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冬林
摘 要:《工會法》指出:“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這反映了我國工會的本質屬性,也體現了我國法律對工人權益的尊重。我國是一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發揮好工會的維權作用,對于保持社會穩定、維持經濟增長非常重要。但當前,我國工會履行維權職責的現狀并不樂觀,勞動者權益受侵害范圍大、維權困難的現象屢屢發生,這對工會維權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工會維權職能的由來,然后探討了工會維權不力的表現及深層次原因,最后從完善法律、保持工會獨立性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增強工會的維權力度,確保工人階級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工會;維權;職能缺失;工人權益
在企業中,勞動者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單個勞動者很難與企業進行討價還價,在決定勞動者待遇時,企業往往擁有絕對的主動權。經過長期的反壓迫斗爭中,工人階級走到了一起,建立了工會以對抗處于強勢地位的企業。可以說,工會的存在就是為了維護工人階級的合法權益。針對當前存在的工會維權難問題,我們必須予以重視,多方面采取措施,切實維護工人階級的合法權益。
1 工會維權職能的由來
工會是廣大工人自愿結合形成的組織,其產生就是為了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是保護工人免受企業侵權的重要組織。工會維權職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工會因維權而產生。工人利用團體的力量來應對共同危險,因而自發結合形成工會。馬克思指出,“工會是工人階級與資本家斗爭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反抗方式”,“工人階級人數的增加,使得與資本家的對抗越來越具有機體對抗的性質,工人開始聯合起來保衛自己的工資,建立反對資產者的同盟”。在各個國家,工會的發展都有著相似的過程,工人由自發斗爭轉變為集體斗爭,工會慢慢壯大,成為維護工人權益的存在。
其次,工會由工人組成,工會的領導從工人群體中經選舉產生,工人繳納的會費是工會收入的主要來源,工人參與是工會活動的支撐來源。可以說,工人是工會的存在之本。
綜上所述,鑒于工會與工人之間這種密切的聯系,維護工人的利益實際上就是維護工會自己的利益,因此,切實維護工人的權利必須是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2 工會維權不力的現狀
1.工會難以維護工人利益
首先,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單純的國有企業越來越少,為數不多的國有企業也面臨著諸多困境。一些國企工人面臨待業、下崗、無法及時得到工資等壓力,合法權益受到了嚴重侵犯。然而,一些國企的工會卻依舊與企業、行政站在同一陣線,無視工人的疾苦。例如,有些國有企業強令工人加班加點,工人若有不服,則以開除相威脅,工會對這一現象卻敷衍了事,壓制工人的訴求,導致矛盾激化,影響企業穩定。
其次,改制中的國有企業的工會也難以發揮自身作用。國有企業改制是我國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國有企業改制使得企業的產權發生了變化,一些工會沒有及時作出相應轉變,無力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例如有的國有企業在改制中隨意裁員,把企業改制當成甩包袱的機會,簡單地將工人推向社會,卻沒有做好就業安排,導致工人難以接受,甚至引起突發事件。在此過程中,工會沒有發揮好自身作用,對改制中的維權問題沒有進行明確規定,無法形成合力,難以解決問題。
最后,在私有制企業中,工會的作用更是難以得到發揮,一些企業管理者無視工會、職代會的作用和訴求,涉及工人利益的決定不交流、不公開,工人根本沒有管理和說話的權力。
2.工會難以維護自身利益
工會是維護工人權益的組織,但在很多時候,一些工會連自身的權益都無法維護,更遑論維護工人的權益了。例如有的企業在改制中,工會變成了被改制的第一對象,被合并到黨群工作部,工會干部被大量裁員,甚至直接撤銷工會。其次,工會的財產、經費得不到保障,有的企業將工會資產當成企業資產,隨意處置。有的企業只是象征性地撥繳會費,長期拖欠,導致工會活動得不到資金支持,難以維護工人權益。
3 工會維權不力的原因
1.思想因素
有的干部將工會當成黨的部門,忽視了工會的獨立性,在開展各項工作時以黨為工作中心,這不免就與“以維權為中心”的工會工作產生了偏差。有的工人把工會當成企業管理部門,而非服務于自身的維權機構,在出現勞資糾紛時不向工會求助,使得自身合法權益得不到維護,這也使得工會得不到廣大工人的支持,或是進一步加劇工人們對工會“不作為”的印象,扭曲工會的形象。有的企業管理者將工會當成企業部門,對工會經費撥付、人員任命大加干預,給工會的運行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實際上,工會與企業是平等的法人關系。
2.法律因素
首先,《工會法》部分條款的可執行性不強。在涉及勞資糾紛的訴訟中,維權方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訴訟結果決定了其能否取得應得的報酬。而企業方占據了絕對的經濟優勢,也可以雇用專業法律人才來為其辯護,心理壓力較小,即使敗訴,也不過是補發本該付出的報酬,或是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二者的風險并不是對等的。《工會法》也沒有對企業的違法侵權行為制定懲罰措施,不利于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其次,相關法律制度對集體談判權沒有給予有力支持,我國《勞動法》規定:“工會可以代表工人與企事業單位行政方面簽訂集體合同”,但實際上這卻成了企業拒絕談判的借口。同時,在談判中,工會干部與企業行政應當是平等資格,但在企業控制工會干部工資發放的前提下,工會很難保持與企業的對等地位。
3.制度因素
工會與企業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工會作用的發揮。工會干部的工資、補貼、獎金都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無法實現經濟上的獨立,自身權益尚且容易被侵犯,更無法維護工人利益了。其次,工會干部的待遇與企業效益掛鉤,企業效益越好,工會干部的待遇往往就越高,這使得一些工會干部以保障企業經營為工作目標,如果企業在發展中侵害了工人的合法權益,工會干部應如何取舍?這一選擇的提出本身就是對工會維權能力的削弱。
4 新形勢下工會維權工作的強化
1.創造工會維權環境
首先要改變黨的干部的觀念。一要確保黨對工會的政治領導,工會要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來維護工人權益,憲法和法律是黨和國家意志的體現,工會依法履行職責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的最直接體現。工會應與各個部門共同落實黨的方針與政策,這也是工會發揮職能的方式。二是黨應當在組織上、法律上尊重工會的獨立性。在法律上,黨要尊重工會的獨立性,將工會視作獨立法人,不受其他組織與個人的干涉。黨和工會是兩個獨立的組織,獨立性是工會發揮其作用的前提。
其次要改變工人將工會視為企業部門的觀念。要根據工人的意愿來組織工會,工會委員應當由工人自由選舉產生,再從工會委員中選出工會主席,在選舉過程中,要避免有關部門的干涉,充分發揮工人民主,讓工人認識到工會是自己意愿的代表,工會選舉不是走形式。在維權活動中,工會干部要敢于為廣大工人說話,一定要理直氣壯,有理、有利、有節地維護工人利益,讓廣大工人產生歸屬感、全感,自覺支持工會的工作。
最后,要改變企業支配工會的觀念。在企業管理中,企業和工會是對立的雙方,雙方代表著不同階層的利益,但是,沒有企業的話,工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失去了工會,企業也就無法解決勞資矛盾,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因此,我國企業必須尊重工會組織,承認工會組織勞資談判的權利,給予工會與企業的對等地位。
2.確保工會獨立自主
首先,要保證工會在經濟上的獨立性。工會干部的工資應當從工會經費中支出,而不是由企業直接支付。工會主席的待遇應當由廣大工人來決定,工會干部的待遇應當由工會活動的好壞來決定,只有這樣,才能讓工會成為工人利益的維護者,使工會干部敢于為工人說話,不得不為工人說話。
其次,要保證工會干部選拔的獨立性。工會干部應當在黨的監督下進行直選,由黨來確保直選的權威性。企業的主要行政負責人不得擔任、兼任工會干部,一些有不良記錄的人要剝奪其資格。選舉后,要對選出的工會干部進行任前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勞動法》、《工會法》、《公司法》的相關知識。最后,定期進行民主評議,罷免民主評議不合格的工會干部。
3.保障工人牢固團結
首先,要確保工人的入會率,簡化入會手續、會費繳納方式等流程,確保企業的每個工人都是工會成員。其次,要定期開展宣傳教育,讓廣大工人深刻認識到機體維權的重要性,以及團結一致的重要性。最后,應不斷擴大工會組織的外延,把廣大農民工也納入到工會中來,或是直接建立農民工工會,從而擴大工會的影響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切實維護好廣大工人階級的合法權益。
4.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首先,應當深化《勞動法》對于工會權力的相關規定,使工會不僅能夠代表廣大工人與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勞資談判、簽訂勞動合同,還應明確談判的時間,確保談判的質量。其次,要立法杜絕企業控制勞資談判的現象,禁止企業雇傭相關組織來代表工人進行勞資談判。最后,對談判的形式做出規定,尤其是對規模較小、工人分散的企業,應當由區域工會聯合會來代表工人與企業進行勞資談判。
5 結語
總而言之,工會是工人權益的捍衛者,工會必須以維護廣大工人的合法權益為根本宗旨。針對當前工會維權工作存在的難題,政府、工會、企業、工人都應做出自己的努力,維護工人的權益,保障企業的運營,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洋.充分發揮工會在構建和諧企業中的作用[J].企業文明,2016(07).
[2]程智偉.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當好員工的貼心人[J].大慶社會科學,2016(03).
[3]劉斌.關于新時期下油田基層工會工作探討[J].法制博覽,2016(15).
[4]康香平.做好基層工會工作的幾點體會[J].東方企業文化,2015(19).
[5]劉云霞.發揮工會組織職能凝心聚力促發展[J].中國煤炭工業,2016(04).
[6]肖雙林.新常態下工會勞動安全保護工作的思考及對策[J].冶金企業文化,2016(03).
[7]史文霞.發揮四大職能作用推進工會創新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6(14).
[8]李曉峰,譚兵,孟威,等.科研院所基層工會工作問題的幾點思考[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
[9]羅友暉,趙春林,王玉明,等.試論精細化管理在基層工會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3(03).
[10]曹海英,崔欣,李盛,等.我是黨員我要當好工人的貼心人[J].工會博覽,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