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電影與播音》回望抗戰時期川渝電化教育的發展

2016-11-15 22:25:59黃斌
科教導刊 2016年27期

摘 要 《電影與播音》創辦于抗日救亡的時代背景下,是中國知識分子“科學救國”、“教育救國”乃至“電影救國”等現代務實觀念在電教事業的卓越體現。文章通過對《電影與播音》在蓉期間載文的爬梳與整理,從“電影教育”的視角再現了抗戰時期川渝電化教育的發展。這一時期的川渝電化教育成績斐然,原因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回望這段歷史,可以加深對于教育傳播媒體本質的認識,為教育技術人才的培養方向指明道路。

關鍵詞 《電影與播音》 抗戰時期 川渝電化教育 電影教育 教育影片

中圖分類號:G239.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71

Abstract The “Film and Radio” was found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salvatio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save the nation by science", "saving the nation through education" and "saving the nation by films" and other modern pragmatic concepts of excellence embodied in the audio-visual industry. Through Combing and arranging on the “Film and Radio” during the Papers of Chengd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education" we reappeared the development of e-Education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Areas during the war period. This period of success of e-Education whereas the aspects of reason is divided into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Looking back o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we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media, indicating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ersonnel in the road.

Key words the Film and Radio; the Anti-Japanese War; e-Education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film education; educational films

金陵大學理學院創辦的《電影與播音》①是中國電教事業發展中最早的一份由高校主辦的專業性綜合學術期刊。電化教育分為電影教育和播音教育兩大類,尤以電影教育為重。[1]筆者采用“文獻分析法”,結合“史為主、論為輔”的研究思路,通過對《電影與播音》在蓉期間載文的爬梳與整理,以期從“電影教育”的視角再現抗戰時期川渝電化教育的發展,這將有助于我國教育技術領域在新世紀的反思與探索。

1 抗戰時期川渝地區推行電影教育的機構

電影教育是利用教育影片而實施的一種直觀教育。教育影片分為社會教育片和學校教育片。

1.1 “中制”、“中電”與“中教”

1.1.1 概況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所屬的“中制”(中國電影制片廠)和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所屬的“中電”(中央電影攝影場)是抗戰時期最具實力的兩家官營制片機構。

1941年,教育部為便于推廣電化教育,特籌設“中教”(中華教育電影制片廠)攝制教育影片。“籌備期間,始于是年六月,止于翌年一月。廠址設于重慶北碚,以適值戰時,一切設備均系臨時性質,復逢太平洋戰事發生,香港海防仰光諸地先后陷落,國際運輸困難,該廠所需外來器材,至感短絀。幸賴同仁內而設法利用僅有器材,外而謀取其他廠家合作,努力攝制工作,五年以內,卒有成片五十余種。”[2]

1.1.2 《電影與播音》及時報道了“中制”、“中電”與“中教”的制片動態。如:

(1)“中制”在重慶之出品,有:“好丈夫”、“東亞之光”、“日本間諜”、“白云故鄉”、“民族萬歲”、“火的洗禮”、“孤島天堂”、“保衛我們的土地”、“青年中國”、“保家鄉”等,各片均以抗戰為主題。[3]

(2)“中電”會同英美兩使館新聞處派員合輯之CHINAS STAND,共分三大卷,表現中國歷史文物工業建設以至抗戰五載始終不屈,全用英文字幕及說明,業由英美兩使館轉送國外作宣傳放映。[4]……“中電”吳蔚云、徐蘇靈應四川省政府之邀請,赴榮縣拍攝新縣制,即將告一段落;童震前赴綦江隨同導淮水利委員會主任沈百先拍攝水利工程,即將完成;李劍華編輯之“天府之國”第一輯“錦城”第二輯“岷江風物志”業已完成,即擇期公演。[5]

(3)“中教”三十一年(1942年)攝制陳果夫先生所編“移風易俗”長片中“重九”分幕,現已完成。三十二年度(1943年度)工作計劃及制片細目亦報經教育部核定,聞本年度預定攝制長片兩部及短片二十部,以地理教育為制片中心,“移風易俗”長片中的“谷雨”一幕,現正在攝制。[6]……“中教”新近攝制之“谷雨”影片現已完成,“夏令營”、“戰時的陪都”、“瘧疾”諸片正在攝制中。[7]

1.1.3 放映與對外交流

“中制”、“中電”與“中教”攝制的教育影片,不僅在重慶各電影院、戲院②放映,而且通過流動電影放映隊在大后方農村、各戰區前線放映。1939年7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批準設立電影放映總隊,下設電影隊10個,共有放映隊員104名,負責分赴各戰區放映電影。[8]此外,“中制”和“中電”也在城區主要地段設立電影放映站,不定期出動流動電影放映車放映電影。

《電影與播音》陸續報道了“中制”和“中電”影片放映與對外交流的情況。如:

(1)“中制”廠長吳樹勛定本月(1943年6月)二十二日到蓉主持“日本間諜”在蓉首次試映事。(“日本間諜”之攝制歷時四載,為國產片顯著進步之好例。該片在國內試映修正后,即將送往國外作國際宣傳公演。)[9]

(2)英美使館新聞處為發動電影宣傳工作,特將各該國戰時出品,托由“中電”放映隊輪流映演。此外附帶映放聯合國幻燈電影,該場為大規模發動此項工作,正籌擬完整之巡映辦法。[10]

1.2 聯合國影聞宣傳處

1.2.1 概況

1942年夏,一些文化志士為了用形象化的手段進行抗戰宣傳,成立了“聯合國幻燈電影供應社”,1944年初改為“聯合國影聞宣傳處”,溫福理任處長,地址設在重慶南岸友于里9號附1號。“聯合國影聞宣傳處”的使命是運用袖珍放映片和展覽照片啟迪知識、報道新聞。1944年9月,“該處在全國各地設立放映站約三百所,每月吸引觀眾約五十五至八十萬人;展覽站約一百所,每月吸引觀眾約七十至一百萬人;即以四川一省而言,已設有放映站一百余所,展覽站三十余所”。[11]抗戰結束后,“聯合國影聞宣傳處”于1945年9月30日撤銷。

1.2.2 《電影與播音》從三卷第二期至四卷第六期逐期報道了“聯合國影聞宣傳處”開展的工作。如:

(1)本處近運到彩色幻燈及有聲幻燈數百部。彩色者題材為寓言故事,全為中文說明;有聲者題材為救護訓練(其中有兩部聲色具備)。[12]……(1945年)二月份本處由美運到之袖珍放映機共為一百廿四具,打破過去任何一月之運遞記錄。[13]

(2)溫福理于(1944年)四月十八日抵蓉,推動川西一帶袖珍放映片宣傳工作,并應金陵大學電專科之邀作電教學術公開演講,題為“袖珍放映片在本次大戰之貢獻”。[14]……聯合國影聞宣傳處成都區流通處運到教學用袖珍放映片一大批,計三百六十一種,……,連同前此所有共達六百種,擬即與金陵大學電影部聯合,成立袖珍映片館,以輔助五大學及附近中學之教學。[15]

(3)聯合國影聞宣傳處鑒于渝市為戰時首都,人煙稠密,宣傳極關重要,并為便于該項工作有所研究,而利改進起見,特組設渝區放映總隊一隊,下設分隊數隊,經常派赴渝區各機關團體及公共場所,作示范性質之放映,并于放映說明時,配置擴音器,同時傳播各種音樂,用以增進工作效率,提高觀眾興趣,深得好評而所收效果亦極良好。關于特別展覽站之組設,系于本年(1944年)一二月間即已開始,每巡展一次,需時約一月左右,迄今已共舉行巡回特展五六次,每次均由各站負責輪流交遞照片,而每舉行特展一次,約可吸引觀眾十余萬人左右,不但節省人力、財力、物力,且收效亦宏。[16]

(4)為實際體驗聯合國影聞宣傳處之袖珍放映片及展覽照片對于一般鄉村農民之影響,藉謀工作上之改進起見,特商得北碚管理局之同意,合辦影聞教育實驗區。現已供給該區放映機七架,在所轄各鄉鎮開展活動,并已按月配發照片五百張,以供巡回展覽。[17]

1.3 金陵大學電影部

1.3.1 概況

抗戰爆發后,為了保存教育精華,金陵大學(簡稱“金大”)于1937年11月被迫內遷,開始了異地辦學的艱難歷程。1938年至1941年,電影部③設在重慶曾家巖。1941年,轉移到成都華西壩。1943年,攝制教育影片:“戰時工業”、“桐油”、“茶葉”、“羊毛”、“基督教與新中國”、“仁心濟世”等。抗戰后期,電影部的工作重心由攝制轉向了推廣、流通和應用。[18]

1.3.2 《電影與播音》刊載“金大”電影部影片攝制之二例

(1)“西康”——制片者:金大電影部;合作機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中英庚款川康科學考察團;片長:共八本,計三千英尺。[19]

(2)“戰時工業”——三十二年(1943年)十一月金大電影部在昆明、長壽等地所攝資源委員會工業影片七本業已整理完成,于本年(1945年)九月底應英國文化資源委員會之請寄往倫敦該委員會十周年紀念會展覽會中公演。各片片目如下:電話制造、機械工業、銅鋅鋁、防空電廠、電機制造、拉銅線、長壽水電事業。[20]

1.3.3 《電影與播音》對“金大”電影部影片放演情況進行了詳盡報道。如:

(1)重慶市防空司令部為對市民作防毒訓練起見,特請金大電影部將該部出品國防教育影片“防毒”在陪都各區作普遍公映。本年(1942年)夏季公映達五十次,每次觀眾均在三千人以上。[21]……露天電影——金大華大理學院合辦;時間:(1942年)一月八日星期五晚六時;地點:華西壩赫斐院廣場;片目:同盟國之軍事訓練(中國空軍去美受訓、美國海軍人員、美國海軍船艦、美國海軍飛機、英國工程師別動隊)。[22]

(2)金大電影部各項放映服務自本學期(1943年秋季)起,更為積極推動。特約放演一項,開始普及成都附近各縣。先后至邛崍、內江、自貢、資中各地放演,已志前訊,雙十節前后更應新都縣政府及當地士紳之邀請,前往該縣放演。[23]

(3)電影部三十三年度(1944年度)放演統計業經整理就緒。由統計可見較三十二年度(1943年度)更形進步:一、三十二年度放演工作完全集中成都區,三十三年度展開重慶區服務;二、成都區放演次數由二百二十次增至五百四十次;三、全部觀眾總數由五十九萬余人增至八十萬余人;四、成都區課室放演次數由十六次增至六十九次,可見教授已注意利用電影加強教學;五、成都區特約放演由七十二次增至三百零八次,可見社會人士已普遍注意電影之社會教育價值;六、成都區之縣外放演由十二次增至三十一次,可見電教推行之范圍已大為推廣。[24]

1.3.4 對外交流

“金大”電影部限于抗戰時期物資短缺,積極輸入了一大批國外幻燈軟片和影片,《電影與播音》對此進行了特別報道。同時,“金大”電影部還攝制了相當一部分用于國際宣傳的電影作品,展現出中國抗戰的決心,深受民眾歡迎,如在《電影與播音》中提到:

(1)四川水利局委托該部攝制之幻燈“水利工程”一片,月前由何北衡局長及該部人員在張岳軍主席官邸獻映。現此片已復制五份,一份由宋子文部長攜往美國,其他各份在全國各地流通。[25]

(2)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博士對金大電教工作早有所聞,(1943年)五月八日特到該校參觀電教各部門,魏學仁院長、李方訓副院長陪同,電專科助教林崇明解述各項設備甚詳,并放映“成都平原”、“自貢井鹽”、“喇嘛生活”影片三部,李氏發生極大之興趣。[26]

1.4 其他

1.4.1 中國教育電影協會

國際聯合會所設之國際文化合作委員會,于羅馬設立國際教育電影協會,辦理國際間教育電影事業之合作、交換、提倡、宣傳等事,專以教育電影消除民族隔膜,倡導人類和平為職志。各會員國應聲而起,分設協會以謀合作。1932年,由國內教育、科學、藝術、電影企業家、電影從業員及熱心教育電影人士,發起組織“中國教育電影協會”④于南京,同年七月八日正式成立,以研究利用電影輔助教育,宣揚文化,協助教育電影事業為宗旨。[27]

《電影與播音》二卷第一期發表的《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概況》一文,具體介紹了協會從1938年2月至1943年11月的遷川工作。囿于篇幅有限,摘錄一二:

二十七年(1938年)春,鑒于遷川學校日多,爰仍與金陵大學理學院繼續合作,在重慶、成都、萬縣三處各中學免費推行電影教學。除照舊放映生物、物理、化學三門教育影片外,并增映“抗戰教育”一學門。[28]

1.4.2 國際宣傳處攝影科

國際宣傳處1938年12月遷駐重慶,是國民黨戰時對外宣傳政策的執行機構,內設編撰科、外事科、對敵科、攝影科、國際廣播電臺傳音科、電務室、資料室等。攝影科的主要工作是派遣人員協助外籍攝影記者到各戰區前線及后方拍攝時事新聞照片,攝制電影等。[29]

《電影與播音》簡要報道了國際宣傳處攝影科的工作狀況。如:

(1)國際宣傳處攝影科最近大興土木,在重慶兩路口興建放映場一座。用最科學化之方法,使觀眾得最理想之“電化教育”。聞建筑費幾達二十萬元,將于最短期內揭幕。[30]……國際宣傳處攝影科最近擬派員隨川東慰勞團出發赴第三戰區前線搜集勝利材料,以便寄至國外宣傳。[31]

(2)攝影科科長李欽瑞偕同美籍攝影專家安力生于(1944年)五月十日由渝飛蓉,攝制中國空軍情形。李攝電影,安攝照片。安原在紐約時報任新聞攝影十余年,年前受美國國務院之請遣送來華,協助戰時照片宣傳工作,曾攜來照相器材一千磅,計照相機五只,閃光燈泡二千余個,感光材料沖洗藥品大量。五月十七日李科長偕安力生到華西壩攝制生活照片多張,包括圖書館,化學實驗室,戶外學生上課前后之集散,若干學生與教授研究工作之特寫。兩氏于月底公畢返渝。[32]

1.4.3 美國新聞處成都分處

《電影與播音》對“美國新聞處成都分處展開放映工作”進行了專門報道。摘錄如下:

美國新聞處于1944年六月在成都設置分處,隨即進行放映工作。初由華大借Victory有聲十六毫米放映機,在成都附近各機場外向中國民眾放映,目的在于增加中國民眾對美國空軍之了解。八月底該處由渝運到同式放映機加強放映工作,并先后運到影片多種。[33]

1.4.4 川康公路線社會教育工作隊

1938年,教育部成立兩組社會教育工作團。1942年,第二組社會教育工作團改組為“川康公路線社會教育工作隊”。該隊原在重慶,1944年1月遷往成都。1945年1月,“川康公路線社會教育工作隊裁撤,教部派員來蓉接收,工作人員分別調用遣散”。[34]

川康公路線社會教育工作隊負責沿川康公路線放映教育影片,《電影與播音》對此進行了翔實報道。如:

教育部川康公路線社會教育工作隊第四支隊電化教育巡回施教車,于(1944年)六月十日出發雙流、新津、彭山、邛崍等各特種工程區域巡回工作,除晚間講映抗戰故事及英美新聞影片外,白天舉行播音講演及盟國戰爭新聞照片展覽。傾聞該隊在雙流、邛崍等地之工作已圓滿結束,轉往彭山巡回工作。又訊:該隊于五月底轉往榮縣及自貢市一帶施教,并便往成渝路內江至重慶一段沿線各縣工作于七月底返蓉。[35]

2 抗戰時期川渝電化教育迅速發展的原因

由上述史料可知,抗戰時期川渝地區推行電影教育的機構包括官營制片宣傳機構和高校電影教育機構,電影教育的對象主要是社會民眾,學校學生僅為其中的一小部分。

電影教育是電化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戰爭給電化教育發展增加了諸多困難,但同時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36]這一時期的川渝電化教育成績斐然,原因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方面。

2.1 外部因素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形勢岌岌可危。同年10月29日,蔣介石召開國防最高會議,作了題為《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的講話,確定四川為抗戰的大后方,重慶為國民政府駐地。此后,隨著國民黨統治中心的全部西移,淪陷區各機關、廠礦、團體、學校紛紛遷入川渝地區。這使得四川、重慶由一個地處西隅的偏遠省市一躍成為戰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教育中心,不但聚集了眾多的人口、物資、信息,也聚集了先進的思想、技術、文化。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川渝電化教育反而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代表了全國電化教育的發展。

2.2 內部因素

抗戰的爆發改變了教育的面貌,教學秩序被打亂、設施被毀,教育工作無法正常進行。[37]教育界在民族危難之際,努力實踐教育服務抗戰的需求,“電影是宣傳國策、教育民眾的重要工具,播音是傳達政聞、開化人心的有效利器。”[38]的思想愈加深入人心,于是電化教育得以蓬勃開展。“放映電影雖文盲也能看懂;沒有學校,在空壩上也可供應;醫藥接濟不充分,我們用電影教導農民如何防止疾病;老百姓無錢上學,放電影一次便可使數千以至一二萬人受教”[39]。教育影片儼然成為當時一種實用的教科書,電化教育作為一種時代需求,為抗戰勝利做出了貢獻。

3 啟示

《電影與播音》見證了抗戰時期川渝電化教育的發展。回望這段歷史,我們在感嘆電教的創業維艱之余,從中也得到了幾點啟示。

3.1 教育傳播媒體的本質

在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每當有新的媒體進入教育領域,都能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和熱情,而當另一種媒體出現時,則往往會舍棄現有的媒體,再次追捧新的媒體。如此往復,樂此不疲。[40]電影與教育聯姻不久,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就宣稱:“書本將在學校中消失,利用電影可以教授人類知識的每一個分支。”[41]及至今天,他的預言也沒有實現。幻燈教學熱、閉路電視熱、錄像教學熱、多媒體教學熱、網絡教學熱……[42]層出不窮,這一方面體現出教育技術(電化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傳播媒體的關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教育傳播媒體的本質認識不清。

和過去相比,各種媒體的功能在發生改變,或者說是媒體的側重點在發生改變,特別是電影。抗戰時期電影是啟發民智、鼓舞斗志的工具,在電化教育的發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如今在快節奏、高壓力、緊張而喧囂的現代社會中,電影的教育功能卻越來越被忽視——盲目地追求商業利潤,導致電影完全成了大眾消遣和娛樂的方式。從這一角度而言,國內缺乏大量優質的、原創性的教育影片,或許正是當前電影教育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此外,有些人認為電影雖然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等優點,但是其成本較高、制作復雜,這使得它在電視等更為經濟方便的媒體出現之后,便淡出了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的視野。然而事實上,電影作為一種典型的教育傳播媒體從未過時。例如:為了全面推進農村電影教育,1998年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出臺并實施了“2131工程”(21世紀一村一月一場電影),這對于傳播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抵制愚昧迷信和腐朽思想的蔓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43]

3.2 教育技術人才的培養

在我國,“教育技術”這個術語是上世紀80年代從美國引進的,而普遍得到使用則是在90年代以后,在此之前,它的名字叫“電化教育”。[44]抗戰時期電化教育緊密結合國情民生,培養了社會急需的電影人才和播音人才。時過境遷,現階段的教育技術被賦予了更廣的學術內涵,其人才培養包括“教育技術理論、現代遠程教育、數字媒體技術、信息技術教育、學習科學與技術、教育資源開發與管理、教育裝備與環境開發、教育培訓與績效評估、知識工程與智能教育”[45]等方向。這種“寬口徑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背后,出現更多的是學生的困惑:“我們什么都學,但什么都不精!”那么,教育技術的專業特色究竟是什么呢?回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師范校園里手拿照相機、肩扛攝像機的學生一定是來自教育技術(電化教育)專業,然而這一景象卻被當前悄然興起的廣播電視編導等非師范專業搶盡了風頭。教育技術的學生只有打著“教育改革制高點”的旗號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搶飯碗”。而教“信息技術教育課”本來是學科教育的領域,這顯然不是設置教育技術專業的初衷。[46]站在歷史的角度,不管是昔日的電化教育,還是今日的教育技術,都以“用媒體促進與提升人類學習的質量為己任”。[47]可見,立足“傳媒”面向“教育”是教育技術的專業特色。

抗戰引發的社會情形為電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電影因適應對廣大農民和軍隊的宣教要求而被提倡,盡管影片數量有限,但是傳播效果極佳。進入21世紀,伴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媒體資源的類型日漸豐富,不料人們竟發出“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卻又忍受著信息的饑渴”的感嘆。如今,傳統的聽說讀寫能力顯然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認識傳媒、選擇和接觸傳媒,解讀、甄別和判斷傳媒信息,充分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發展自我的媒體素養,已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生存技能。[48]因此,加強公民的媒體素養教育尤為迫切和重要。國內開展媒體素養教育的研究已有十多年,其發展卻始終不溫不火,缺乏師資是問題的關鍵。媒體素養教育的教師不僅需要掌握傳播學的綜合知識而且還應具備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教育技術立足傳媒、面向教育的專業特色對此有著天然的適應性。另外,教育技術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受眾,面對紛繁復雜的媒體信息,他們一方面要有較強的選擇、理解、評價能力,另一方面還要以傳播者和教育者的身份承擔開發新的媒體信息的重任。所以,對教育技術人才的媒體素養有著更高的要求。

4 結語

教育影片的攝制、放映與對外交流為電化教育注入了新鮮與活力,可以說教育影片是視頻教學的早期實踐形式。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視頻在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中都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開放教育運動的發展以及網絡課程的應用,視頻公開課、慕課(MOOC)、翻轉課堂、微課等盛行,這又將視頻教學推上了新的高度。教育技術工作者應該努力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加強視頻類教學資源的理性建設貢獻力量。抗戰時期“物質匱乏但能物盡其用”,[49]今天的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教育更是國家全力投資的事業,如此優越的環境,如何減少教學資源開發與使用中的荒廢,從而提高教育效益,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筆者認為,繼續發揚抗戰時期電教先輩“踏實”、“苦干”的工作精神,多一點自信,少一點自卑,教育技術是大有可為的。

注釋

① 《電影與播音》1942年3月在成都創刊,1946年5月遷至南京出版,1948年9月由于經費困難等諸多因素,被迫停刊。

② 抗戰時期重慶的電影放映單位有位于市區的“國泰”、“唯一”、“新川”、“民眾”、“七七”、“升平”等電影院、戲院,還有小龍坎的“新新”、北碚的“民眾”、南岸的“新都”等。

③ 1936年,金陵大學理學院設立“教育電影部”,1940年改為“電影部”,1947年改為“影音部”。

④ 1944年6月9日,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成都分會成立。

參考文獻

[1][36] 朱敬.影音教育中國之路探源——關于中國早期電化教育史的理解和解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2] 教育部中華教育電影制片廠概況[J].教育通訊(復刊四卷九期):29.

[3] 中美電影界攜手[J].電影與播音(第一卷第六期):3.

[4] 重慶通訊[J].電影與播音(第一卷第五期):20.

[5] “中電”零訊一束[J].電影與播音(第二卷第十期):15.

[6] 簡訊(重慶通訊)[J].電影與播音(第二卷第四期):22.

[7] 電訊一束[J].電影與播音(第二卷第七期):24.

[8] 阿倫娜.電化教育事業的初創——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發展史研究成果之二[J].電化教育研究,2011(5):115.

[9] 簡訊[J].電影與播音(第二卷第五期):31.

[10] 重慶通訊[J].電影與播音(第一卷第五期):32.

[11][16][17] 聯合國影聞宣傳處組織科工作概況及今后工作計劃[J].電影與播音(第三卷第九、十期合刊):5-6.

[12] 簡訊[J].電影與播音(第三卷第三期):24.

[13] 聯合國影聞宣傳處三十三年十一月通訊[J].電影與播音(第四卷第一期):15.

[14] 金大電專電教學術演講——溫福理表演新型有聲袖珍放映片[J].電影與播 音(第三卷第四期):2.

[15] 聯合國影聞宣傳處蓉處近聞[J].電影與播音(第四卷第四期):102.

[18] 黃斌,鄒霞.川渝電化教育史初探[J].電化教育研究,2013(12):114-119.

[19] 孫明經,范厚勤.西康紀實影片說明[J].電影與播音(第一卷第五期):25.

[20] 金大攝成“戰時工業”影片送英國公演[J].電影與播音(第四卷第七、八期合 刊):192.

[21] 防毒[J].電影與播音(第一卷第五期):24.

[22] 露天電影——金大華大理學院合辦[J].電影與播音(第一卷第七、八期合刊):24.

[23] 雙十節新都放演記——觀眾三萬七千余人[J].電影與播音(第二卷第九期):4.

[24] 金陵大學電影部放演工作進展[J].電影與播音(第四卷第一期):29.

[25] 金大電教(電影部)[J].電影與播音(第二卷第四期):21.

[26] 金大電教(電化教育專修科)[J].電影與播音(第二卷第四期):21.

[27][28] 中國教育電影協會總務組.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概況——自二十七年二月至三十二年十一月[J].電影與播音(第三卷第一期):1-4.

[29] 武燕軍.抗戰時期的國際宣傳處[J].民國檔案,1990(2):119.

[30][31] 重慶通訊[J].電影與播音(第一卷第五期):32.

[32] 簡訊[J].電影與播音(第三卷第五期):23.

[33] 成都美國新聞處展開放映工作[J].電影與播音(第三卷第七、八期合刊):36.

[34] 川康社教工作隊裁撤,教部派員來蓉接收,工作人員分別調用遣散[J].電影與播音(第四卷第一期):18.

[35] 特種工程區域放演工作近訊[J].電影與播音(第三卷第六期):13.

[37] 冉源懋.民國教育電影之歸因分析[J].科教文匯,2009(6):265.

[38][49] 顏荊京.抗戰時期中國電化教育的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12):109-113.

[39] 姜贈璜.電影到農村去[J].電影與播音(第一卷第七、八期合刊):34-35.

[40][42] 李龍.加強史學研究,促進學科發展(二)——“教育技術史”學科初探[J].電化教育研究,2006(12):21-25.

[41] 尹俊華.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3] 朱曉紅.聯動放映促繁榮 市場運作激活力——從江蘇吳江“十鎮聯映”談“2131工程”的推進[J].劇影月報,2011(10):100-101.

[44] 南國農.教育技術學科建設:中國道路[J].電化教育研究,2006(1):6-9.

[45] 楊方琦.新時期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2(2): 101-107.

[46] 劉美鳳.中國教育技術學學科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 2003 (10):9-15.

[47] 鄭旭東.“學習”與“媒體”的歷史紛爭與教育技術領域的未來(一)[J].軟件導 刊(教育技術),2008(7):3-4.

[48] 王雅靈.我國公民媒介素養教育的現實意義及體系構建[D].杭州:浙江大學, 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亚洲毛片网站| 久久免费成人| 在线欧美a|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亚洲αv毛片|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福利一区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少妇精品网站|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综合五月天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欧美日韩va| 国产理论一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丝袜|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无码91视频|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天堂啪啪|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999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