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庫”區歷來是國家扶貧的重點地區,百色作為一個集老、少、邊、窮、石(大石山區)、庫“六位一體”的特殊地區,其扶貧任務是非常艱巨的 。庫區移民扶貧是扶貧工作中非常特殊的群體,不僅影響著水利樞紐工程的發展,也影響著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百色應集中力量,更新理念,不斷用改革開放的成果去支持庫區移民扶貧工作,加快百色脫貧致富的速度。
關鍵詞:廣西庫區;百色庫區;庫區移民;庫區扶貧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老區精神與老少邊地區發展研究中心一般項目——百色市異地扶貧移民搬遷調查研究,項目編號:LQ15B16,批準文號【2016】89號。
1 庫區移民扶貧的現狀
百色,總面積3.63萬平方公里,是廣西內陸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作為水庫移民區,該地區有384座水庫,移民總數達到41萬人。其中有百色水利樞紐等八個國家和自治區中大型水利工程,百色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項目,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之一,被列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標志性工程之一。該工程共移民近3萬人(推算至2005年為27018人),2006年投入使用,對帶動右江革命老區脫貧致富,保障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地區在庫區移民扶貧工作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發展速度慢等問題。
1.百色水利樞紐工程反貧困的成績
百色水利樞紐工程投是一座綜合型的大型水利樞紐,以防洪為主,兼顧發電、灌溉、航運、供水等,投入使用以來為該地區的脫貧致富做出了重要貢獻。具體體現在兩大方面:
1.1降低水旱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百色歷來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發的地帶。據統計1950—2000年期間,百色地區共發生特大水澇災害50余次、旱災110余次,如,1972年靖西發生的最大水災,農田被淹10.9萬畝,僅上半年損失118.8萬千克糧食;1957年田林旱災,1-5月未下透雨,導致全縣小麥359公頃、豌豆1556公頃失收75%.春玉米枯死50%。呈現出無年不災的現象,給當地帶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百色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本地區及整個桂西一帶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危害。
首先,可提高這一帶的防洪能力。該工程水庫總庫容為56.6億立方米,預留防洪庫容為26.4億立方米,“可防御20年一遇洪水標準的南寧市防洪堤,可使南寧市的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使右江沿岸的百色、田陽、田東、平果、隆安等五縣市基本免除5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災害。這大大提升了該地區的防洪能力,降低了洪災的危害。
其次,提高了供水灌溉的能力,降低了旱災帶來的危害。百色市旱災頻發區。據統計,建國以來每年都有大的旱災發生,旱災面涉及到全市每一個縣區,農作物減產嚴重,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帶來的很大的損失。水庫建成后,可為壩址下游的右江盆地農業灌溉及下游沿岸城鎮、工礦企業的生產、生活用水提供水質、水量、電量保證。可擴大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積15.61萬畝,增加丘陵地的水果灌溉面積11萬畝,保證灌溉面積增至58.4萬畝,擴大自流灌溉約3400畝。這大大降低了含在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危害,為本地區的脫貧致富提供了基本保障。
1.2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該工程的建成為移民地區乃至整個廣西的脫貧致富都帶來了非常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這主要體現在:
首先,為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提供了電力保障。百色水電站平均年發電量為17.01億度,可承擔廣西電網的部分調峰任務,枯水年調峰電量占電站年發電量的64%以上,解決了地區經濟發展所需的工業和民用用電。
其次,為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提供了交通保障。該工程大大的改善了百色地區的航運條件,使“百色至田東河段通航300噸級船舶,達到五級航道標準、田東至南寧河段通航500噸級船舶,達到四級航道標準”。“要想富先修路”航運能力的提升,加快了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脫貧致富的步伐。
最后,提高了庫區移民的收入,使移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2006年水庫建成以及《百色市移民后期扶持發展規劃》的實施,極大的提高了庫區移民的收入。國家直補中大型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7億多元。“十二五”期間,全市水庫移民項目投資5億多元,基礎設施投資4億多元,培訓勞動力20000余人。這不僅增加了水庫移民收入,也改善了水庫移民群眾的居住和生產生活條件,使水庫移民共享了改革發展成果。
2.百色水利樞紐庫區移民地扶貧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百色庫區移民地扶貧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該地區依然還有貧困水庫移民近3萬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地理環境的限制
庫區地形多屬于山區和丘陵,經濟普遍落后。這無疑給開發性移民土地安置和脫貧致富帶來很大的難度。
2.2庫區移民扶貧模式單一
歷年來,當地政府一直在為庫區移民地的扶貧做努力,雖有成效,但對于整個脫貧致富的大目標而言還是不夠的,這和扶貧模式的單一是有密切關系的,目前該地區所采取的扶貧模式主要還是農業扶貧。要想加快脫貧的步伐就必須要采取多元化的扶貧模式,如,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只有這樣才能將地區地理等方面的劣勢降到最低,從而加快實現全面小康的步伐。
2.3庫區移民文化水平較低
在百色庫區移民的群體當中,90%的是農村移民,而這其中,文盲半文盲的比重是很高的,這說明庫區移民的整體文化水平是很低的。而這也大大影響了庫區移民的“造血”能力。所以,我們必須要在以后的扶貧工作中以培養移民群眾自我“造血”為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
2.4基礎設施落后,耕地嚴重不足
百色水利樞紐工程共淹沒土地150300畝,涉及2縣9個鄉鎮近2萬人,且被淹土地多為土質肥沃,較易灌溉的。而移民之后,據統計,已建和在建的32座大中型水庫移民人均擁有耕地0.87畝。這明顯少于當地農村居民。耕地的不足給移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對移民群眾的脫貧致富是嚴重不利的。
在基礎實施建設方面,庫區移民地基礎設施還很落后,不健全,基本都存在農業現代化水平低、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衛生醫療保障不足等問題。
2 新時期庫區移民地扶貧的途徑選擇
就庫區移民扶貧而言,解決貧困的扶貧模式選擇非常重要。為更好更快的實現該地區脫貧的任務,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多渠道的經濟發展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扶貧模式。根據已有的扶貧經驗和本地實情,以下幾種途徑具有指導意義。
1.旅游扶貧
旅游扶貧是指通過開發貧困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興辦旅游經濟實體,使旅游業形成區域支柱產業,實現貧困地區居民和地方財政雙脫貧致富。百色水利樞紐庫區擁有較好的旅游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整合這些旅游資源,形成集中主題旅游模式。
1.1鄉村休閑旅游主題
百色水利樞紐庫區很多移民新村都具有較好的鄉村文化,如“農家樂”。近年來平圩移民新村已通過這種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11年該村實現旅游總收入300多萬元。我們應將這種成功的經驗推廣到所有貧困的移民新村,加快扶貧速度。
1.2文化旅游主題
百色是一個極具文化特色和文化市場價值的地區。如老區文化(百色起義)、少數民族文化(壯族文化)、邊疆文化(中越邊境)、庫區文化等。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加以整合形成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模式,吸引國內外游客來體現當地文化,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2.教育扶貧
教育扶貧是所有扶貧模式當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扶貧模式。上到國家下至鄉村,要想實現從貧窮到富裕的徹底轉變,就必須要依靠和重視教育扶貧。百色之所以成為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域之一,歸根結底就是教育落后。目前,在百色水利樞紐庫區移民地的扶貧中,當地政府已經開始在教育方面做努力,比如,組織培訓貧困地區群眾致富能力等。但僅此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要形成一個從學前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扶貧體系,只有這樣,群眾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提升,才能實現徹底脫貧。
3 結語
百色水利樞紐庫區移民地經濟發展基礎差,特殊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加大了脫貧致富的難度。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幫助下,該地區經濟有所提升,但徹底的擺脫貧困,達到全面小康水平還任重道遠。本文通過對百色水利樞紐庫區移民地扶貧的思考,對該地區后期的扶貧做了一下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陸墑瑤,吳珍琦.我市水庫移民精準脫貧工作的思考[N].右江日報,2016-7-26.
[2]韋韡.廣西庫區移民精準扶貧工作的思考[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5,(3).
[3]楊年珠主編.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廣西卷[M].北京: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4]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zmslgc/2008-05/12/content_15165431.htm.
[5]http://www.gxzj.com.cn/news.aspx?id=15990.
作者簡介
謝永林(1990-),男,碩士,百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區精神與老少邊地區發展研究中心教師,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