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繼(北京體育大學北京100084;重慶市銅梁區舊縣初級中學重慶402565)
網球發球旋內、旋外動作的運動學分析
□王 繼(北京體育大學北京100084;重慶市銅梁區舊縣初級中學重慶402565)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和數理統計法,探討平擊式發球中旋內、旋外發球間運動學參數差異;上旋式發球中旋內、旋外發球間運動學參數差異。
網球發球旋內旋外
網球發球是一場比賽從開始到結束,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擊球,不受對方影響的技能,此型態實屬閉鎖性技能,因此不受空間、對手等外在條件之影響。過去的研究只針對平擊式、上旋式發球作運動學分析比較,但平擊式和上旋式發球又分為旋內、旋外兩種,故本研究嘗試以運動學的研究方法,針對平擊式發球中旋內、旋外發球之運動學參數與上旋式發球中旋內、旋外發球之運動學參數加以探討,以供廣大網球教練、選手以及愛好者應用與參考。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是以某大學六名優秀男子網球代表隊選手進行實驗測試。這些選手均為二級運動員,且都為右手持拍。

表1 受試者基本資料表(N=6)
1.2、實驗法
本研究是以一部高速攝影機架設于網球場發球區右側矢狀面,距受試者14.5米處拍攝發球動作,一部架設于網球場發球區右側矢狀面14.1米處拍攝拋球高度。本實驗的影片資料利用APAS動作分析系統來進行分析。
2.1、平擊式發球中旋內、旋外發球運動學參數分析
(1)拋球高度。
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拋球高度比旋外發球時拋球高度低(見表2)。拋球的高度與水平位置會影響擊球時機的掌握與擊球力量的發揮。不同的拋球高度使球在擊球點有不同的下落速度,而擊球點不同的水平位置,則會產生不同的發球功效。但不是提高拋球高度就能提升發球品質,重要的是要能夠提高擊球點高度。
(2)擊球點高度。
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擊球點高度比旋外發球的擊球點高度高(見表2)。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的拋球高度較低但擊球點高度卻較高;而旋外發球的拋球高度較高但擊球點高度卻較低。
(3)球拍頭速度。
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球拍頭速度比旋外發球時球拍頭速度高(見表2)。本研究所測得旋內發球的球拍頭速度與El l i ott等研究結果每秒31.0米,相當接近。發球的球速并非由動作有多快或揮拍力量的多寡來決定,而是由擊球時拍頭的移動速度決定,拍速越大,所產生的球速越大。

表2 平擊式發球中運動學參數
(4)球離拍速度。
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球離拍速度比旋外發球的球離拍速度較高(見表2)。
(5)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
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比旋外發球時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高(表2)。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會較大,是因為旋外發球的發球落點與發球位置距離較遠。也就是說當發球者右邊發球時,旋外發球偏向發外角球;而旋內發球方式偏向發中線內角球。因此,當球的落點要加長時,就要減少與水平面的角度。
(6)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線性速度。
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肩關節線性速度比旋外發球時肩關節線性速度低(見表3)。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肘關節線性速度較旋外發球時肘關節線性速度低。由此可得知,從身體近端肩關節線性速度每秒2.39-2.22米,逐漸增加至身體遠端腕關節線性速度每秒8.56-9.66米;而球速也隨著身體末梢(遠端)線性速度之增加而增加。
2.2、上旋式發球中旋內、旋外發球運動學參數分析
(1)拋球高度。
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拋球高度比旋外發球時拋球高度低(見表5)。這可能是個人拋球習慣以及擊球動作不同所造成的。

表3 平擊式發球中肩、肘、腕關節線性速度一覽表
(2)擊球點高度。
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擊球點高度比旋外發球時擊球點高度高(見表5)。

表5 上旋式發球中運動學參數
(3)球拍頭速度。
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球拍頭速度比旋外發球時球拍頭速度高(表5)。這可能是旋內發球時腕關節線性速度每秒8.03± 0.18米比旋外發球時腕關節線性速度每秒7.64±0.24米略快所致。
(4)球離拍速度。
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球離拍速度比旋外發球時球離拍速度高(表5)。
(5)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
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比旋外發球時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高(表5)。這可能的原因是受試者在擊球時手腕下扣較慢,導致旋外發球之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較小。
(6)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線性速度。
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肩關節線性速度比旋外發球時肩關節線性速度低(表6)。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肘關節線性速度比旋外發球時肘關節線性速度高。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時腕關節線性速度比旋外發球時腕關節線性速度高。

表6 上旋式發球中肩、肘、腕關節線性速度一覽表
3.1、結論
(1)平擊式發球中旋內發球之優點是:腕關節線性速度快、球拍頭速度快、球離拍速度快。缺點是:擊球時之肩關節角度小、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大、進球率稍低;
(2)平擊式發球中旋外發球之優點是:擊球時之肩關節角度大、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小、進球率稍高。缺點是:腕關節線性速度慢、球拍頭速度慢、球離拍速度慢;
(3)上旋式發球中旋內發球之優點是:腕關節線性速度快、球拍頭速度快、球離拍速度快、擊球時之肘關節角度大、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大、進球率稍高。缺點是:擊球時之肩關節角度小;
(4)上旋式發球中旋外發球之優點是:擊球時之肩關節角度大。缺點是:腕關節線性速度慢、球拍頭速度慢、球離拍速度慢、擊球時之肘關節角度小、球離拍后和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小、進球率稍低。
3.2、建議
(1)旋內發球之球離拍速度較旋外發球快,建議選手應多使用此種發球方式,但必須多注意擊球點高度的增加,以免造成進球率降低;
(2)選手在訓練發球的時候,要多加強上肢、下肢、腹部、背部肌力訓練,才能將此技術完整發揮,以及減少受傷的機會。
[1]劉卉.網球大力發球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原理[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02.
[2]Elliott,B.C.,Marshall,R.N.,&Noffal,G.J.Contributionsofupper limbsegmentrotationsduringthepowerserveintennis.JournalofApplied Biomechanics,1995,11.
[3]蔣中偉.關于提高網球平擊發球成功率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0,04.
[4]錢永東.網球平擊發球動作的表面肌電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01.
[5]陳光華,高守東.網球左旋發球和右上旋發球技術探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6,06.
G808
A
1006-8902-(2016)-10-ZQ
王繼(1986-),男,土家族,重慶石柱人,任職于重慶市銅梁區舊縣初級中學校;北京體育大學2014級體育教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