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貞玉
摘 要:本文就“課堂討論”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英語精讀課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精讀課;課堂討論;主體作用
1 引言
課堂討論是目前課堂教學中越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法,它由原來學生的被動參與課堂教學而轉為主動參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英語課教學中,課堂討論通常主要應用于會話(口語)課教學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在英語的精讀課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唱主角,不煩其煩地講解課文內容,學生認真地聽講和記錄,至多是根據教師的課堂提問,進行一些簡單的回答。隨著社會對畢業生英語實際能力的需求,如何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的應用和交際能力,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最高目標。
2 課堂討論在英語精讀課中的運用
講解課文前,教師要結合講解課文的內容及主題,帶領學生進行有關背景知識的討論。通過問題的提出,能夠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同時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大學英語”第二冊第7課“TheresOnlyLuck”中作者描述了她劫后余生的經歷,她心有余悸,擔心此類事件的重演。感嘆安全只是一種幻想,即使是家有鐵索和鋼槍,也不能保證人身的安全。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應該對美國的治安狀況、槍支的擁有情況及死刑的合法化等方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將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以及語言的表達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1)DoyouknowsomethingaboutstreetcrimeintheUSA?(2)IsitlegaltoownhandgunsintheUSA?(3)Whatkindofprecautionsmaybetakentopreventcrime?學生經過簡短的思考、討論,就以上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熱身討論,使學生逐漸進入課堂學習的氛圍中。
在教師對課文進行講解過程中,可以就文章中有代表性、或有爭議性的問題,提出讓學生進行討論。在第二冊第1課“IsthereLifeonEarth?”中,在金星科學家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佐格教授,既然地球上沒有生命,那我們為什么還要花費億萬個零元向那兒發射飛碟呢?”佐格先生作了總結性的回答:“BecauseifweVenusianscanlearntobreatheinanEarthatmosphere,thenwecanliveanywhere”。這句話的內在含義是地球的污染程度是宇宙星球中最嚴重的。講到這里,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如:”WhydoesProf.Zogsayso?Listthefactorsinthetextwhichaffectthepollutiononearth.”“Howshouldweprotecttheenvironment?”通過討論,學生能更清楚地通過金星人的眼光,從側面了解到地球受到污染的原因、污染的嚴重性、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討論能使學生在舉例、概括中對學過的課文有了一個總體的認識。
在課文講解以后,教師組織學生就課文引發的問題進行討論。這種問題的討論往往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展開深層次的討論,可以通過舉例、對比等方法。如在學完第1冊第四課“TurningoffTV”:AQuietHour”后,教師結合課文引發出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watchingTV。學生會列舉出電視的優點,如::通過看電視可以了解國內外新聞、各地的風土人情,可以增加許多科學知識、還可以通過看文藝、體育節目來娛樂消遣,還可以在電視上學習各種課程,甚至取得一定的學歷。在信息日益發展的今天,電視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學生們在討論中還會列舉出電視對人體不利的方面,如:多看電視對視力有害,影響健康,人經常處于一種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影響思維能力,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如暴力、色情等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危害等。
最后,在學完課文之后,可以根據課文有關內容設計題目,可有多種主題,和根據課文的不同來定。如在學了第一冊第十課“GoingHone”以后,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組內討論,把課文中的故事編下去,每個小組想象一種戈回家后將會遇到的情況,最后在班上評選出最受歡迎的結局。學生對這樣的任務總是積極響應,各抒己見,在編故事中鍛煉語言自己的語言能力。
3 課堂討論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課堂討論中教師的作用
精讀課的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通過課文討論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在整堂課的安排前,教師是一個策劃者,計劃何時、何地如何安排課堂討論。2)在討論開始前,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將學生分好組,并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3)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是一個觀察者、監督者和指導者,他要觀察各組討論的情況,監督學生完成任務,并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他們指導。4)討論結束后,教師則是一個評論者,他必修對各組的討論結果給予評論分析。
2、主題的選擇
課堂討論的主題首先應與課文內容的主題相關。學生盡可能結合課文中的信息和所學的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話題的選擇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并且題目的難度應該中等偏低,保證大部分同學都有開口表達的能力和勇氣。主體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以及公眾關注的話題。通過討論,能夠引入課文,激活學生的學習,或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達到鞏固所學,提高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的目的。
3、正確對待錯誤
學生在討論發言過程中,免不了會出些差錯,對此,教師應該一分為二,不必凡錯必糾。有些語法、用詞等方面的錯誤,只要不影響意義的表達,可以不理會,也可以課后單獨向學生指出。但對于那些嚴重影響表達的錯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更正,使學生準確表達要表達的意思。至于學生所表達的個人觀點,除非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一般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并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每個人的觀點都受到重視。只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會受到鼓勵。
4、課堂討論的靈活性
教師應根據各種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時間可長可短,以免辯論到無話可說時機械重復說過的論點。討論形式應該根據討論內容、班級學生多少以及其他一些情況確定,而且,也不是每課課文都要進行討論。
4 結語
總之,教師在精讀課上結合課文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適時地安排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對課文的理解,鞏固語言知識、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課堂討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教師要花更多的經歷去策劃、組織討論,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去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英語知識、運用英語的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從而培養學生全面運用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東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尤其達.淺談“輸入”與“輸出”.外語界,1997(4).
[3]趙葉.英語課堂中組織討論的藝術[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