個方面論述了熊彼特與馬克思創新思想的異同:資本主義經濟增長離不開創新、資本家要求創新的根本原因、影響創新的因素等。
其次,學者們主要對馬克思創新思想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方面進行了研究。《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一書在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學者關士續拜讀后,認為馬克思的技術創新思想被馬克思融入到了資本主義應用新機器的理論中。劉躍奎在研究了《資本論》后,認為馬克思的創新思想在這部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中包括了技術和制度兩方面的創新。任力則從四個層面分析了馬克思的技術創新思想,分別是技術創新類型論、主體論、動力論和規模論,較為全面和系統地論述了馬克思的技術創新思想。吳敏燕在對《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的后續研究中,認為馬克思的創新思想不僅具有豐富的技術創新思想,而且蘊含了豐富的工廠和社會這兩種制度的創新思想。學者劉紅玉積極探討了兩個方面,一是生產勞動過程中的技術創新,二是在工廠制度轉型中的制度創新,并在隨后發表的《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述評》一文中明確提出,應該在更寬廣的領域中充分應用馬克思的創新思想,促進形成全面和系統的理論體系。
霍福廣教授認為馬克思創新思想中國化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探索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創新理論與實踐。在馬克思創新思想中國化的發展過程中,從縱向上看,例如馬克思和恩格斯發現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列寧和毛澤東對相關認識成果繼承并加以深化、鄧小平則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江澤民與胡錦濤提出了自主創新的創新型國家戰略,使之與現代創新理論相結合、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從橫向上看,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科學技術是生產要素;列寧和毛澤東闡述了科學技術是實踐形式;鄧小平強調,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江澤民與胡錦濤又探索了科學技術創新里包括四個方面:經濟創新、政治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到目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
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創新思想在中國化方面的發展及其相關研究已經包含了眾多領域,但研究內容仍在處于挖掘和論證階段,并沒有形成系統化的創新思想體系。由于該領域的研究文獻較多不能逐一列舉,但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外學者已經開始合作研究創新理論。《技術與創新的管理:戰略視角》是由中美學者共同研究創作的,對創新理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3 現有研究的不足
從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馬克思創新思想的學術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研究現狀仍然存在缺陷。研究創新理論的學者很多,但以馬克思創新思想為主題,并能夠產生深遠影響或重要價值的研究卻很少。總的來講,現有研究主要存在以兩方面的不足:
首先,現有研究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國外學者對馬克思創新思想的研究大多表現在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方面,對馬克思創新思想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也只是觀點性評述,并沒有以馬克思創新思想為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將馬克思創新思想散落在不同的研究領域中,使馬克思創新思想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大多是將馬克思創新思想與西方創新理論進行比較,又或者僅僅從馬克思創新思想在中國化方面進行研究,使現有研究成果缺乏對馬克思創新思想形成和發展脈絡的整體把握。從根本上講,馬克思創新思想貫穿于馬克思的全部理論體系中,現有研究并沒有從馬克思的思想體系出發,挖掘和梳理馬克思創新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其次,現有研究缺乏時代感和現實價值。在國內外現有成果中大多是從理論層面進行研究,僅僅是用創新談創新,很少有人關注創新的現實意義。任何一項理論研究最終都應該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也應該有它存在的現實價值,目前這一點卻沒有得到學者們的重視。另外,馬克思認為研究任何問題都必須把它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來考察,創新思想在社會歷史條件下更應該具備一個鮮明的時代感,這一點在現有研究中也沒有被提及。創新思想是在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大背景被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今想要將其應用到社會主義新時期就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創新思想,把創新思想放進馬克思主義的廣闊視野中來進行研究。
4 小結
基于以上淺析,希望能夠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創新思想的部分,為后續學者關于馬克思創新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思路;希望能夠引起學者們對馬克思創新思想當代價值的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為打造和升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創新思想體系、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一點貢獻。
基金項目:遼寧省科學事業公益研究基金項目:STS視域下“創新型”遼寧建設研究(2015004007)
參考文獻
[1] 崔澤田.馬克思創新思想及其當代發展研究[D].東北大學,2012-02-01.
[2] 劉紅玉,彭福揚.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述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11-15.
[3] 陳玉清.馬克思與熊彼特技術創新思想比較[D].東北大學,2011-05-01.
[4] 任力.馬克思對技術創新理論的貢獻[J].當代經濟研究,2007-07-15.
[5] 汪澄清.馬克思與熊彼特創新思想之比較[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