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菲
摘 要:伴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領域票據交易業務量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但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本文從票據交易平臺的作用入手,闡述了建立多元化的交易機構的可行性。
關鍵詞:多元化;市場經濟;票據交易
關于票據交易我國自古有之,早在《新唐書·食貨志》中就有這樣記載的:“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各道設在京城的辦事機)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和券乃取之,號飛錢”。到了明朝末年(公元17世紀),商人設立“票號”經營匯兌業務以及存放款業務,在當時被稱為金錢票的匯券、匯兌票、匯條、莊票、期票因而大為流行,票據交易的原始雛形逐漸形成。新中國成立后,票據曾一度被限制使用,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票據使用和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票據作為支付結算工具,融資工具,貨幣政策工具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同時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為目的,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揮票據業務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筆者認為:應該從建立多元化的票據交易機構入手,促進我國票據交易市場良性發展。
1 我國目前票據交易的現狀
1.1 龐大的市場交易規模
作為便捷的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票據的承兌能夠為企業支付結算提供便利。它有效的適應了企業間短期資金支付的需要,加速了資金的流轉和商品的流通,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因票據業務發展的同時又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票據交易又反過來被大量的催生出來。有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累計簽發商業匯票22.1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17倍,金融機構累計貼現60.7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33倍。同期,我國GDP增長近5倍。由此可見,龐大的市場規模為建立票據交易機構提供了客觀基礎。
1.2 票據業務交易風險增加
票據交易市場活躍,交易風險也隨之顯露出來。2015年全國承兌量22.4萬億元,增長率僅為1.3%;而全國貼現量102.1萬億元,增長率高達68.2%,從統計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票據貼現業務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我國的票據市場電子票據與紙質票據并行,難以有效管控和防范操作和道德風險及其引發的市場和信用風險成為現行票據的主要缺陷。這期間,票據成為融資套利工具和規避金融監管的“掩體”,票據業務監管效率低,成本高。雖然監管部門已經下發了票據風險提示203號文,但自今年年初以來被曝光的農行北京分行39億票據案件、中信銀行蘭州分行9億票據案、龍江銀行被冒名辦理貼現和天津銀行上海分行7億票據案,都折射出目前票據市場存在誠信危機,票據交易規則蕩然無存;銀行風險意識和風控水平有待提高;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票據市場,票據交易信息不透明等一系列風險問題,票據業務監管難度可想而知。
1.3 區塊鏈技術成為票據交易的必然應用
今年以來比特幣遭市場爆炒,相關的區塊鏈概念股幾乎全線飄紅。區塊鏈技術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淘金者的注意,那么什么是區塊鏈呢?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應用,特點是:通過去中心化、去信任、時間戳、非對稱加密和智能合約這五大技術特征來完成數字票據的交易全過程。眾所周知,傳統的網絡應用HTTP傳遞的是信息,而我們要做的是完成點對點的網上資金轉賬支付,此時需要有一個協議,區塊鏈就是這個協議。從票據產生到交易完成,區塊鏈分布式結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證明方法使“互聯網+票據”模式可以不再依賴于中心服務器。系統將所有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交易項目或數據變更都記錄在一個云系統之上,進而達到在數據傳輸中數據自我證明的效果。從長遠來看,降低了“信用”的建立成本,還有效地避免了傳統票據交易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交易利益最大化。
綜上所述,我國為規范票據市場勢必采用區塊鏈技術發展數字票據交易。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將現實市場與技術理論完美結合并使之服務于票據交易呢?
2 建立票據交易平臺的意義
2.1 規范市場
體量不斷增大的票據業務,一方面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票據市場上開始頻頻出現票據大案。一票多賣、假票和票據中介不透明、不規范和高杠桿錯配現象嚴重,這讓業界人士認識到建立票據交易市場的必要性,近年來業內呼吁通過建立票據交易所來解決上述問題的呼聲越來越高。早在2013年全國工商聯提案記者通氣會上,就有了《關于在上海建立全國票據交易中心的提案》,經過幾年的醞釀,建立票據交易所的條件終于成熟。日前央行公布的最新消息稱這個交易所將于今年11月份在上海正式上線運營。成立全國性票據交易所,它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是全國性的票據交易平臺,更在于它的成立意味著我國的票據市場從此開始建立統一的票據交易規范,這其中不僅涉及了票據報價、交易、結算制度,還涉及了統一的票據運行規則、審核要求、風控標準、監督手段等,有助于探索形成行業業務的執行標準來規范交易行為。
2.2 交易公平、公正、公開,意義深遠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票據交易機構從職能上說:它的核心是開發、運作和互聯網票據平臺的維護。從這方面看,交易所實際上是就一個通過對互聯網技術加以應用和開發的票據公共交易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產生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從角色定位上說:它是以獨立的第三方形式實現對票據市場參與標準、交易規則、風險流程、信息咨詢、資金清算等的管理、規范和引導。平臺服務的對象是票據交易本身,而不是票據背后的銀行,因此從這點上來說它保證了交易的公正性;從作用和意義上說:在統一的交易規則及流程下進行的票據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交易數據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這些數據可為后續的票據價格指數分析、信用評級、風險處置、衍生品創新、人才培養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2.3 積極的市場推動作用
首先,票據交易平臺進一步發揮了票據的作用,促進了票據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因為承兌雙方都存在信任問題,持票人經常是有票無處承兌。而建立票據交易平臺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讓票據信用得以實現。進行紙質票據電子登記實現了從票據的最初產生便有據可查,讓承兌更順暢。
其次,它加快了我國票據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從國外先進的票據市場發展進程來看,要想建立發達的交易市場最關鍵的就是在專業化運營基礎上的以票據交易所為核心的市商機制,如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我國要想讓票據市場真正的發展起來,就需要借鑒外國票據市場的先進經驗建立票據交易所,建立我們的市商機制。
再次,作為貨幣政策工具更便于我國加強政策傳導的力度。目前,央行的再貼現操作只能在一個較小范圍內選擇符合政策的票據,選擇機制相對落后。如果在票據交易所內實施再貼現操作,將使央行作為核心參與者便捷地在全市場篩選符合政策的票據,這樣便拓寬了作為貨幣政策的選擇面。
最后,它為我國探索發展新經濟政策提供了借鑒。票據交易可以為我國目前正在建設的“利率走廊”提供借鑒,同時,還可以適時的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使用票據結算等,促進貿易便利和經濟合作。
3 建立多元化的票據交易機構的幾點建議
3.1 在全國票據交易所的基礎上,鼓勵建立區域性交易機構
目前,票據市場上銀行、企業、票據中介仍然呈現出各自為政的局面。雖然全國票據交易所上線在即,但若要其承接全國范圍內的所有票據業務是不現實的。筆者認為:在建立全國票據交易所的基礎上應該鼓勵建立區域性的票據交易機構。
區域性票據交易機構不僅可以實現區域間金融服務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而且可以實現交易平臺自身的多元化。比如在前不久剛剛成立的京津冀協同票據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典型的區域性票據交易服務平臺,借助這個平臺,可以把京津冀地區金融同業市場,銀行和企業間的市場以及企業間的市場等融合在一起,提高區域間票據市場的活力,降低跨行政區金融交易成本。這樣既能合理高效地配置區域內金融資源,又可以培養多層次的市場主體,促進區域間票據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資源的互動與交流,進而有效的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實現票據融資、投資的便利化。
3.2 通過業務產品的差異化來完善票據交易體系
全國票據交易所是在以央行為主導的前提下、各金融機構廣泛參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需特別指出的是:目前票交所的參與主體僅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不涉及非金融機構持票人。這就意味著將有一大批企業和個人持票者無法在票交所辦理業務。此時,區域性交易機構就可以以此為契機,從事票交所目前無法承接的票據業務,如業務前期咨詢服務,票據理財、商承業務等等。通過業務產品差異化,達到補充全國票交所業務盲區的效果,也可以為其開展其他業務提供寶貴經驗。這樣既避免了因產品趨同而產生同業競爭,又能有效開拓服務領域,創新金融衍生產品、提高票據市場活力。
3.3 利用票據交易平臺多元華的技術資源,解決區塊鏈技術應用上的不足,提升服務質量
未來的票據市場勢必會采用區塊鏈技術,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真正的票據交易系統需要構建一種多個交易主體共享的報價、撮合、清算和交易平臺,高能耗、數據存儲空間、抗壓問題就成為我們當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了。
首先,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做系統開發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會由初期硬件技術開發成本變為由之帶來的電力成本;其次,這一技術所構建的系統要做到從票據產生的開始到以后交易的每個參與節點的數據完全同步,這一方面對網絡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對每個參與節點的存儲空間容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這很有可能會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問題;最后,由于我國票據市場業務量巨大,若交易都匯聚到一處,每秒產生的交易量超過了系統的承載能力,交易就會自動進入“排隊”狀態,給用戶帶來不好的體驗。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多元化的票據交易機構緩解這些問題。前不久,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先生的一篇《關于研發和試行數字票據的建議》一文中他既提出了“由中央銀行承擔數字票據的統籌決策,組織研發和試行,推廣工作的職責”同時也指出“籌建數字交易所,承擔數字票據技術核心職能”的建議。多元化的票據交易所可以有效的分解技術及能源成本,分散客戶交易量,使區塊鏈技術所產生的市場優勢發揮到最大。同時,多元化的票交所之間也可以成為一個開放的市場平臺,使信息交流更加充分,促進票據交易的發展。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發展離不開多元化的市場交易主體,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不可或缺的票據交易,建立多元化的票據交易機構是未來發展數字票據交易不可或缺的一環。
參考文獻
[1] 王小能.《中國票據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4(1) 20-30
[2] 鐘俊 等著.《中國票據市場:制度與邏輯》[M].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6): 106-107
[3]區塊鏈票據研究小組.基于區塊鏈構建數字票據的研究[J].中國經濟網,20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