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斌?石永強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加,我國的科技水平也日益提高,如今現代建筑所配備的用電設施越來越豐富,電氣線管的功能由供照明使用演變到供電視、電腦、電話等大電器使用。由于用電容量越來越大,電器管道的敷設技術也越來越復雜,這對于電氣施工工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電氣施工與給排水和暖通等專業的施工在很大程度上有著相互影響,因此這就意味著“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電氣施工過程出現問題,輕則影響建筑用電,重則引起火災。
關鍵詞:建筑電氣;布線系統;管線敷設安裝
1 建筑電氣布線系統管線敷設安裝施工準備
1、材料要求
對絞電纜和光纜型號規格、程式、形式應符合設計的規定和購銷合同的規定。電纜所附標志、標簽內容應齊全、清晰。電纜外護套須完整無損,電纜應附有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并應附有本批量電纜的性能檢驗報告(注:電纜標志內容:在電纜的護套上約以lm的間隔標明生產廠廠名或代號及電纜型號規格,必要時還標明生產年份。標簽內容:電纜型號規格,生產廠廠名或專用標志,制造年份、電纜長度)。管道采用水泥管塊時,應符合郵電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YDJ39一90)中相關規定。
金屬線槽及其附件:應采用經過鍍鋅處理的定型產品。其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線槽內外應光滑平整,無棱刺,不應有扭曲、翹邊等變形現象,并應有產品合格證。各種鍍鋅鐵件表面處理和鍍層應均勻完整,表面光潔,無脫落、氣泡等缺陷。
接插件:各類跳線、接線排、信息插座、光纖插座等型號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其發射、接收標志明顯,并應有產品合格證。配線設備,電纜交接設備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光電纜交接設備的編排及標志名稱應與設計相符。各類標志名稱統一,標志位置正確、清晰。并應有產品合格證及相關技術文件資料。
電纜橋架、金屬橋架的型號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金屬橋架鍍鋅層不應有脫落損壞現象,橋架應平整、光滑、無棱刺,無扭曲、翹邊、鐵損變形現象,并應有產品合格證。
2、主要機具與測試設備
(1)煨管器、液壓煨管器、液壓開孔器、壓力案子、套絲機,套管機。
(2)手錘、鏨子、鋼鋸、扁銼、圓銼、活扳手、魚尾鉗。
(3)鉛筆、皮尺、水平尺、線墜灰鏟,灰桶,水壺,油桶,油刷,粉線袋等。
(4)手電鉆、臺鉆、鉆頭、射釘槍、拉鉚槍、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5)測試儀表和設備、萬用表,搖表,光時域反射儀,噪聲測試儀,場強測試儀,電橋,網絡分析儀等。
3、作業條件
結構工程中預留地槽、過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數量均應符合設計規定。交接間、設備問、工作區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內裝飾工程完工,地面、墻面平整、光潔,門的高度和寬度應不妨礙設備和器材的搬運,門鎖和鑰匙齊全。設備間鋪設活動地板時,板塊鋪設嚴密豎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許偏差不應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動地板防靜電措施的接地應符合設計和產品說明要求。交接間、設備間提供可靠的施工電源和接地裝置。
2 建筑電氣布線系統管線敷設安裝技術應用
1、金屬管線敷設
導管及其附件明敷設時表面除銹并刷防銹漆,暗敷設在現澆混凝土中的管子之間連接或管子與分接盒連接,應用鍍鋅直徑4毫米的鍍鋅圓鋼鐵線電焊焊接,焊接長度不小于鍍鋅圓鋼鐵線直徑的4~6倍。鋼管的內壁要圓滑、無堵塞、無漏洞,鋼管應做破口處理,以防止毛刺。導管彎曲處角度應大于90度,導管的彎曲半徑,明敷設時不得小于管子直徑的6倍,暗敷設時不得小于管子直徑的10倍。暗敷設在鋼筋混凝土板內的導管,應在底板筋布設完后進行導管敷設。明布在墻上的固定導管,管徑在20毫米以下時,管卡與管卡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1.5米,管徑在40毫米以下時,管卡的距離不應大于2.5米,管徑超過40毫米時管卡不應大于3.5米。導管敷設完后系統應連接一體,并做接地(PE)或接零(PEN)。
2、PVC塑料管敷設
PVC塑料導管敷設基本上和鋼管敷設要求相同,所用的附件應是PVC制品。筑導管直徑不得超過板厚的1/3,管子保護層厚度不小于15毫米。 龍網 拉傷導線,管子連接要緊密,嚴禁管子直接對口焊接。 WWW.1ZH2、鋼管之間的連接應采用套管或絲接,套管長度不應小于套管直徑的2倍,UL導管表面除銹不能刷防銹漆,埋地導管表面除銹應刷瀝青防腐處理。 ONG.CO2、PVC阻燃塑料導管,由于抗沖擊性能差不易橫穿預制板面敷設,在敷設時應充分利用板縫、現澆板帶或沿圈梁繞形到分接位置。敷設在現澆混凝土板面的PVC阻燃塑料導管,應在底板筋布設完后進行導管敷設,管線走向應取捷徑直接到分線盒。PVC阻燃塑料導管之間的連接,在兩管頭表面刷PVC膠后采用PVC附件兩通進行連接。
3、分線盒的裝設
線路管線過長時,按下列要求裝分線盒:
(1)管子全長超過20米且有一處彎曲時;
(2)管子全長超過12米且有兩處彎曲時;
(3)管子全長超過8且有3處彎曲時。柱子或墻體在同層完成,為了便于穿線與維修不得將分線盒裝設在樓板底面。當管線經過建筑物伸縮縫時,為防止基礎不均勻沉降,損壞管子和導線,線盒外口與墻面打底找平厚度一致,系統管線必須入盒。嚴格規范裝設分線盒,不得隨意增設分線盒。墻面分接盒過多,線路接點越多,故障率越高,不僅影響室內美觀而且造成工程成本增加。
4、纜線敷設
纜線布放前應核對型號規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定相符。纜線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纜線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標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3~6m;工作區為0.3~0.6m;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10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布放纜線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敷設暗管直采用鋼管或阻燃硬質(PVC)塑料管。布放雙護套纜線和主干纜線時,直線管道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彎管道為40%~50%,暗管布放4對對續電纜時,管道的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預埋線槽宜采用金屬線槽,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40%。光纜與電纜同管敷設時,應在暗管內預置塑料子管,將光纜設在子管內,使光纜和電纜分開布放,子管的內徑應為光纜外徑的1.5倍。建筑群子系統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墻壁明配管(槽)或暗配管(槽)敷設電纜、光纜施工技術要求應參照郵電部《市內電話線路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電信網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暫行技術規定》的相關規定執行。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世界己進入信息時代,現代化的建筑物不斷涌現。作為現代化建筑物的關鍵部分和基礎設施之一的電氣布線系統,已經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輔助工程,它是智能化建筑物連接各自動化系統的各類信息必備的基礎設施。多年來,發達國家中在建筑物中廣泛采用綜合布線,大大加快了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我國也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在建筑電氣布線中應做好各項管線敷設安裝工作,只有這樣全面提升建筑電氣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谷山.淺析建筑電氣布線系統管線敷設技術[J].科技資訊. 2009(19)
[2]陳琦.針對建筑電氣布線系統管線敷設安裝技術的探析[J]. 城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