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舞蹈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藝術形象必須通過音樂這個載體才能夠展現出來。在中職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應認識到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夠為舞蹈選擇合適的音樂。本文分析了音樂與中職舞蹈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在中職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合理應用音樂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中職舞蹈教學;應用
舞蹈教學是中職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深入推進,舞蹈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地位也逐漸從邊緣位置進入中心。然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中職舞蹈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阻礙著舞蹈教學的發展。有人認為,音樂與舞蹈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若要推進中職舞蹈教學的發展,就應以音樂為著眼點,探究如何將二者完美融合,提高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 音樂與中職舞蹈教學之間的關系
從形式上來看,音樂與舞蹈教學密不可分,二者可謂是魚與水的關系。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如果舞蹈脫離了音樂,則顯得美感全無,并且感染力也大大降低。舞蹈家賈作光認為,舞蹈的每個動作都是在音調的高低、節奏的長短、速度的快慢中進行的,所以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有聲無形而舞蹈有形無聲,在音樂的伴奏下,有聲無形的藝術形式才能與有形無聲的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傳達給觀眾,彰顯青春的活力,給人以美的享受[1]。
2 音樂在中職舞蹈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音樂能夠增強舞蹈者的記憶。在中職舞蹈教學中,舞蹈一般是雙人舞或者是集體舞,舞蹈動作比較多。而引入適當的音樂之后,學生能夠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來記憶舞蹈動作、舞蹈速度、身體的移動位置。大腦是主管記憶的器官,而在大腦皮層中,舞蹈動作與音樂節奏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如果學生在音樂伴奏下反復練習舞蹈動作,則會形成一種無意識的記憶形式,并且記憶中的內容會隨著音樂的響起而自然出現,不必費力思考[2]。
第二,音樂能夠幫助學生組織舞蹈動作。音樂會對人的聽覺造成一種刺激,而這種刺激傳輸到中樞神經系統之后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能夠根據音樂的節奏、節拍的變化而產生聯想,進而發散思維,創造出很多別有新意的舞蹈動作[3]。比如,在選擇歡快活潑的音樂做伴奏之后,舞蹈學習者的腦海中會不由自主地閃現出喜慶、自在的畫面,而在這種自己營造出來的氛圍中,學生能夠設計編排出適應音樂風格的舞蹈動作。
第三,音樂能夠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在音樂節奏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很快對舞蹈節奏及頻率的變化做出反應,展現不同的舞蹈風格。這是因為音樂能夠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樞神經,使人迅速興奮起來,并且身體協調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音樂對舞蹈學習者的情緒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如果音樂節奏強、風格活潑,則舞者的呼吸、血壓、腎上腺素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讓人想要翩翩起舞。
第四,音樂有助于詮釋舞蹈的內涵。舞蹈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人的內心世界的一種展現,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生在學習舞蹈動作時,如果沒有音樂伴奏,則他們對舞蹈內涵的領悟程度非常有限;而如果有音樂伴奏,則音樂能起到渲染的作用,在舞蹈與舞者之間建立起一條感情線,幫助舞者深刻領悟舞蹈動作中包含的情緒與感情,從而正確詮釋舞蹈的內涵。
3 音樂在中職舞蹈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第一,啟發學生正確認識與把握音樂舞蹈。音樂與舞蹈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啟發學生認識音樂舞蹈的“三要素”之間的聯系。首先,舞蹈教師應把握教學難點。舞蹈教學難點在于教學內容多而教學時間相對較短。對此,教師應吃透教學大綱,在此基礎上準確把握專業學習的內容與實質,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打下堅實的舞蹈基礎。其次,舞蹈教師應抓住教學要點。舞蹈教學內容較多,而抓住教學要點能使教學活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教師應系統講解舞蹈理論知識與習舞者必須具備的素質,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的同時也增加音樂素養、文學修養,提高學生對音樂與舞蹈的認識深度,從而打開音樂舞蹈的學習大門。最后,舞蹈教師應抓住教學關鍵點。要想讓音樂與舞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應該先讓學生克服對音樂舞蹈學習的畏難思想,加強綜合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熱情以及對舞樂交融的興趣[4]。
第二,培養伴樂習舞的“節奏感”。音樂節奏感在舞蹈訓練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給學生組胺則比較合適的音樂伴奏,從而讓學生的舞蹈動作與音樂融為一體。比如。在腰部訓練中要求學生身體呈放松的狀態并打開肢體,在音樂的節奏帶動下控制好呼吸與動作,保持呼吸均勻且自然,動作自如且柔軟;同時,要求學生控制住腰部的軟度與力量,靈活性與韌性。如果是做慢下腰、慢涮腰,則可以選擇3/4或4/4拍子的音樂,因為這種音樂的色彩比較豐富,音域比較廣,所以能夠使舞蹈動作與音樂節奏合拍,時腰部的控制力得到增強[5]。而在做快涮腰練習時,舞蹈教師應選擇流動感較強的音樂,因為這種音樂的動力較強,恰好與舞蹈動作形成鮮明的對比,能夠營造出剛柔相濟的視覺效果。
第三,強化樂感訓練。樂感是指對音樂的感知。在舞蹈教學中,學生不僅僅是要學習動作的分解和要領,而且還要有強大的樂感。教師在教學中應將樂感訓練放在突出的位置,采取電視教學等手段,讓學生感受并分析不同樂曲在不同舞種中的作用,之后再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在講解傣族民間舞蹈“孔雀舞”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楊麗萍表演的《雀之靈》,分析楊麗萍的舞蹈動律與2/4拍樂曲伴奏,讓學生感受到傣族舞的藝術魅力。
第四,提高學生對音樂舞蹈的鑒賞能力。模仿舞蹈老師的動作是學生在學習初級階段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但是如果學生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則很難掌握舞蹈專業知識。若要讓舞蹈學習效果更佳,則必需提高音樂舞蹈鑒賞能力。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社會文藝活動,或者觀摩舞蹈作品編創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別人的藝術表演技巧,加深對文化藝術背景的認識,豐富思想感情,進而掌握藝術創作規律,提高審美水平。其次,教師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文化知識、音樂基礎知識、舞蹈理論知識等,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舞蹈作品的理解深度,讓學生在欣賞作品時不再是將音樂與舞蹈分開欣賞。最后,多讓學生參與舞蹈欣賞活動,在現場觀看優秀的音樂舞蹈。通過欣賞眾多佳作來熏陶心靈,提高人生境界。
4 結語
音樂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師應重視音樂與舞蹈藝術的有機融合,合理應用音樂,提高舞蹈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唐海英,謝鵬. 音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教師.2015(02)
[2]王敏. 音樂在芭蕾舞蹈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06)
[3]閔科巧. 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舞蹈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 西部素質教育.2015(02)
[4]邸潔. 音樂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運動.2015(11)
[5]孫妤. 試論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 亞太教育.2016(11)
作者簡介
陳巧玲(1987-),女,漢族,惠州市惠東縣,本科,中學二級,廣東省惠州市惠東職業中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