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書
摘 要:在市場經濟和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作為最容易接收新鮮信息和事物的現代高校學生受到各種文化和思想的沖擊,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藝術感染法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與其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藝術感染法在教育方式和載體等各個方面有著獨特的特征和優勢,并且在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本文試圖從藝術感染法的概況介紹、藝術感染法的優勢及運用現狀、藝術感染法的進一步優化措施三個方面進行探析,希望能夠對藝術感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關鍵字:藝術感染法;思想政治教育;優勢;運用現狀;優化措施
1 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藝術感染方法概述
1. 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藝術感染法的涵義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式能夠適用和通用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中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的教育方法,在思政教育中發揮著主干作用和基礎功能。感染教育法式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所謂感染教育法,也可以被稱作“隱性教育法”,是指教育者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通過潛藏的教育性因素、在受教育者無意識或不自覺的情況下進行的對其思想、個性、心理、道德修養等各方面潛移默化影響的教育活動。這里引用劉新庚教授給出的定義,即藝術感染法是指“通過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文藝作品欣賞活動,評論活動和創作活動給人以影響和感染的方法。”主要試圖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影響我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并將價值信息和先進思想滲透通過豐富多樣的教育載體、在愉悅的教育氣氛中由教育者傳遞給受教育者,從而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感受新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從而激發大家的愛國情懷等先進思想觀念。
2.藝術感染法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在理論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體“出于自身需要,在環境的作用影響下通過某些中介對接受客體進行反應、選擇、整合、內化、外化、行為”。藝術感染法能夠有效利用人們在對外部環境做出反應時的感性認識的功能,通過對文藝作品的欣賞和評論,營造以情說理、寓理于情、情感共鳴的教育環境,從而激發出受教育者的積極思想。
在現實依據上,首先,從教育對象的角度來看,現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導致他們極易產生逆反心理、抵制情緒甚至偏激行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思政教育的需求,這就為藝術感染法的運用實踐提出了要求。其次,從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本身來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向受教育者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而是更加傾向于受教育者的自覺主動接受和深入情感深處的感化教育。藝術感染法正是這樣一種注重受教育者主體性、注重教育雙方交流互動過程的教育方式。最后,現代科學技術和大眾傳媒的快速發展也為藝術感染法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證。
3.藝術感染法的具體教育載體
藝術感染法的具體教育載體主要有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文藝作品。新時期,藝術感染法主要以向廣大現代高校大學生展現新中國發展壯大的悠久歷史和民族振興的輝煌成就為教育內容和教育主題,借以使高校大學生們能夠感受到我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偉大精神,激發大學生們為中華民族崛起之中國夢的實現而奮發圖強、開拓創新。因此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藝術感染法的操作實施多是以紅色經典作品作為教育載體。
4.藝術感染法實施的基本條件
不同于傳統的灌輸式授課方式,藝術感染教育法在帶來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的同時也有著保證其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首先,對于教育者來說,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能夠根據受教育者具體專業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把握適度原則,從而在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利用最佳教育資源實現最優教育目標。其次,對于受教育者來說,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興趣,同時有一定的價值評判能力,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對文藝作品的欣賞和評論。最后,對于高校來說,為了思想政治教育藝術感染法的順利實施,必須保證將一定的教育資金運用于多媒體設備的引進,并設立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多媒體設備的運行、維修等相關工作。
2 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藝術感染法的優勢及運用現狀
1.藝術感染法的優勢作用
筆者認為,藝術感染法就是這樣一種教育模式。它具有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各自的優勢作用,又能夠有效避免單純顯性教育或隱性教育的弊端,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需要。具體來看,藝術感染法的優勢作用主要體現在一下四點:
第一,藝術感染法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民主化原則,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思想理論教育是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方面也像社會主義事業的其他方面一樣,必須堅持民主的原則。”在藝術感染法的實施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拋棄了傳統教育中教育者高高在上的灌輸式知識傳播方式,更多的是一種互相交流溝通和彼此分享感受的過程。同時,藝術感染法貫徹落實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育主體回歸到受教育者本身,意在激發受教育者在欣賞文藝作品之后的主體性感受,重視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
第二,藝術感染法能夠適當弱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式教育方式的強制性,減少受教育者的抵抗情緒和逆反心理,增強教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現代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使得現代大學生們收到各種文化、思想的影響和熏陶,同時特有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特征導致他們常常以抵觸和批判的態度來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藝術感染法能夠有效削弱傳統灌輸式教育帶來的強制性。藝術感染法將教育的思想、意向、目的隱藏在與之相關的載體之中,論道而不說教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中獲得熏陶,從而減少教育對象的抵觸和反感,增強教育對象對教育思想的接受和認同,優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第三,藝術感染法以豐富的教育載體和教育形式和教育載體增強了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愉悅性和滲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環境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藝術感染法通過將教育意圖和教育目的隱藏與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載體當中,受教育者通過誦讀一篇優美的詩歌、觀看一場恢弘制作的音樂劇或者鑒賞一幅經典的畫作,“在陶醉、愉悅、亢奮、激動等愉快的情緒中被‘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并吸收了教育者傳遞的價值觀念。其愉悅性和滲透性有效減輕了現代高校學生的心理精神壓力,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的理想目標,也為實現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果優化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形式和載體。
2.藝術感染法在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現狀
隨著學術界和教育體系對于隱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藝術感染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中。但是,在藝術感染法的作用和功能受到肯定的同時,由于理論和現實各方面的原因,其進一步實施也有許多方面的阻礙。總的來看,藝術感染法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中的操作困境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大多數高校對于藝術感染法發揮作用的定位不夠準確,主要表現為兩種極端。一種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大趨勢下,過度強調以藝術感染法為代表的隱性教育方式的作用,忽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另一種則是仍然固守傳統灌輸式顯性教育方式,低估了藝術感染法對于學生道德培育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兩種情況都不能很好的發揮藝術感染法的教育作用。其次,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對象多來自各種不同的主修專業,思想政治決不能“一刀切”,教育者們如何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專業,在藝術感染課堂上安排不同的課程內容,通過選取不同的文藝素材和不同的教育載體,在滿足各個專業和年級同學的需求的同時,實現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遞,是目前進一步完善藝術感染法的運用和實施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最后,當前,我國的社會高速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斷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客觀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藝術感染內容也相應地進行更新。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對滯后性,教育者通常很難及時更新藝術感染的教育資源,雖然能再說一定程度上保證藝術感染教育素材的經典性和方向性,卻抑制了思政教育藝術感染法的自我創新。
3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藝術感染法的優化措施
1.黨性原則和獨特性原則的統一
現代思想政治藝術感染教育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或政治性原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自然科學不同,在學科性質上看,它不是中性的。“在階級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有強烈的階級性、黨性、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的藝術感染教育方法當然也要堅持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而決不能允許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模糊和讓步。在堅持黨性原則的同時,要不斷賦予藝術感染法新的時代內涵和自我創新,根據不同的教育資源情況、教育對象情況、教育者自身能力等因素的變化,制定具體的藝術感染教育方案,讓藝術感染教育方法在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出其獨特的教育功能。堅持黨性原則和獨特性原則的統一,是藝術感染法長遠發展的保證。
2.工具性原則和價值性原則的統一
藝術感染法要堅持工具性原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歸根結底是一種方法,一種中介。連接著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的中介體,連接者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活動的中介體。藝術感染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體方法之一,也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長遠教育目的,即通過階段性的具體教育行為,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態和行為方式能夠達到符合國家、社會或者人類發展需要的理想狀態。藝術感染法的價值性原則是指藝術感染法在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的巨大功能。藝術感染法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堅持以人為主體,對于規范學生思想狀態、思維方式,實現學生德育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方面具有巨大價值功能,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要培養和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只有實現工具性原則和價值性原則的統一,才能找到藝術感染法發展的正確方向。
3.灌輸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的統一
無論在什么時期,灌輸性教育方式都是進行知識傳播時最具時效性、直接性和鮮明性優勢的,灌輸性原則對于主導思想理論和主流價值觀念的傳達、對于社會意識和社會心理向正確方向發展的引導是最直接、鮮明的,對于錯誤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的批評和揭露也是最一針見血的。當然,單純的灌輸式教育很容易激化教育對象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因此,采用藝術感染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們在明確的表明正確的價值立場的同時輔助以欣賞和評價文藝作品所帶來的對價值取向的滲透性影響,以此來中和灌輸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的優勢及不足,實現二者教育作用的有機結合。這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巨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張耀燦、鄭永延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劉建軍、曹一建,《思想理論教育原理新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萬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8]張宇,《論隱形思想政治教育》[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9]郭雪花,《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10]向敏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隱性教育法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11]劉凈,《隱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與創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