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夢+王巍+林衛華



[摘 要]文章通過建立適當的市場化程度測評指標體系測量江西省2003—2014年的市場化程度。結果表明:江西省市場化程度在逐年上升。其中產業市場化対市場化的貢獻最大,而企業市場化程度又對產業市場化的貢獻最大;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対市場化程度貢獻次之;要素市場化対江西省市場化貢獻最小。為提高江西省市場化程度,應在加快企業市場化程度的同時,加強政府影響市場化程度力度并加快技術成果市場化的步伐。
[關鍵詞]市場化程度;產業市場化;要素市場化;政府與市場關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036
市場化是一系列經濟、社會、法律制度的變革(樊綱,2003),從實證角度定量考察國內市場化進程需要一套系統的指標體系。針對這個問題,國內許多學者從不同方面建立測評體系和測評指標:如常修澤、高明華(1998)從產品市場化、要素市場化、企業市場化、政府對市場適應程度、經濟國際化程度五個方面進行評價;鄢杰(2007)運用"三分法"設計指標體系;樊綱、王小魯(2007)從五個方面對中國1999-2007年31省(市、區)市場化程度進行持續測度。本文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所研究問題建立江西省市場化程度綜合測評指標體系。
1 構建市場化測度指標體系
建立江西省市場化程度測評指標體系,需明確兩點原則:一是指標設計寧簡勿繁,避免指標內涵重疊;二是忽略國外直接投資對市場化影響,因為江西省地處內陸,經濟主要依賴于自給自足的傳統農工業。本文從三個方面進一步細化指標體系。
1.1 產業市場化
(1)生產市場化程度:本文采用非國有企業產值占企業總產值比重反映這一指標。
(2)企業市場化程度:本文采用非國有企業數占總企業數比重反映這一指標。
1.2 要素市場化
(1)勞動力市場化程度:勞動力為生產決定要素之一,其配置是反映市場化的重要指標。本文采用私營個體單位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重衡量這一指標。
(2)技術成果市場化程度:本文采用技術市場成交額與科學研究單位就業人員之比衡量這一指標。
1.3 政府與市場關系
(1)政府影響市場程度(負指標):市場化改革重要表現之一是資源配置由政府計劃分配向市場自主決定過渡。本文采用政府預算支出占GDP比重反映這一過程。
(2)政府規模(負指標):某些地區政府機構臃腫是加重社會負擔、影響市場活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公共管理單位就業人數占總人口比重反映這一因素。
2 測算2003—2014年江西省市場化程度
本文進一步對各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并賦權,以測算2004—2013年江西省市場化程度。
2.1 歸一化處理
為消除不同含義、計量單位、數量級指標在尺度上的差距,并將負指標表示為與市場化程度呈正相關的值,采用“相對比較法”將二級指標數據轉化為指數值,以表示該指標在其樣本區間時間序列上的相對位置。其計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對正指標:
2.2 主成分賦權
由于指標體系中各指標重要程度不同,本文采用專家評價與客觀賦權相結合方法,根據《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0年報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2009年全國31省(市、區)市場化程度進行探索性分析,得到三個類型六個單項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3 測算結果
根據以上方法得到2003—2014年江西市場化指數如表2所示。
4 結 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江西省市場化程度在逐年上升。其中產業市場化対市場化的貢獻最大,而企業市場化程度又對產業市場化的貢獻最大;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対市場化程度貢獻次之;要素市場化対江西省市場化貢獻最小。
從江西省市場化程度單項指標權重分析結果來看,提高江西省市場化程度,應在加快企業市場化程度的同時,加強政府影響市場化程度力度并加快技術成果市場化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常修澤,高明華.中國國民經濟市場化的推進程度及發展思路[J].經濟研究,1998(11):48-50.
[2]鄢杰.我國市場化進程測度指標體系構建[J].統計與決策,2007(23):69.
[3]樊綱,王小魯.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00)[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