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岳陽地區地方文獻資源工作的現狀,論述了地方文獻數據庫建立的途徑、方法及意義。
關鍵詞: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利用互聯網建立自己的資源體系,大力發展網上民族文化。在我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以下簡稱“共享工程”)以實現全國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為宗旨,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臺,它對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實施“科教興國”、“以德治國”的戰略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數字資源內容建設,是“共享工程”建設的關鍵所在,數字信息資源的質量與數量,直接影響著“共享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與服務的深化延展,而特色數字資源建設,則是我們資源建設的亮點和著力點。對于中小型圖書館來說,我們只有積極開展地方特色資源建設工作,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以視頻、圖文、多媒體和網頁等資源形式,整合和建設地方傳統文化以及各類文化信息資源,用內容豐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量地方文獻信息資源來吸引群眾,使更多的人了解岳陽,讓我們的地域文化和藝術特色得以永久的保存和傳承。
1 建設地方文獻數據庫的途徑
l.1 自建
就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以突出本地特色為宗旨,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體,集中本地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本地某一圖書館或情報所為龍頭,其它各館、所等機構配合,分工協作,將地區內各單位所收藏的地方文獻,以及從各種途徑所獲得的文獻資源數字化,建成數據庫。例如目前,我館正在進行的地文獻書目數據庫建設。我館的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里面的書目數據都是取自本館的ILASII系統的,我們利用TRS網關定期把ILASII系統的cnmarc數據導入到TRSSERVER(全文檢索服務器),從面形成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
1.2 購買
主要是指購進光盤數據庫。對于作為對自建數據庫的補充,以及限于自身力量而無法建立的數據庫,直接購買是最佳選擇,也是很有必要的。近年來,我國光盤數據庫發展迅速,為我們建設特色數據庫提供了豐富的來源。但我們選擇這些數據庫時,要從多方面加以考慮,必須對其將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所預見。首先,要選擇那些與本地狀況最為相似的數據庫入藏。既然是各具地方特色的文獻,就絕無完全相同的面貌,只能從中選擇相似點最多、相似面最廣的數據,以最小的付出獲取最大的效益。其次,注意所選光盤數據庫的檢索功能、標引深度、標引質量、標準化程度等方面,以檢索點多、標引深且質量高為優先。這樣購進的光盤數據庫,既有很強的針對性,又節省了有限的經費,可最大程度地充實地方文獻數據庫。我館現已購買了六十萬冊的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我們將從其中選擇與岳陽有關的數據庫入藏。
1.3 網絡利用
在因特網迅猛發展的今天,網絡信息資源豐富異常,應予以充分的開發利用。這其中既有集中有序且穩定的信息資源,也有分散無序且多變的各種信息。對于前者(諸如各種遠程網絡數據庫),可根據需要購買其全部或某一部分庫的網絡使用權,這樣既無需過多的硬件投資、維護,又不需進行數據庫的管理、維護,可避免時間、人力的不必要的浪費;對于后者,收集時注意篩選、甄別,仍以相似相關性、參考價值大小為主要標準。這些下載下來后的信息,必須對之進行綜合處理、深度加工和重新組合,使之轉化為有序的、方便利用的數據庫資源。
2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資源數據庫
地方特色數字信息資源,一般是與某一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相關的獨特的數字信息資源。館藏特色數字資源則是指數字化后的本單位優勢收藏的各類文獻資源。我們探討的主要是這一部分。
2.1 建立特色數據庫,實現共建共享
岳陽這座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擁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文化名人。目前我館已建立起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方文獻藏書體系。一是岳陽籍古今文化名人的作品、信札等;二是岳陽相關的旅游讀物、史料和文章。三是年鑒、家譜、人物傳記。四是市、縣志書、各行業志等。我館還專門設立了岳陽作者文庫閱覽室,展出了建國以岳陽籍和長期居住、工作在岳陽的外籍人士的專著、論著、譯著共500余位作者的2000多種作品。目前,我館正在根據現有地方文獻資源分類建立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不僅如此,我館還準備根據岳陽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基本趨勢和重點,有目的、有步驟地搜集、整理、存貯、分析和傳遞適應本地區需求和科研需要的地方文獻信息,建設多種類型的地方文獻數據庫,形成數據庫體系:一是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二是地方作者數據庫,三是地方文獻專題全文數據庫;四是地方文獻專題多媒體數據庫;五是到其他地方網站的鏈接為主要類型的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庫。將這五種數據庫有機的結合起來,按內容再細分為民族歷史、文化、經濟、民俗、文學、科技、醫學、宗教等,由各有關單位分工合作共建,使特色信息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合理配置,并通過共享網絡計算機中心對全市成員用戶實現資源共享。
2.2 實現共建共享.建立文獻保障體系
“岳陽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湖南省共享工程”的組成部分,為弘揚巴陵文化開辟了一個廣泛的、嶄新的文化信息傳播渠道。據統計,全市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已建立了8個支中心,以此為契機,加快岳陽市網絡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形成岳陽文化信息資源整體優勢。文化信息資源建設是“共享工程”的核心,為加巴陵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市支中心購置了部分數字化加工設備,建立了一套用戶信息管理使用體系,這套體系也就是用戶信息資源在所有應用系統中的統一認證和統一授權管理支撐系統;建立了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報告廳和圖書館網站(http://www.yystsg.com/index.asp),將岳陽市圖書館特色資源納入了網上,為地方數據資源的加工、整合提供了平臺,文化信息資源建設步入規范化軌道。
3 建立地方數據庫的作用和意義
3.1 實現地方文獻資源的整合
我館地方文獻數據庫收錄的范圍非常廣泛,收錄的途徑也多種多樣,除了本館現有的館藏資源,還會向本地區的文體機構、民間收集、整理與岳陽有關的歷史、地理、文化、教育相關的資料,將各地分散的地方文獻資源整合在一起,提示其內在聯系,使其更具有條理性、系統性、價值性。
3.2 實現資源共享關以此提高資源利用率
實現資源整合后,用戶通過互聯網訪問岳陽地方文獻數據庫就能獲取到各類信息,地方文獻數據庫可以為全國文化共享工程輸送共享資源,實現與全國文化共享工程資源庫的共享共建,全面提高用戶對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效果。
3.3 進行數據挖掘提供決策支持
整理、利用好岳陽歷史上和當代產生的地方文獻,并建設數據庫的目的,實質上是研究挖掘岳陽地方文獻所包含的潛在價值,為本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信息服務,為本地區經濟發展規劃制定提供歷史借鑒和決策依據,促進本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4 結語
地方文獻數字資源建設是一項投放大,見效慢的工作,需要我們長期的堅持,在人力和物力上全力以赴,才能取得好的成績。在以后的特色數字資源建設中,我們將繼續根據國家中心的要求、部署以及市民的需求,把岳陽地方特色資源數據庫與國家和湖南省分中心共享工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把岳陽支中心的工作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關于寧波地區地方文獻資源整合和共享的探討》 孫建中 《中國科技信息》 2005年第9期
2.《試析談網上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以湖北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例》 王麗娜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研究論文集》
作者簡介
李丹,湖南省岳陽市,漢,岳陽市圖書館,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