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瑩
泰國國立發展管理學院
互聯網視角下商業銀行業務外包初探
梅瑩
泰國國立發展管理學院
在互聯網金融持續蓬勃發展的今天,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地位受到極大沖擊。這種創新型商業模式為銀行業務的發展帶來了挑戰。為應對這一挑戰,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更需要集中精力發展自身優質核心業務,同時又要積極緊隨互聯網金融這一潮流。這就需要把非核心的、新興的創新型的業務外包給更專業的機構以提高銀行的競爭力。外包業務也為銀行成本的節約、效率的提高、共贏發展的實現提供了條件。本文以互聯網金融熱為背景,研究銀行外包的總體趨向以及問題,并提出淺顯的解決對策。
銀行外包;互聯網金融;風險
2013年,是大多數人眼中的“互聯網金融元年”。這一年,為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推動網絡金融模式的創新,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隨著技術的成熟、政策的支持,第三方支付、余額寶、人人貸、阿里金融等互聯網技能模式異軍突起。截止2015年6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3.59億,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達53.7%。同時,手機支付的用戶規模也已達到2,76億。這就削弱了銀行作為傳統支付中介的地位。建立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已經迫在眉睫,但是商業銀行本身對于信息化,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明顯不足,需要和專業技術公司合作或者將業務整體外包以提高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降低成本的同時能夠緊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大潮,不至于滯后或掉隊。
(一)市場環境的變化,由技術引發的互聯網金融的興起
隨著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社交網絡、大數據處理、云計算等的發展,以技術為支撐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隨之興起。與商業銀行的較高準入門檻不同,互聯網金融具有大眾性,大眾可廣泛參與并自由分享信息,準入門檻較低。這就使得互聯網金融業在短期內積聚了大量個體客戶和中小微企業,極大的滿足了市場的需求。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的方便快捷,使它們成為大眾日常支付的首選方式。“余額寶”的推出不僅帶來了高收益的理財方式,還節省了人們管理資產的時間,一舉兩得,備受歡迎。這些新興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衍生,使得金融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銀行的生存發展受到嚴峻挑戰。
(二)獲得外部資源,探索新的生存和利潤增長空間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特別是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平臺的創立,使得網絡支付和理財成為可能。同時這些平臺也吸引和掌握了大量的客戶信息,并為其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使得客戶與銀行的直接接觸減少,忠誠度降低。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型商業銀行不具備自主研發的條件。在效率優先、效益為重的原則下,銀行不可能各方面自主化。通過外包,運用外包商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把價值鏈中的劣勢環節轉換為優勢環節,從而趨利避害,實現新的與市場接軌的增長。
(三)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的需要
業務外包可以使商業銀行不用過多關注分支出去的業務,只需集中注意于自身管控的項目,把資金集中開發自控項目,使核心項目發展壯大。集中有限的資源,用于企業擅長的領域,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無需過于擔心外包業務,借助外力,使企業整體發展。從而能夠確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更多優勢從提高現有競爭力。
ITO—信息技術外包,主要是將銀行的IT業務外包,一直是商業銀行外包的主流。但近年來,由于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擴大,銀行開始轉變思路,逐步實踐BPO—業務流程的外包,即將整個運行系統外包,通過將業務流程整體外包給金融外包商,來實現雙方共同把握市場和業務機會。但是,僅將業務外包停留在BPO階段是遠遠不夠的,KPO—知識處理外包是銀行外包業務發展的新趨勢。隨著競爭的加劇,新興金融競爭產品的涌現,都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儲備來應對挑戰成為必然。這就需要銀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將研發環節等外包給具有專業技能的科研機構來完成競爭。現階段,我國銀行外包主要停留在ITO和BPO階段,也有一些對KPO進行嘗試的銀行,但總體還不成熟,仍停留在比較初期的階段,發展空間很大。下圖為近幾年商業銀行開展的具體外包活動。
1、外包服務供應商選擇不當造成外部客戶風險
外部客戶風險是指承包商不具備相應資質和條件,以及承包商人員素質不符合商業銀行外包業務所需要求而引起的風險。雖然招行在IT或銀行卡業務等外包業務中,對承包商做過細致的考核,但是難。
表1 國內商業銀行業務外包部分項目
(一)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在外包業務中首先體現為銀行與承包商之間的合同條款不完善,存在漏洞,委托事項與權責劃分不明確,從而導致出現糾紛時很難劃分是何方的責任。如果出現第三方發生損失的情況,商業銀行也需賠償。其次,銀行與承包商權責不明,容易被缺乏職業道德的承包商利用條款的漏洞,超越權限代理或者無權代理,這會導致銀行出現無必要的損失。
(二)銀行內部產生的管理風險
內部管理風險首先表現在商業銀行外包業務相關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能對從事外包業務的員工進行很好的監督與管理;其次,外包相關條款不完善,在對外包業務入場管理和監督時很難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最后,外包業務相關制度不完善,會導致突發事件或重大風險時銀行無法應急處理,從而影響銀行的聲譽。
(一)提高外包服務商準入的門檻,慎重選擇合適的外包服務商
在選擇外包服務商時,應對承包商進行全面、細致、科學、合理的評估。從承包商的從業資質、外包業務技術能力、公司員工的業務能力、業務操作和控制能力、經驗的豐富性、經營業績的穩定性、信譽的好壞等方面全面了解承包商,從而盡量規避因選擇外包服務商不當而帶來的風險。
(二)對外包業務操作流程進行監管,同時規范并完善外包業務合同簽訂流程
在外包業務中要嚴格按照外包業務合同條款及制度辦理外包業務,明確外包合同流程的各個環節,不論是銀行還是承包商都要嚴格遵守外包合同中各個流程的規定,不允許漏掉任何一個環節,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同時,對外包流程進行監管還可以避免合作方利用各個環節的漏洞,蓄意擴大自己的業務范圍,從而威脅到銀行的利益。
(三)國家應盡快完善銀行業外包業務的相關法律法規
國家應盡快完善銀行服務外包配套法律框架,明確商業銀行以及外包商之間的權利義務,保證商業銀行外包業務的順利進行。同時,政府也應改善外包市場現狀,完善外包市場基礎設施,保證商業銀行外包市場健康發展。
[1]楊大楷.中國開展銀行業務外包的研究[J].經濟問題,2008,(02):81-86.
[2]溫欣.商業銀行服務外包風險來源及防范對策分析[J].價值工程,2013,(02):171-173
[3]劉莉,吳絨.金融外包管理[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86-107.
[4]鄧小勇.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外包研究.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D],2010.
[5]陳瀅.知識轉移視角下BPO中關系對外包績效的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6]袁博,李永剛,張逸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2):66-70.
[7]曹勝.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金融縱橫,2014,(06):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