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云
摘 要:畢節市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一種新型的煤化工發展模式及發展趨勢,是產業結構優化的必然結果,本文對畢節發展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的概況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后,提出產業發展建議,為畢節市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畢節;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戰略研究
煤-電-化是指圍繞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 打破煤炭、電力、化工等產業和企業之間的分工界線, 以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為核心, 構建煤、電、化產品多聯產的綜合生產系統,通過擴大企業規模、組建企業集團和工業聯合等形式, 實現企業層面或工業基地層面“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物質閉環流動型的循環經濟發展。
1 國內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是近年來我國能源投資領域出現的重要趨勢,這一趨勢的出現是市場經濟發展和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結果。建設大型煤電化一體化項目,是煤電化一體經營成為能源和重化工產業發展的重要形式,促進了煤炭、電力、化工等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煤化工發展重點是積極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目前,我國我國最大的煤電化一體化基地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2 畢節市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現狀
我市煤電化一體化行業正處于蓄勢待發階段。根據貴州省“十一五”規劃,在畢節規劃建設煤電化一體化基地,經過“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的不懈努力,將在“十三五”期間迎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其中,貴州黔希煤化工3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將在2016年底建成投產;織金中石化60萬噸/年煤制聚烯烴項目目前正處于前期核準的關鍵時期,預計2016年底開工建設;2015年8月,我市納雍縣煤電化一體化產業基地總體規劃獲省發改委批復,規劃面積21.54平方公里,該基地渝富200萬噸/年煤制清潔燃料項目正在進行前期要件準備階段,預計2016年底獲準開工建設。總體上,畢節市煤電化處于起步階段,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但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技術多引進國外或國內其他地區。
3 畢節市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國家“十三五”規劃強調“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畢節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資源和良好的電力條件,以延長煤炭產業鏈為主攻方向,發展熱電聯產,熱能梯級利用,實現能量的集約化利用,實施煤電化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煤電化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形成封閉式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把畢節試驗區打造成為特色突出、資源集聚、運營高效、完整配套的國家級煤電化一體化產業基地。重點建設納雍縣煤電化一體化產業基地、織金“煤磷電化一體化” 大型循環經濟新型工業基地及黔西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積極推進黔希煤化工3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織金中石化60萬噸/年煤制聚烯烴等一批重大項目。
4 畢節市發展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的基礎條件
4.1 資源優勢
一是煤炭資源。納雍、織金、金沙、大方等四個縣是國家確定的重點產煤縣。到2008年底,全市已上表的煤炭儲量為281.4億噸(2008年國土資源廳通報)。2015年,全市煤炭產量5500萬噸。市內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131.89億立方米,居貴州省各市州中的第四位。二是電力資源。2015年全市共發電293億千瓦時,其中火力發電263億千瓦時。全市電力裝機容量為1142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的五分之一。
4.2 區位優勢
畢節市是連接云、貴、川三省的交通樞紐。境內有廈(門)蓉(成都)、杭(州)瑞(麗)等高速公路,并達到了縣縣通高速;隆(昌)百(百色)鐵路黃織段已基本建成并擬向北延伸,連接四川隆昌,以形成西南出海通道之一,攀(攀枝花)黔(黔江)鐵路、成(都)貴(陽)快速鐵路、清織鐵路、納雍至六盤水鐵路等建設,使畢節將成為四川南下東南沿海,云南東進華中、華東的另一通道;畢節機場已開通11個城市航線,2015年上半年將再開通3個城市航線。
4.3 政策優勢
一是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規劃的函》(國辦函[2013]35號) 提出“畢節試驗區要在2020年建成西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戰略定位;為促進畢節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國家二十多個部委為畢節市出臺了專門的差別化政策進行扶持。二是國家“十三五”規劃強調“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
5 畢節市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5.1 對發展煤電化綜合一體化產業意識不足
現階段畢節市工業發展還是以傳統工藝為主導,在經濟發展中存在重開發、輕節約和重速度、輕效益的傾向, 對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有限及環保壓力增大的矛盾認識不足, 對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這種先進的生產模式沒有足夠的意識, 企業和社會的資源節約與節能減排意識淡薄, 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5.2 體制性障礙與政策性缺陷
受行政性“條塊分割”管理體制和電力行業壟斷等因素的影響, 煤矸石發電、瓦斯發電、工業余熱發電等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難以順利開展。同時,我市沒有專門針對煤電化一體化產業的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及制定相關政策,缺乏統籌和有序推進。
5.3 資金、技術、人才等“瓶頸”制約
一是資金問題,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財政支出壓力大,對煤電化一體化基地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二是技術問題,發展煤電化一體化產業,相關技術不同于傳統工業,關聯到煤、電、化三產業及其延伸產業的技術整合和資源共享,更具有綜合性和連續性,我市沒有專業機構進行研究。三是人才問題,我市勞動力密度比較大,但人才結構不合理,在煤化工、新型能源的研發上缺乏專業人才隊伍。
6 加強畢節煤電化產業發展建議
6.1 統一思想,統籌協調,有序推進
全市上下要思想統一,切實認識到發展煤-電-化一體化是我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同時強化頂層設計,合理布局,統籌資源配置,加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按規劃有序推進基地建設。
6.2 積極爭取產業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
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實現體制和機制創新,克服“條塊分割”傳統管理體制和行業壟斷的障礙和弊端。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對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積極推進落地項目的建設工作。開發創新獎勵、人才引進獎勵、投融資支持制度,加大產業發展相關政策的扶持力度,吸收社會各界投資力量,多渠道、多方式籌集建設資金,優化投資結構,擴大資本金規模。
6.3 推廣煤產業發展的新技術
以煤炭資源為基礎, 發展低熱值電廠等綜合利用產業, 推廣循環流化床鍋爐(CFB)和高效脫硫除塵技術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技術;發展煤化工余熱、余壓的熱電回收利用技術;推廣先進的煤化工多聯產技術, 注重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 發展大型先進焦爐, 推廣流化床煤氣化技術, 因地制宜發展煤炭地下氣化技術;推廣先進的煤層氣開發利用技術, 發展煤層氣—化工, 煤層氣—發電,煤層氣—民用燃氣等產業。
6.4 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力度
以畢節的資源優勢和政治優勢為平臺,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 鼓勵境內外資本以參股、控股、獨資、合作、聯營、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參與煤電化一體化的開發建設,加快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壯大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逐步形成產業聚集地,不斷延長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并多渠道爭取各級政策、技術和項目方面的支持,形成示范推廣效應。
參考文獻
[1]《貴州煤電化產品綜合一體化開發研究》黃眾,《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2007年05期
[2]《內蒙古煤電化一體化經營對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啟示》羅紅梅,朱曉俊,《理論研究》 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