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旭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的一系列重要闡述,為安徽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習總書記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為安徽“三個強省”建設注入了新動力,成為安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思想。目前安徽正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實施“4105”行動計劃,一輪前所未有的“調轉促”改革席卷江淮大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著眼我國經濟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部署。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淮南經濟;結構性改革
中圖分類號: F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8-161-2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提出“優化現有供給結構、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提供新產品新服務”等要求?;茨鲜且粋€擁有百年煤礦開采史、百年工業發展史的資源型城市,為保障國家能源供給、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然而受宏觀經濟形勢及煤炭市場下行影響,淮南市經濟發展面臨重重困難,201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4%;2015年增長2.8%,位于全省后列。對淮南市來說,要用實干踐行囑托,要用創新促進發展。要把生產要素和政策措施更多的向產業的供給端傾斜,樹立淮南產品的品牌形象,增強淮南產品的市場競
爭力,進而形成淮南經濟發展的內生增長動力,使淮南市經濟社會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在恢復壯大中實現高速增長。
淮南作為工業重鎮和國家能源基地,是一個典型的工業資源型城市,一直以來,淮南的經濟主要依靠煤、電,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轉型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如何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
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促進淮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推進淮南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對促進淮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淮南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理論分析。當前淮南市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本質上是供給側結構陳舊失衡,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因此,著力研究淮南市供給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深入分析供給方面結構性改革的諸多困難,為促進淮南市生產要素向新興產業轉移集聚,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二是為促進淮南企業提質增效提供智力支持。推進淮南市供給側結構改革,既要改革供給結構又要調整需求結構;既要擴大總需求又要提高產品質量,既要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又要不斷擴大產品出口活力,推進消費、投資、出口協同發力,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促進淮南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三是為進一步關注和改善民生提供對策舉措。目前淮南市供給方面的結構性短板,集中體現在城鄉基礎設施、綠色生態建設、教育資源失衡、衛生資源失衡以及扶貧脫貧等領域,加大供給方面的結構性改革,促進公共產品城鄉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增強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四是為促進市縣鄉三級政府轉變職能、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提供方案方法借鑒,促使政府找準定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嚴格遵循市場規律謀事辦事,進一步簡政放權,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給效率和效益。
2 淮南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與途徑選擇
2.1 抓好結構性改革的新任務,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淮南市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務。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力“補短板”做“加法”的同時,還需做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的“減法”。煤炭行業是推進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工作的重點,要按照“情況要摸清、目的要明確、任務要具體、責任要落實、措施要有力”要求,積極對接省里結構性改革“1+N+4”工作方案,結合自身實際抓緊制定去產能工作方案,推動煤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面對同樣的經濟下行壓力,淮南比其他市困難要更大一些,根本原因還是產業結構不優,能源產業比重偏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小,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所以要加快培育大數據、江淮云、現代煤化工、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互聯網+”、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健康養老、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壯大支撐淮南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接續產業、升級產業。要高標準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引導各地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聚區,支持新型顯示、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成長。
2.2 從招引增量上注重培育新產業,投資環境上全力提供新服務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等機遇,堅持“無中生有”,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生物及健康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和培育作為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集中全市之力,聚力攻堅。同時加大項目前期準備、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力度,突出招大引強、招才引智,千方百計引進一批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大項目,引進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帶項目投身淮南發展,努力形成資金、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不斷涌入的良好局面。同時注重在環境上全力提供新服務,注重簡政放權、提高效率,銜接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探索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設電子政務平臺,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對于引進企業積極實施行政服務清單化,要素保障聯動化,幫辦推進責任化,督查督辦常態化。補齊發展環境短板。開展優化發展環境年活動,推進“六城同創”和土地、房地產、招投標、信訪、機關工作作風五大專項整治,完善城市宜居宜業功能,推動發展環境全面優化。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實施“提升老城區,主攻高新區(山南新區)”的城市發展戰略,建設美好家園。在交通方面,重點加快商合杭高鐵淮南段及3個站點、3座淮河大橋等建設,推進城市輕軌、102省道一級公路改造、瓦埠湖大橋、連接淮上淮河大橋與潘集區的城市外環建設。在資金要素配置上,通過資金支持、擔保、反擔保等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培育扶持企業上市,對于有上市能力和意愿的企業,要創新服務方式,通過加強上市輔導、政策扶持加快實施企業上市計劃,保障這些企業上市工作穩步推進。2016年全市計劃新增掛牌(上市)企業6家以上,實現直接融資200億元,使企業在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中贏得商機、實現發展。
2.3 培育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支撐
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引擎,是安徽未來五年發展最鮮明的特征?;茨咸幱诤戏式洕?,創新發展的基礎條件、區位條件較好,要充分發揮各種有力條件,強化改革與政策跟進,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主動融入全省創新發展的大局,更好促進和帶動自身發展。具體說就要抓好創新型省份“1+6+2”以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股權和分紅激勵等政策落實,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搶抓國家修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機遇,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引導中小微企業向 “專精特新”發展,培育壯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依托骨干企業,建設一批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力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全部建有國家級創新平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推進技工大省建設,努力把人口優勢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
2.4 圍繞調結構、去產能,構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格局
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是淮南“十三五”發展的重大任務?;茨袭a業“一煤獨大”,只有堅持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雙輪驅動”,“加減乘除”一起做,才能從根本上破解資源型城市產業單一的困局。一是主動減量。重點支持協助淮南礦業、國投新集做好煤炭化解過剩產能、脫困升級、職工安置工作,做好地方小煤況關閉的后續工作,穩妥處置“僵尸企業”。二是優化存量。推動調轉促“十大工程”落地生根,重點建設現代煤化工、軟件與信息服務、現代醫藥、煤機裝備制造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三是擴大增量。堅持持創新新引領,建設創新型城市,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業,打造淮南高新區、淮南經開區、淮南煤化工園區、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區、鳳臺經濟開發區五大平臺,全力招商引資,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推進項目落地,激活實體經濟。要堅持經濟與生態并重,主動對接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加快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保護好山水資源,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著力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