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嘉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對我國文化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為了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構建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確認識價值取向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通過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問題的研究意義進行分析探究,并相應的提出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價值取向問題;分析探究
在當今國際社會發展中,文化產業是促進全球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各國家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都非常注重文化產業的發展,其中較為發達國家中的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而發展中國家也在緊追不舍,各個國家的文化產業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其自身的重要價值取向。文化經濟作為經濟與文化逐漸融合發展的產物,文化產業是其突出、典型的表現形式。所以,要想大力發展中國文化產業,必須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這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問題的研究意義
中國文化產業的價值取向問題一直是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和方向。文化產業是一個系統而又復雜的社會現象,近年來由于文化產業發展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其政治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以及思想價值的實現[1]。這些問題和現象的存在,會阻礙文化產業在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建設中的價值引導作用的有效發揮。在社會群眾不能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價值觀、思想觀的發展背景下,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的很難實現繁榮和蓬勃的發展。所以,加大對中國文化產業的價值取向問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一方面,可以有效抵制西方發達國家中一些錯誤思想的影響,有利于增強中國文化發展的軟實力,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不動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我國的文化體制不斷改革和深化,實現文化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2 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
(一)堅持科學理論思想的指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展的重要思想,在我國歷史發展中帶領著我們不斷取得勝利,一直引領著我們走向新的征程。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取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法論,它不僅是我國發展中的重要指導思想,同時還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進步的指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有與其相適應的思想,而且這個思想就是統治階級的在意識方面的具體表現。現階段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要想確保其價值取向的正確性,就需要堅持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并進行穩固,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2]。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建設的核心內容,可以引導文化產業發展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中國共產黨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在價值體系的多元化發展中,我們應該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作用,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尤為重要。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的指導,讓我國在發展前進中保持正確的方向,克服外界因素的影響,有效解決文化產業在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注重主流意識形態在文化產業的價值取向方面的主導作用
主流意識形態對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的選擇和發展具有著重要的規范和指導作用。主流意識形態就是國家在各項政策方針的制定中的思想基礎,它不僅可以引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文化價值取向,同時還可以維護國家政治的穩定發展。首先,要堅持將黨的理論思想體系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發展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在經過多年的實踐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思想體系。中國共產黨不斷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開拓創新發展,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對理論思想體系進行完善和改進,實現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穩定發展。所以,在信息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必須要堅持黨的理論思想體系對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指導作用,從而正確引導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的可持續健康發展[3]。
其次,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發展中要注重意識形態的引領和主導作用,讓主流意識形態逐漸整合和引導非主流的思想,進而逐漸形成促進整個社會共同發展的指導思想,有效促進中國精神家園的建設和發展[4]。再次,要轉變和優化教育宣傳方式。在利用主流意識形態引導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的實踐過程中,要堅持其正確的導向,選擇那些較為可靠、真實的教育宣傳內容,防止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發生偏差。此外,還要創新教育宣傳模式,轉變以往的口號式、模式化的宣傳傾向,改變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宣傳內容的全面性、創新性、針對性,增強教育宣傳內容的科學性和靈活性。最后,在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的發展和引導中,應該防止主流意識形態出現泛化、淡化、絕對化的現象。例如,學校對思想教育的逐漸弱化、大眾傳媒發展的無序性、文化產品質量的參差性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主流意識形態。
(三)推動文化體制的全面深化和改革
不斷促進文化體制的全面深化和改革,有利于為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文化體制可以有效體現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關系方面的制度性,是國家在文化管理職能方面的重要體現。如果想要全面深化和改革文化體制,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努力[5]。第一,要保證各個時期內文化體制的深化和改革與我國黨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重心具有一致性,這樣才能實現文化體制深化和改革的有效、順利進行。第二,要切實進行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創新,解放文化的生產力,促進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第三,在文化產業實現社會效益的基礎之上,對那些不適合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進行調整和完善,不斷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各種需求。在文化體制進行改革過程中,要努力協調好發展、改革、穩定等方面的關系,加強試點工作,逐步深化,穩步推進,促進文化體制改革的順利展開。第四,正確處理改革中的區別對待方面的問題。對經營性和公益性的文化事業進行區別的對待,不僅要建立完善的文化服務體系,同時還要促進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多層次、多樣性需求。
(四)正確發揮政府和黨的引導職能
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建設的領導核心,同時也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領導核心。隨著文化事業的多樣性和多元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黨領導作用的發揮難度。一方面,黨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要積極制定科學的指導方針和政策,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實現黨引導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發展的重要目標[6]。另一方面,黨還要做好文化產業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和思想教育宣傳工作,為文化產業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切實有效的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此外,還要重視文化管理方面的人才選拔工作,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組織職能。同時,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監管職能以及決策職能等也在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3 結論
總而言之,中國文化產業的價值取向問題一直是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和方向,加大對中國文化產業的價值取向問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如果想要解決文化產業價值取向的問題,就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注重主流意識形態在文化產業的價值取向方面的主導作用,并且還要弘揚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確發揮政府和黨的引導職能,推進文化產業的不斷深化和改革,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傳倉.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116-122.
[2]李潤沛. 當代中國多元文化視域下人的價值取向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9.
[3]祖令.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價值取向問題探討[J]. 現代商業,2015,34:57-58.
[4]伍賀.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問題論述[J]. 經營管理者,2016,12:345.
[5]梁躍民.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D].中共中央黨校,2004.
[6]章碩.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問題思考[J]. 山西青年,2016,05:2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