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股權眾籌在我國直至世界范圍內都迅速發展起來,對急需資金的小微企業而言無疑是喜訊。我國因無信用征信系統,且無相應的法律規制,導致股權眾籌在我國發展面臨合法性問題。為使股權眾籌合法化,為發展預留法律空間。本文從股權眾籌發展現狀,面臨的風險及其預防策略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和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眾籌;股權眾籌;風險防控
1 眾籌現狀
(一)眾籌定義及意義
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眾籌行業快速成長??墒菍τ谠S多人來說,眾籌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眾籌顧名思義指的是眾人籌措資金,莫里克對眾籌做了解釋,指的是籌資人選定項目后,依托互聯網等眾籌平臺,向不特定人籌集資金,投資人通過投資項目獲得股權回報。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明確指出“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具有“公開、小額、大眾”的特征”。
股權眾籌,以廣大創業者與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在推動社會創新創業,拓展企業融資渠道,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金融改革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是眾籌模式普惠價值的最佳載體。自2015年開始,國家對股權眾籌“政策鼓勵+監管到位”的發展思路已基本明確,監管并不是束縛,而是規范。因為,股權眾籌的發展對我國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畢竟很多時候眾籌被人們稱為“天使的天使”。
(二)股權眾籌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1.“人人投”折射出的股權眾籌問題
眾籌平臺“人人投”被一家名為諾米多的餐飲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人人投在臨近開業前一周解除合同,因其質疑諾米多租金過高和無產權問題。
該起案例引發了對股權眾籌平臺和投資項目的風險問題。“人人投”眾籌平臺主張系諾米多項目存在信用風險問題,諾多米主張“人人投”運作不規范,未在項目上線前做風險提示且未進行充分調查。該起案例的最終受害者系投資者,有86位投資者認購了股權融資并付款,在“人人投”與諾米多解除合同情況下如何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值得深思。
2.股權眾籌目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目前在我國較快發展起來的有大家投、天使匯、原始會、好投網等股權眾籌平臺,多數股權眾籌平臺采取的融資方式是,先由創業者提交項目計劃書,需要的融資額度、股權收益率等等。投資人對項目感興趣的話,就可以根據項目的投資和回報率確定投資項目。因投資者投資額度不同,投資人可以自行選擇作為領投人還是跟投人,領投人需要投入更多資金,跟投人投入資金份額相對較少?;I資人需要募集的資金達到其要求的額度后,該項目即融資成功,融資成功的項目會提取一定的比例給眾籌平臺作為回報,大致是2%左右。為了確保資金安全,眾籌平臺通常會建立一個資金托管賬戶,待融資成功,投資項目辦理完相應的工商登記手續后,眾籌平臺再將該筆資金劃入籌資者賬戶。眾籌平臺的建立對籌資者、投資者和眾籌平臺都是一個利好消息,缺少資金的籌資者可以籌集到相應資金并展開項目的運行,眾籌平臺通過籌集資金獲得一定比例的傭金,投資者可用閑置資金獲得一定的投資回報率。股權眾籌來源于國外,因在國內水土不服遇到了不少問題,國內信用體系不如國外健全,且國內信用基礎相對薄弱,加之監管平臺并未真正建立也無相應的法律規制,股權眾籌平臺亦步亦趨,在眾多風險中起起落落。除此之外,股權眾籌因與非法集資界限不明,也受到了諸多限制,如何建立起相應制度既能防范眾籌風險又能規制眾籌發展,成了我們應解決的難題。
2 股權眾籌風險
(一)眾籌平臺信用風險
眾籌平臺真假難辨,草根未免太“草根”,在中國眾籌只是一種游戲,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資本運作。在國家法律未有合法規制情況下存在設圈套錢的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的投資環境、眾籌平臺對籌資項目審核能力有限以及監管機構的監管空白等,也可能一開始將出資人置于被動承受風險的地位。因眾籌平臺信息的不對稱性,大多數投資者無法擁有完全的風險識別及眾籌項目的承受能力,在眾籌平臺、投資者、籌資者之間若有一方出現違約,出資人可能誘發社會危機。
(二)眾籌平臺合法性問題
1.與非法集資及違法發行證券界限不明
眾籌平臺作為新興的籌資平臺,因向公眾籌資,與非法集資界限不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未經相關監管部門的許可、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構成非法集資,可見眾籌游離于合法邊界。因《證券法》對公開發行的人數有所限制,而股權眾籌系通過互聯網平臺向不特定人數發行證券,易觸及違法發行證券的問題。
2.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制
除合同法等民商法外,眾籌多采用互聯網法律,以互聯網法律作為發展準據。眾籌平臺不受民商事規則的制約,本非存貸款的關系。監管機構的意見往往能牽制眾籌的發展,使眾籌的發展變得不明朗。
3 防范股權眾籌風險的措施
(一)加強對眾籌平臺的監管
1.確立平臺注冊登記制,明確股權眾籌地位
在美國,股權眾籌系采取注冊制度,但還是需要在SEC登記。股權眾籌作為新興的融資平臺,因無相應的法律監管制度,眾籌平臺籌資模式易與非法集資沖突,另外眾籌平臺存在設圈套錢的情況,僅依靠眾籌平臺自身,或者涉訴之后再論及監管問題,未免為時太晚,故應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如證監會對股權眾籌進行行業監管,通過加強外部監管保證眾籌穩定運行。為適應我國股權眾籌平臺的長遠發展,一方面要鼓勵行業自律,對股權眾籌平臺實行備案制。注重行業自律是對股權眾籌平臺監管的有力補充。二是明確業務經營范圍,應做到“三不能”:不能推介平臺上不適當的項目,不能管理投資者的資金,不能參與融資項目。
2.證監會應建立眾籌平臺的斷電機制
證監會應設立相應指標檢測眾籌平臺的誠信度、合規及運營情況,應與眾籌行業協會聯合,動態監測單個平臺的基礎上監管整個市場,固定時間匯報眾籌平臺的運營情況,修正眾籌平臺,直至休整至合規。被修整的眾籌平臺項目可由其他運行良好的平臺交接,原平臺的權利義務均轉讓于被休整的眾籌平臺。
3.確立信息披露制度
(1)籌資者的信息披露義務
籌資者方面,應及時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申報,向投資這匯報如下信息:籌資者網站地址、名稱、地理位置;董事會成員即高級管理人員;籌資者的商業計劃;籌資者的財務狀況;目標發行額;籌集股權的價格及定價方法。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必須通過強制性的信息披露來實現。
(2)眾籌平臺的信息披露義務
如“人人投”案件,在投資者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人人投”即解除了其與諾米多餐飲公司的合同,“人人投”自稱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在這起解除合同案件中,投資者無法獲得預期的投資利益的損失如何得到保護?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為投資者選擇投資平臺、投資項目及及時跟進項目進展情況提供信息服務。目前可借鑒的國外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對不同項目的信用風險做簡單的說明,例如星級評價、最佳投資者等,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建議;眾籌平臺應定期向金融監管機構提供眾籌信息,確保信息通俗易懂,且及時準確;眾籌平臺適時發布投資項目的信用情況及平臺的處理策略以備投資者及時作出撤資的應急措施。明確信息披露標準,制定信息披露范本,根據籌資導致的不同嚴重性,予以警告、罰款或整改。對于眾籌平臺而言,應該披露的信息有:與投資風險相關的信息披露;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披露的信息。
(二)確立相應的法律規制
根據《證券法》的相關規定,公開發行證券的需要報國務院監督管理部門的相應核準,未核準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兩種情況有:向不特定對象或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的,如果是非公開發行證券,就不能用變相公開方式、公開勸誘和廣告的方式。要避免股權眾籌觸及證券法的相關規定,就必須做到如下三點:
1.規避《證券法》的公開發行
因股權眾籌系通過互聯網籌資實現,面對的對象為不特定對象,避免觸及法律,眾籌平臺通過實名認證等方式將不特定的對象轉變為特定的對象。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投融資雙方進行實名認證,審核用戶信息真實性,不可向非實名注冊用戶宣傳融資項目。向特定對象募集超過200人的,也會被認為違法公開發行證券。在美國的JOBS法案中,將股權眾籌納入了《證券法》,但被定性為豁免注冊的證券發行,但發行金額和投資金額都受到限制。制定單行法還是直接納入《證券法》規制,《證券法》都應該預留一定空間與股權眾籌對接。
2.放開投資人數限制
美國JOBS法案,證券持股人數是排除股權眾籌投資者的。這種立法模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將股權眾籌與一般的證券交易區分開來,做出除外規定,在我國《證券法》的相關規定中,也應將股權眾籌人數在證券發行統計時被排除。若是股權眾籌投資者人數超過200人,應與證券法中規定的公開發行區別開來,不應納入違法發行證券的范疇。
2.改變宣傳方式
股權眾籌平臺網站不應讓不特定對象獲取融資項目的信息。在籌資者公開的項目書中,只能將投資者指引至股權眾籌平臺,不得對籌資者的發行條件廣告宣傳,也不得許諾為籌資平臺外的第三人的推廣活動提供報酬或承諾提供報酬。眾籌平臺不得通過誘導性方式發行股權,允諾給第三人支付報酬。
4 結語
股權眾籌為融資難的小微企業提供了籌資的良好平臺,為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做了重要貢獻。面對這種新興的融資模式,我們應明確其存在的問題和投資風險。不斷探索規避風險的法律渠道和營運渠道,完善法律法規,保證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職勇.眾籌[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5.
[2]董安生、劉慶.《論股權眾籌合法化的前置性規則構建》[J].中國物價,2015,(2).
[3]文靜.《論股權眾籌的法律性質及其運用的風險防范》[J].經濟與法,2015,(2).
[4]鐘維,王毅純.《中國式股權眾籌: 法律規制與投資者保護》[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5,(2).
[5]鄭海超、黃宇夢、王濤、陳冬宇.《創新項目股權眾籌融資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1).
[6]邱勛、陳月波.《股權眾籌: 融資模式、價值與風險監管》[J].互聯網金融,2014,(9).
[7]何欣奕.《股權眾籌監管制度的本土化法律思考》[J].法律適用,2015,(3).
作者簡介
王桂明(1990-),男,漢,福建泉州,碩士,研究方向: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