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 要:幼小銜接問題是目前學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分析幼兒進入小學后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適應現象來加強人們對幼小銜接的認識,探討怎樣使幼兒更順利的實現由學前向小學過渡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幼小協同;科學銜接;教育;兒童發展;內在規律
1 幼小銜接的意義
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二是通過銜接工作對幼兒加深了解做出更為正確的評價。本學期,我們大班組成立了"幼小銜接"研究小組,開展研討會,制定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時定班,幼小聯手,家校聯手,實現幼小銜接順利過渡。幼小銜接是整個教育階段中第一個重要的銜接環節,銜接得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未來的長遠發展,因此,這一問題歷來都得到了較大的關注與重視 。
2 當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一)、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像小學靠攏,而小學與幼兒園的銜接很少,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現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部關心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書包上學,活動時間延長,每天布置作業等。而幼兒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3 怎樣做好幼小協同,科學銜接
1.應端正學前教育思想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目的是培養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人,它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幼兒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品質。幼兒園要切實為培養下一代負責,嚴格按著幼兒教育的規律組織教學,決不能拔苗助長。學前教育的重點應放在為小學打基礎,明確認識自己的任務是為學校教育做準備,幼兒園應避免使用小學教材,因為這樣不僅會加重幼兒的負擔,還會降低他們入學后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造成他們智力的停頓或延緩。幼兒園應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幼兒心理、生理、智力和行為習慣方面,為幼兒入小學作準備。特別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視培養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組織和控制能力,發展他們組織和控制能力以及創造性想象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2 做好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日常聯系工作
建立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之間的聯系。幼兒園教師可以參加小學教師的教學活動,參加研究幼小銜接的研討會,與一年級教師之間進行教育教學雙向交流活動,使雙方在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補充。這是搞好幼小銜接的主要前提。
4 加強幼小教材的連續性,系統性
這是搞好幼小銜接的重要環節,對于培養兒童學習興趣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幼小教育內容重復,會使幼兒對所學內容興趣降低,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馬虎,給教師教學帶來困難;反之,如果幼小教學內容出現明顯脫節,則易造成兒童對所學知識理解上的障礙,同樣也會對所學新知識不感興趣,喪失學習信心,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組織幼兒園大班教師與一年級教師對幼小教學內容進行仔細分析比較,認真調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學內容銜接工作。
5 做好幼兒入學前心理準備
要順利完成幼小銜接,必須重視一個客觀因素,即實現幼小之間時間和環境的柔性過渡,這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極其重要??蓮囊韵轮郑?/p>
(1)培養幼兒上小學的興趣。
可帶幼兒參觀小學,看小學生上課。還可以通過讓幼兒在課堂上模仿小學生上課等組織主題區域游戲,在培養注意力的同時也讓幼兒熟悉了解小學教育的情景。
(2)營造循序漸進的外部條件。
可采用以下做法:第一,遵守作息時間,養成幼兒按時起床,按時上學,按時離園的好習慣。第二,加強幼兒體育鍛煉,重視對幼兒獨立性的培養使之入小學后能堅持小學的緊張生活,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缺乏自理能力,不會自己收拾書包,不會做值日,就容易產生自卑感。第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做事要一心一意、多思考、多提問。
(3)培養幼兒意志力。
告訴幼兒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側重講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以上課為主。上了小學第一學期要學會漢語拼音,認識許多漢字,要考試,小學生上課要注意聽講,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些都要求孩子有一定意志力。
(4)做好幼兒畢業離園工作
幼兒在幼兒園快樂地度過了自己的幼年,即將進入小學學習,這是幼兒一生中頭一件大事情。幼兒應嚴肅認真地做好幼兒畢業離園工作,使幼兒對老師、幼兒園產生依戀的感情,這是對幼兒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的良好時機。幼兒畢業時,可舉行班或全園慶祝大會,慶祝會上可向幼兒祝賀,對他們提出新要求;小學老師和小學生也可以參加發言,歡迎幼兒到小學去學習;也可以請家長發言。會議結束后,應有文娛節目和拍照留念。整個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使幼兒充滿歡樂和自信,讓他們帶者教師的囑托奔向新的學習生活。幼兒入小學后,幼兒園還應去小學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聽取小學多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意見,總結幼小銜接經驗,使今后的銜接工作做得更好。
6 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幼小銜接方法,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方面:激發幼兒入小學的興趣。
為讓孩子愿意上小學,產生做一名小學生的美好愿望,家長應注重激發孩子的興趣。如帶孩子去鄰居的小學生家做客,了了解小學的生活,知道哥哥姐姐上小學后學到了許多本領,這些都是幼兒園所學不到的;早上送孩子入園,路上看見小學生背著書包去上學,可以對孩子說:“瞧,哥哥姐姐多神氣!”使孩子產生羨慕之情。作為家長,應用積極的語言來教育幼兒,切不可用恐嚇的語氣說:“你再這樣皮,就讓小學老師來打你,教訓你!”這樣說會造成孩子對小學產生恐懼感,不利于孩子對小學的適應。
第二方面: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
小學的作息時間和幼兒園是完全不同的,家長應從大班下學期開始就有意識地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睡覺、上學的相對穩定的作息制度,讓幼兒有時間概念、生活節奏。
第三方面:為孩子準備合適的學習用具,并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大班開始,家長應讓孩子單獨睡小房間,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 ,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在家里,家長指導孩子多開展一些相對安靜的活動,如聽故事,看圖書,既培養他的傾聽能力,又可培養他的閱讀能力。并配合教師培養幼兒正確的書寫姿勢,為順利適應小學生活作準備。
幼兒素質的培養,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在抓好智力開發的同時,應以素質教育為重點,打好基礎,搞好銜接,絕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傊?,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即愿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