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館是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是展示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窗口。講解服務工作是博物館價值的體現。提高講解服務工作是博物館的必然選擇,是博物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講解服務水平是博物館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博物館整體工作的推進。
關鍵詞:服務水平;講解藝術;形象展示;社會價值
博物館作為繼承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是展示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窗口,是一個城市精神文化品質的引領。講解服務工作是博物館存在價值的體現,也是對博物館組織工作的檢驗。筆者作為一名博物館的講解員,對于如何做好講解服務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學習和提高。通過近兩年的講解服務工作實踐,筆者深知博物館講解服務工作之重要,責任之重大。因而對如何提高博物館講解服務工作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討。
1 搞好講解服務工作是博物館的必然選擇
博物館它以物為語、以物示人、以物育人,講述著城市與文物的歷史。觀眾參觀博物館,就是與城市、與歷史的對話,是一次文化體驗,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而在當前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形勢下,人民群眾的期待更高,要求更多。面對這樣的情況,博物館必須把提高講解服務工作水平和講解服務質量作為重中之重。作為檢驗博物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一是選好人、育好人、用好人。要加強對講解服務人員的選拔培養、用高素質的人才擔當講解服務重任。要十分重視每一次的講解服務工作,它不僅是一次講解服務接待工作的完成,更是一次博物館自我形象的展示,從中得到受益和啟迪。
二是經常分析講解服務工作的情況、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完善和提高。講解服務人員由于學歷高低不同,個人素質的差異,工作經驗,閱歷的不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現實。這就要求博物館的領導高度關注,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講解服務工作高標準,嚴要求,努力提高講解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是把講解服務工作“外向化”。長期以來,對博物館的工作評價都是在系統內部進行,自己既做“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評價結果也不向社會公示,這樣很難相互促進,容易固步自封,很難達到自我修正的目標。要經常組織社會機構,群眾團體和普通觀眾對講解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與作風、接待講解數量和質量、聽講觀眾人數與效果等進行評價。觀眾反饋的信息,既是博物館十分寶貴的財富資源,又是博物館改進工作,完善服務,提升層次的重要推動力。通過社會評價,真正找出問題,采取措施加以改進,使之擴大社會影響和社會效益。
2 提高講解服務水平是博物館的迫切要求
講解員是博物館聯系觀眾的紐帶,是博物館展示形象的門面。但是很多講解員還沒有很好的擔當起這一重任,往往是機械的背誦、呆板的說教、被動的接待、任務的完成。而沒有做到以物育人、以情感人、潤物無聲。在新形勢下,講解員如何扮演好角色,確保其行為規范,是講解員必須全力解決的課題。
一要不斷“充電”。講解員要善于學習,除了熟練全面掌握講解知識和內容外,還要經常學習新知識及與講解相關的知識。講解員面對的觀眾文化層次不等,身份不同,需求、愛好差異,觀眾所感興趣點不一致,他們關心、關注的角度不相近。這就要求講解員能夠有廣博的知識、熟練的講解技巧、應對自如、不至于說“對不起”、“不清楚”和出現那些尷尬的局面。
二要規范言行。加強修養。講解員與觀眾面對面,零距離交流與溝通,一舉一動都直接關系到博物館的形象和聲譽。因此要求講解員時時處處向觀眾展示最佳的形象和風采,外表上要雅致、和諧的著裝,端莊大方的表情以及得體的修飾,恰到好處的裝扮,氣質上要從容自信,談吐得當、精神飽滿,親切自然。通過講解員的形象展示,來擴大博物館的知名度。
三要注重培訓和交流。講解員的工作既重要而單一。他們經常工作在博物館這一塊“小天地”內,往往是各自為戰,單兵作戰。博物館領導要不斷營造他們成長進步的氛圍。其一,走出去:向兄弟館的講解服務人員學習,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其二,請進來:讓有經驗的講解員和專家進行現場傳授示范。其三,常演練:利用閑散時間或閉館日組織講解員進行演講,也可由領導臨時指定對象,即席演講,現場評判。其四,早準備:凡有重要接待講解任務的,讓講解員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不至于倉促上陣,防止忙中出錯,造成不良影響。其五,有激勵:要讓講解員感到工作的責任感和光榮感,是他們覺得有所為,就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給予更多關心和幫助。讓其在個人進步、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生活福利等方面有所體現,從而激發愛崗敬業的熱情。
3 抓好講解服務工作有利于博物館工作的整體推進
講解員是博物館大家庭的一員,博物館的社會角色和社會效益乃至形象、聲譽很大程度上由講解員所表現出來的。講解員不是個體行為,他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視。博物館整體工作要以講解服務工作為抓手,從而促進整體工作的提升。
首先,要切實搞好組織工作。免費開放后,博物館觀眾的類型日益多元化,參觀行為日趨隨意化,參觀目的各不相同,因此要求講解員對參觀活動進行精心的安排和組織管理。有的講解內容要突出重點,不能照本宣科,有的講解內容可以具體詳實,不千篇一律。否則就會出現勉強完成任務的應付、機械工作的疲憊、沒有目標的盲目,甚至給觀眾留下負面印象。
其次,注重向外拓展。博物館要引起社會關注和理解與支持,就應當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要發揮博物館傳承文明、資政育人、豐富生活、啟迪智慧的功能作用,就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僵化轉為靈活,從館區延伸至社區、學校、機關乃至企業。通過專業知識、禮儀講解等活動,用群眾的智慧來服務博物館,宣傳博物館,彰顯博物館的人文精神,使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讀懂博物館。讓呆板的文物“鮮活”起來,讓靜止的博物館“流動”起來,從而有效提升博物館資源的利用率,擴大覆蓋,強化輻射和影響,
再則,通力合作、齊抓共管。講解服務工作事關博物館工作的全局,是對博物館工作的檢驗。講解員在第一線工作,仍需要后方的支持。各部門要一切工作為講解工作服務,集中大家的智慧,為講解服務工作獻計獻策,做后盾。要發動全館人員通過各種形式,各種信息渠道收集、挖掘博物館文物的相關知識、典故、歷史淵源等內容,幫助講解員不斷增加新知識,補充新內容,從而增加對觀眾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博物館要始終把以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要,發揮博物館最佳效益和鍛煉隊伍提升整體素質為著力點,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以推動整體工作。
當今社會早已進入信息時代,經濟發展快速帶動了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群眾對博物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站在新的起點上,充分發揮博物館的作用,讓博物館以新的姿態展示在人民群眾面前。
參考文獻
[1]《論講解員的角色定位與行為規范》,張建雄
[2]《淺談講解語言的表達技巧--以中共江浙區泰興獨支紀念館為例》,沈佳惠,2009年版
作者簡介
高夢,淮安運河博物館,講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