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我很小的時候,爺爺會把掉在地上的花生米撿起來,吹一吹或用手搓去外皮,接著吃。我那學醫的爸爸是這樣,搞食品安全的我還是這樣。
你可能聽說過“5秒原則”,說食物掉在地上的時間如果少于5秒就可以吃,因為細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爬”到食物上。這似乎給“不干不凈吃了沒病”找到了“科學依據”。真的是這樣嗎?
“5秒原則”并不可靠
這其實是美國芝加哥一名高中生的猜想,她還因此獲得了2004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早在2006年,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用沙門氏菌做了研究,他們當時用香腸片測試了木頭、地毯和瓷磚三種地面。結果發現,食物掉在地上的時間和沾染細菌的數量并沒有明顯關系,5秒、30秒和60秒的結果是差不多的,這也意味著“5秒原則”并不可靠。
探索頻道的“謠言終結者”節目也做過類似實驗,發現食物掉地上不到2秒鐘就能沾染細菌。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128種排列組合模擬 “食物掉地上”的情形,每種情形重復測試20次,其中包括食物掉地上1秒、5秒、30秒和300秒的效果,結果發現細菌能在1秒內成功占領掉落的食物。
由此可見,細菌的轉移幾乎是立即發生的,就算你有閃電般的手速也沒用。
食物水分和地面平整度
羅格斯大學的研究發現,細菌轉移最重要的因素是濕度和水分,比如西瓜掉在地上不到1秒鐘就可以沾染大量細菌,這是因為它表面的水分很多,而表面干燥的橡皮糖沾染細菌最少。油性表面的影響要比水分小得多,同樣的研究中,面包片和涂黃油的面包片沾染細菌的數量并沒有明顯差異。
不同地面的差別
另一個影響細菌轉移的重要因素是地面的平整度。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平整光滑的瓷磚、不銹鋼表面更容易讓細菌沾染食品。這很可能是因為平整表面可以提供更大的實際接觸面積,而地毯粗糙的纖維表面相對而言更不容易讓細菌沾染食品。
當然,實際情況很可能相反。克萊姆森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食物沾染細菌的數量主要取決于地面的清潔程度。地毯更有利于細菌存活,它的帶菌量可以是普通地面的成百上千倍,因此,食物從地毯沾染的細菌可能比地板更多。
地面也許沒那么可怕
首先,你身邊的絕大多數細菌并不致病,因此沾染細菌的數量并不關鍵,關鍵是別沾上致病菌。好在地面通常比較干燥,而多數致病菌并不喜歡這樣的環境,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人吃掉在地上的食物卻沒有生病的原因。
其次,如果你經常擦地,且經常更換拖布頭(或保持拖布干燥),你家地上的細菌密度很可能比你手上、手機或紙幣上的細菌密度小。如果不經常做清潔,桌面上的細菌也未必比地上少。
最后,人們對“干凈”的判斷也很有趣,比如很多人會撿起掉在自家地上的食物然后吃掉,卻很少愿意在別人家(或餐館)這么做(未必是礙于面子)。
總之,食物掉地上沾染細菌是不可避免的,最佳的選擇當然是不吃,但如果你不介意吃一些無害的細菌,通常也不會有事。需要提醒你的是,如果家里養了寵物或有老鼠光臨,最好還是謹慎一些,因為它們更容易攜帶致病菌乃至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