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民族國家在世界上占據絕大多數,民族之間的交流更是越發的方便。但伴隨的民族問題也就會越發突出,多民族國家如何進行民族社會整合以及制定取向什么樣的價值目標的民族政策是社會整合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民族;社會整合;價值取向
當今國際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是多民族的國家。全球化更加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交流,也同時為各國家不同的人群接觸提供了便利。現代社會不僅僅有不同的民族,還有功能各異的社會組織共同構成了復雜多元的社會。和諧的民族關系已經關乎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進行有效的社會整合對民族融合各民族繁榮發展有積極作用。
1 多民族國家與社會整合的涵義
(一)多民族國家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多民族國家理解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民族共同組成的國家。廣義的民族國家包括單一的民族國家和多民族國家,而狹義的民族國家就只是指單一民族國家。
對民族國家概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作為當今世界國際社會主體的民族國家,它的職能主要是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構建,在國際交往中維護自身安全,保護并強調自身所代表的人群的利益,所以此時的民族國家應稱為主權國家。另一方面,作為自身統治區域內的最高權威,民族國家的職能又主要是建構一個高效民主的國家機器,管理社會事務,促進經濟發展,協調社會關系,保障社會同質化的發展方向,維護社會穩定,強化社會各階層各群體的國民意識,"因為此時的民族國家強調國家權力和國民性相結合這一基本特征,所以應稱之為國民國家"。現代民族國家就是主權國家和國民國家的統一。中國在憲法中也明確規定自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二)社會整合
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并不是單一的民族國家,而是在國家內部各個民族在人口上、資源占有上還有其文化方面都存在差異。社會整合是指調整或協調社會中不同因素的矛盾、沖突和糾葛,使之成為統一的體系的過程或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中相離而有關系的單位,通過相互順應,遵守相同的行為規范而達到團結一致,形成一個均衡體系。
2 多民族國家社會整合的途徑
作為多民族國家在社會整合上會更加的凸顯復雜性,但是從各個國家整合的經驗來看主要有公民教育、大眾傳媒還有社區建設的幾個途徑。
(一)公民教育
首先,促進國家認同。自從國家的誕生開始,公民教育就對國家認同沒有松懈過,在學生的相關課程上就會有關于國家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如國歌、國旗、國徽、法律還有我們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等等。
其次,促進民族認同。民族認同不僅是對本民族的認同,而且還包括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如少數民族不僅僅對自身的民族有認同感而且還需要對中華民族有認同感。在我國,主要是培養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只有對國家產生情感上的依賴和信任,各個民族成員才會有屬于這個國家的歸屬感。
(二)大眾傳媒
首先,進行價值導向。廣播、電視、報紙等的媒體,都是由國家嚴格把關的。在大眾傳媒傳播消息的同時是一個選擇的過程,也是將一些文化價值進行傳播和影響。我國的傳媒就發揮著傳達思想、對公共意識凝聚的作用,通過大眾傳媒的引導,加深了各民族成員的民族認同和愛國主義情懷。
其次,協調社會關系。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有其有利還有其有害的一面。現代社會電子媒體的發展會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詆毀我們的政府以及傳播一些謠言,還有西方國家借助網絡進行文化滲透,這些都需要國家對網絡及媒體進行嚴格監督,我們在認識到大眾傳媒有助于了解民族彼此文化習俗加深互相了解的同時要加強對其的監管力度。
(三)社區建設
首先,促進成員的交流。社區建設會給社區成員提供一定的生活娛樂空間,成員會對所在社區產生認同感。社區各族成員會建立新的社會關系,形成新的社交網絡,同時會培養一種寬容的心理,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
其次,促進文化融合。社區不僅是生活和娛樂的空間,而且是文化整合的場所。在相同的居住場所,有著相同或者掌握幾門簡單交流的語言,那文化的傳播和融合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完成。
3 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政策和價值取向
對于一個多民族國家來說,國家的民族政策是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的,而且在國家政策中處與非常突出的位置,這是由于多民族國家的民族關系的復雜性所決定的,就如我國的民族政策就是寫進憲法總綱里面的。
民族政策是指國家或政黨為了處理民族關系或者是民族之間的矛盾沖突而制定的準則。它一般是以國家的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國家的行政權力還有機構來實現。民族政策是進行民族整合的一個工具。
縱觀世界,民族政策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積極的民族政策就如民族平等、民族團結還有民族發展的政策。消極的就如種族歧視、種族隔離政策等。從民族政策的內容來看,可以分為政策原則和政策措施。政策原則一般就是指在民族工作中必須要遵循的大政方針,就像我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措施就更為具體,如在民族自治地區實行的對民族生升學、就業方面的具體規定等。
價值取向對于民族政策而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所謂的民族政策價值取向,就是指民族政策主體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念或者價值標準在制定民族政策是所做的出的目標指向,是構成民族政策的內在本質。
多民族國家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取向于國家的統一和發展。這樣民族政策的制定就將國家的統一和發展作為解決民族矛盾和沖突,處理好民族關系問題的目標。第二,取向于主體民族的利益。多民族國家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是一樣的比例,而是有人數占多數的,在整個國家占主體地位的民族。具有這樣的價值取向的民族政策常常將主體民族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并且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措施在保證主體民族的利益,但是少數民族的利益就會被有所忽視,其實這樣一來反而會使得主體民族的利益受到影響。向美國的民族隔離政策就屬于這樣的情形。第三,取向各個民族的利益。以這樣的價值取向來制定民族政策,是在承認各個民族保持自己文化還有傳統的合理性,尊重各民族的利益要求之下來制定民族政策的。這樣一來就會對各個民族都給予重視,并且把各個民族相處關系上的融洽和和睦作為政策制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政策問題、確立政策目標和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就以上面的標準作為基本點。這樣一來不僅僅滿足了各個民族的利益需要,而且還會保證各個民族之間的和諧和團結,也為國家的穩定繁榮發展給予了極大的保障。第四,取向于弱小民族的利益。具有這樣的價值取向的民族政策,其實是對弱小民族有著極大的同情心的,制定政策是幫助弱小民族發展,提升弱小民族的發展水平,以積極的政策來滿足弱小民族的利益需求,這樣的做法也有可能會犧牲部分民族的利益來幫之弱小民族,但是其終極目的還是為了維護穩定和民族和諧相處。
多民族國家的社會整合目的是實現民主化,而且要使大多數人尤其是少數民族覺得在各方面沒有收到差別對待覺得是比較公平的,在社會上要尊重多樣的意見和建議,在制定政策的時候要充分接受公民的意見并且要得要民眾的支持,這樣才能提高人民對多民族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參考文獻
[1] 曹泳鑫.從現代化的全球推動看民族國家關系的發生與發展[J]國際觀察.1999(3).
[2]安東尼·奧勒姆.董云虎等譯.政治學導論[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14-135.
[3]趙明玉.法國公民教育評述[J]外國教育研究.2004(6).
[4邱麗艷,王艷玲.多元文化背景下澳大利亞公民教育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教育科學.2009(2).
[5]高永久.民族社會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10:245-246.
作者簡介
李端(1986—),女,漢,四川都江堰人,碩士,阿壩師范學院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工商企業管理與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