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芳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我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從生態文明理念、生態文明建設行為兩個方面著手解決。本文簡略分析了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加強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應用,僅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生態文明教育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對待生態環境的基本態度,也標志著一國國民綜合素質的水平。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國高校作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渠道,擔負著傳播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加強生態文明教育資源的應用實效,切實提高高校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課題。
1 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體系不斷創新的時代要求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逐漸開始從理念到行動,全球聯合治理環境污染事件,共同保護地球母親。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國家,我國也積極響應世界各國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提議,并提出了自己關于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重要生態文明理念。我國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場所,其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和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國高校的德育體系必須與時俱進,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把人與自然的關系擴充到德育體系中,注重培養高校學生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同時也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重塑其價值觀,引導其樹立正確對待生態環境,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具體表現
歷史上世界每次大規模的經濟進步,都伴隨著大范圍的環境污染事件,我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類似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問題,并在此過程中付出了沉重的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代價。面對我國目前經濟增速放緩、后勁不足、環境污染嚴重等現狀,我們在反思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基礎上作出了相應的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努力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為了更好的貫徹執行生態文明教育,加強人們對生態文明理念的自覺踐行性,我們需要加強生態文明教育。高校作為提高高校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渠道,擔負著培養高校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任務,因此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針對性的提高高校生對于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知水平,讓其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體系,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踐行生態文明建設活動,有效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3.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是促進大學生自我成長和全面發展、融入社會的內在要求
當前高校學生大多為“90后”、“95后”,一方面他們中的大多數個性鮮明、追求自由和平等、愛護自然環境、尊重每個生命個體,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在社會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下過于急功近利、缺乏基本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而高校作為高校學生融入社會的一個橋梁,有必要對其進行包括生態文明教育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其自覺提高自然生態意識和思想道德修養,讓其意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人類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性,讓其自覺樹立起生態義務感、承擔起社會責任,從而更好的實現全面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2 加強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應用
1.立足于生態文明理念與教材的結合點,加強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在課堂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作為培育高校生思想道德修養的第一課堂,其授課內容直接關系著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從多個角度將生態文明理念與教材相結合,使其在潛移默化中自覺樹立起正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為了使高校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生態文明理念,我們應該注重收集生態文明教學案例,充分運用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人類文明進程、生態破化、環境污染等多個角度,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不同授課模塊,通過專題講解、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使高校學生對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思想政治理論加以理論分析,使其自覺接受并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樹立并承擔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將我國建設成美麗的生態中國。
2.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學方式創新中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生態文明教育資源應用的有效途徑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大多依然沿用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口授式的方法實施填鴨式教學,加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的枯燥性,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上課學習氛圍薄弱,很多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從頭睡到尾或者一直低頭玩手機,因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須加以創新、改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運用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其課堂參與度,使其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比如,情景教學法,能夠使高校學生在生態文明教育資源的應用中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讓其了解生態文明教育資源的整個過程,并在此情景重塑的過程中使學生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主動分析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對策,提高其課堂參與程度,循序漸進的提高高校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在情境重現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的生態文明理念,從而提高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在課堂中的應用實效。
3 總結
生態文明建設在當前社會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生態環境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加以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應該與時俱進,將生態文明教育吸納進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體系中,同時積極應用生態文明教育資源,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高校學生生態文明理念的培養重任。
參考文獻
[1]馮之浚.科學發展與生態文明[J].中國軟科學,2013(8):7--16.
[2]江灶發.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118--119.
[3]丁林.略論高校生態文明意識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