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果
摘 要:當前,由于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國企改革全面深化、煤炭形勢極為嚴峻,職工收入大幅降低,影響和諧礦區建設的不穩定因素相互疊加,企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形勢任務教育,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積極營造深化改革、度危求進、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
古往今來,企盼和諧是人們共同的愿望。特別是在嚴峻的經濟形勢面前,迫切需要企業站在保生存、保發展、保穩定的政治高度,主動增強嚴峻經濟形勢下抓好和諧礦區建設的責任感、壓力感和緊迫感,改善人居生活環境、提高職工幸福指數,共同營造優美、舒適、溫馨的幸福和諧大家園。
1 升華思想境界,積極構建和諧文化
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加強和諧礦區建設是提升企業職工學習力、執行力、服從力的重要途徑。一要認清形勢,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戰勝艱難險阻的精神支柱,創造美好未來的強大動力。面對企業改革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企業要教育引導職工牢固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獨具特色、科學完備企業文化,真正做到求新、求變、勇于創新。企業職工要堅決破除傳統思維模式,主動增強危機意識、改革意識、創新意識,自覺走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前列,努力在在企業安全生產經營建設中發揮聰明才智,貢獻智慧力量。二要加強學習,提升素質。當今時代,知識更新日新月異,企業職工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發展和企業改革步伐。要堅持把職工教育培訓作為增強企業凝聚力、培養成長力、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來抓,緊密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注重加強對黨的方針政策、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家宏觀政策和市場變化趨勢的學習把握,切實把學習內化為職工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企業職工要主動適應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改革改制等工作需要,正視自己短板,對標他人長處,積極參與技術培訓、崗位練兵和自學成才,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不斷提高履行崗位職責能力和業務技術水平。三要明確任務,堅定信心。企業發展,最終目標是創造效益,沒有經濟效益,一切都是無源之水。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企業深化改革、管理升級、創新創效的一年。特別是G20杭州峰會的勝利召開,為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持續低迷的全球經濟走出困境、再次起航,勾勒出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企業要圍繞減虧增盈、強化管理、降本增效等重點工作,堅持以革故鼎新的魄力構建發展新格局,以“雙創”驅動的戰略打造發展新引擎,以務實求效的作風推動改革落地生根。企業職工要主動增強創新意識,扎實開展科技攻關,積極推進系統優化、技術升級和節約挖潛,努力創造最佳經濟效益,推動企業逆境中創新發展,
2 強化民主管理,夯實礦井和諧根基
職工靠企業生存,企業靠職工發展。企業要堅持傾情于職工、問計于職工、依靠于職工,充分激發和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一要強化民主管理工作。堅持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從嚴落實職代會制度,對涉及企業改革發展、職工工資分配等重大事項,都要按規定向職代會報告,接受職工代表審議和監督,真正做到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事項不經職代會通過不實施,重大改制方案不經職代會通過不實行,重大制度措施不經職代會通過不出臺,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深化職工代表民主評價工作,對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定期公開,接受監督,聽取建議,保障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二要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健全完善內部市場化工作體系,改變職工傳統思維方式,把內部工序或行政協調關系轉化為以經濟往來為主、行政協調為輔的服務關系,變“企業發工資”為“個人掙工資”。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將工資分配與安全風險、經濟效益聯掛,適度向安全危險高、工作任務重、勞動強度大的崗位傾斜,努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切實發揮工資分配激勵約束作用。三要深化人員結構調整。牢樹“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優勢是最大優勢”的觀念,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不斷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工作力度,著力建設一支愛崗敬業、業務精湛、技術過硬、新老銜接、善于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高技能人才隊伍。要認真遵循人才成才規律,積極推行競聘上崗制度,建立健全鼓勵創新、鼓勵創造、鼓勵奉獻的分配與激勵機制,為優秀人才發揮聰明才智提供廣闊平臺,營造良好寬松環境。
3 堅持以人為本,關注職工群眾生活
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成果由職工共享。企業只有營造昂揚向上、公平公正、親和溫馨的氛圍和環境,職工才能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創造最佳經濟效益。一要全力抓好信訪穩定。堅持把維護職工群眾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層層落實信訪穩定工作責任制,及時處理解決職工反映的問題和要求,積極幫助職工群眾排憂解難。深入開展不穩定因素排查,充分了解職工思想動態,嚴細排查各類不穩定因素和苗頭,超前采取措施,疏通思想、化解矛盾,及時把各類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二要扎實開展暖心行動。暖心行動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參加公益事業是每名公民的社會責任,體現著個人的道德素養。企業要大力宣傳“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積極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由階段性向經常性轉變,由集中服務向常態性轉變,促進“暖心志愿服務”活動長期化、常態化。要進一步深化組織力量、社會力量、市場力量的有機融合,從解決企業員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全面掌握重點人群家庭信息、致貧原因、幫扶需求,建立檔案,分門別類制定幫扶措施,提高志愿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特別是針對生活困難家庭,堅持變“輸血”為“造血”,通過組織技能培訓、提供就業信息等方式,幫助他們逐步走出生活困境,真正享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要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加大對弱勢群體和低收入家庭幫扶救助力度,定期組織對在崗職工、離退休職工進行健康查體,不斷提升職工群眾幸福指數,增強企業員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三要創建優美人居環境。形勢越嚴峻、任務越艱巨,越要更加關注民生、傾聽民意、體察民情。企業要深入推進溫馨家園及平安、文明、和諧礦區建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成立職工書畫協會和足球、籃球、羽毛球俱樂部等文體組織,不斷擴展職工業余休閑娛樂活動空間。定期組織開展文藝演出、歌詠比賽、民間藝術表演等大型文藝活動,努力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實施“清、亮、潔工程”,努力營造一個干凈整潔、清新怡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真正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職工,凝聚形成共謀發展、共建和諧的強大力量。
總之,和諧礦區建設不僅是經濟任務、文化任務,更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企業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利益放在最主要、最根本的位置,努力讓職工的每一個夢想都有生長的土壤,讓職工的每一種奮斗都有馳騁的天空,讓職工的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