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廣 白琳
遠教應強化『工匠精神』
◎姜明廣白琳

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要培養企業工匠精神。何謂工匠精神?它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境界追求,指的是工匠在打造產品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對于如今存在浮躁情緒的企業界來說,工匠精神是一劑改革良方。細細思量,工匠精神只是對企業界而言的嗎?實際上工匠精神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企業改革中,它對全社會來說都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這里也包括了我們遠程教育。遠程教育也有浮躁現象嗎?有的。比如制片,粗制濫造、敷衍了事的頗有;比如建基地,大干快上、重建不重用的頗有;比如工作創新,重視創新行為、不重視創新價值的頗有。工匠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中國的發展亟需這一精神;工匠精神也是一種工作態度,遠程教育的持續發展也亟需這一精神。
遠程教育工作的初衷是“使群眾得實惠,使黨員受教育”,為了達成這一目的,遠程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須恰如其分,產品內容必須精益求精。從大處說,遠程教育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在本質上與其他領域沒有不同。遠程教育要建站點、制片子,教育人、引導人,要做教育黨員的先行官、服務群眾的引導員,就必須強化自身產品和服務質量,落實自身責任和使命。具體來說,遠程教育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在側重上與其他領域又有所差異。
首先,我們需要精益求精、銳意進取的精神,使我們的精神產品不斷臻至完美,不斷超越從前。遠教課件是遠程教育的源頭之水。這些年來,我們分門別類地組織了很多主題,開發了很多課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然而,有些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幾年前開發的課件,往往如今已經沒人記得;如今正在推廣的課件,往往叫好不叫座。這說明我們的課件精品不多,平庸之作消耗了大家的學習熱情,使我們只有庫存卻沒有積累。如今又是新媒體時代,觀眾審美取向和信息傳播特點風云變幻,我們還有一部分課件形式不活、內容不精,沒有傳播潛力,適應不了新形勢。這樣的形勢下我們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敷衍塞責,而要潛心研究、精心準備,認真打造、精益求精,以精品意識做課件。
其次,我們需要注重實效、拒絕浮夸的精神,使我們的服務項目扎扎實實,做一項落實一項,做一樁過硬一樁。我們的工作不乏創新,但近年來卻有著創新很多、實效不彰的趨勢。這是因為我們往往有創新的精神追求,卻缺乏對創新負責的責任意識。有的工作我們創新了,然后因為創新出了風頭,風頭過后創新的效果怎么樣,我們就懶得去過問。這種不負責任的創新其實是一種浮夸風,服務基層是幌子,出風頭才是目的。我們必須將這種漫不經心從思想中徹底根除,以一種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去落實工作,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就像工藝品大師,在完成一件作品后刻上自己的名字,這不僅是為了打品牌打名氣,也是在表達一種對產品質量持續負責的態度。
最后,我們需要不怕寂寞、堅守崗位的精神,使我們的干部專注于工作的精雕細琢,看輕名利的一時得失。遠程教育工作是一個相對寂寞的崗位,由于工作內容對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出成績的難度也相對高一些,因此崗位流動性較差,某種程度上呈現邊緣化。這就需要我們秉持工匠精神,才能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們就像手藝匠人,常年堅守在工作臺前潛心工作,位置不顯眼,形象也不閃光,即使做出了好的產品,人們通常也只是贊許產品,很少會關注生產者是誰。但是,對于一個有著嚴肅工匠精神的匠人來說,他生產的產品使人受益、獲得贊許,他就證實了自己的個人價值,充滿了成就感和滿足感。遠程教育工作中不乏這樣的成就感,我們也應像那些沉醉于精神境界的匠人一樣,沉醉于自己的事業中,孜孜不倦。
如果把遠程教育工作比作一件工藝品,我們就是這件工藝品的創造者和手藝匠;我們要把這件工藝品做得盡善盡美,就必須要有堅守的態度、務實的氣質和追求卓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