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凱宏 董安琪 石慧宇
南京師范大學
大學生醫保政策改進與模式創新建議——基于南京各高校調研數據
衛凱宏董安琪石慧宇
南京師范大學
基于大學生醫保已經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現實情況,以江蘇省南京各大高校為調研對象,對各高校的大學生的醫保需求度、參與度、滿意度和現行醫保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改進與模式創新的建議,望能切實保障大學生的利益。
大學生醫保;政策;建議;創新
近兩年,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2008年10月發布的《關于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和2009年4月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明確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相關政策雖然已投入實施,但具體實施效果并沒有得到考證。本文以江蘇省南京各大高校為調研對象,對各高校的大學生的醫保需求度、參與度、滿意度和現行醫保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改進與模式創新的建議,望能改善現有的醫療制度,切實保障大學生的權益。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研我們選取了南京市9所高校,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1份。問卷涵蓋了大學生醫保的普及程度、大學生對大學生醫保的需求度、參與度、滿意度以及現行醫保的實施情況;同時我們也走訪了各高校校醫院以及南京社會保障局以獲得最真實的數據。
(二)數據統計
(三)數據分析
(1)大學生自愿參保程度不高。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參保絕大多數源自家長的要求,自愿參保的僅62%,剩余則持不愿意和無所謂的觀望態度。(2)大學生對醫保的了解度不高。數據表示,大學生了解醫保途徑主要包括宣傳手冊、網絡媒體,校內科普、講座等,但是了解以及非常了解醫保的大學生僅為10%,這說明大學生醫保的宣傳工作收效甚微。(3)大學生身體素質高導致對大學生醫保的需求度不強烈。根據大學生每月平均就醫數以及就醫地點分析,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高,更多小問題通過校醫院和校園周圍的藥店就解決,因而對醫保的了解愿望較低,需求也較少。(4)大學生醫保卡的使用范圍局限,報銷流程復雜。數據顯示,大學生就診偏好更傾向于近地點,如校醫院、校園附近藥店以及社區醫院,然而醫保卡僅能在校醫院使用,這就意味著大學生醫保并不像普通醫保那樣能做到醫保定點。同時,報銷流程繁瑣,報銷時間每年一次,這些都讓學生望而卻步。(5)大學生對醫保的滿意度不高。綜合整個調查數據,只有不到20%的大學生對醫保政策是滿意的,這也說明了大學生醫保政策亟待改進。
在實際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醫保在大病中作用明顯,好評如潮。但是,大病在大學生中發生概率較低,因此大學生醫保還是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大學生對醫保政策的了解意愿低、了解程度不足、滿意度低;(二)學校的宣傳力度不足,校醫院服務水平不高;(三)大學生醫保與居民醫保或新農保交叉重疊;(四)醫保余額流動與透支問題。
(一)加強大學生自愿參保的觀念。大學生自身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積極了解醫保政策、樹立正確保險觀念。由于不重視,一些患有小病的學生更愿意根據自己的醫學常識去附近藥店買些常用藥而非去定點醫院就診,這樣可能錯失疾病最佳治療時間,增加患病風險。所以大學生必須要明白健康要儲蓄、健康要規劃、健康要管理的道理。
(二)提高校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調查發現,好的校醫院和優良的服務水平也是存在的。但更多地是校醫水平層次不齊,就醫時間固定,無法為突發疾病診治。因此,學校應引進相應的醫療設備和高水平的醫務人員,盡力滿足大學生需求。
(三)加強醫保宣傳,優化報銷流程。政府應加強相關政策法律的制定。醫療費的賠付可以選擇由保險公司或社會保險機構與醫院直接進行。各大高校在設計報銷流程時應該以大學生為中心,全面考慮大學生的便利程度,包括準備材料、流程手續、報銷地點、增加報銷時間等等。
(四)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實行醫保的全國統籌。尋找合適的方法使得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保和大學生醫保的范圍和實施均不重疊,平衡兩者關系,努力建立多層次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或者借鑒發達國家的政策——要求大學生全部參加法定醫療保險,以此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保障意識,同時建立恰當的保障制度。
[1]《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2]《在校大學生醫保現狀及建議_楊奕楠》
[3]《我國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研究_孫一》
[4]《國外大學生醫保制度研究》
衛凱宏(1995/1/6 )女,漢族,江蘇,本科在讀,南京師范大學。
董安琪(1995/3/2)女,漢,泰州海陵,本科在讀,南京師范大學。
石慧宇(1996/11/28),男,漢族,江蘇南通,本科在讀,南京師范大學,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