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川
一直覺得江南的秋季是最愜意的季節(jié),剛剛還是炎炎夏日,兩場臺風(fēng)過后,就是再也熱不起來的秋天了。但是夏也沒有那么快就褪去,江南的秋天是涼爽中帶著溫?zé)岬模幌癖狈剑蝗肭锞烷_始落葉,再沒幾天就是凜冽的冬天。
這點氣候上的不同,在吃食上也有體現(xiàn)。北方入秋沒多久,就可以開始儲存大白菜、芥菜,做各種腌菜,而江南,我們統(tǒng)稱腌菜為“冬腌菜”,顧名思義,就是冬天才腌制的。秋天,我們還不忙著腌菜,最愛腌制各種當(dāng)季海產(chǎn)品吃。
話說,夏末秋初的時候,是梭子蟹最便宜也是最肥美的時候。選臍厚活性好的母蟹,對著陽光看梭子蟹殼的兩角,隱隱透出紅光的就是好蟹,可以選來做咸熗蟹。咸熗蟹這個“熗”字我一直在琢磨是“熗”還是“槍”,后來想想,大概因為腌制時間不需要很久,所以用“熗”可能更適宜。咸熗蟹最難的大概就是挑蟹了,只要蟹買得好,腌制基本不會失敗,因為它就只需要水和鹽,無其他調(diào)味。我喜歡煮一下鹽水,一直加鹽幾乎到飽和溶液,也就是嘗到那個鹽水的味道已經(jīng)快發(fā)澀的感覺,就可以冷卻待用了。腌咸熗蟹唯一的關(guān)鍵可能就是梭子蟹千萬別洗刷,就直接捆了大鉗,放進(jìn)冷卻的鹽水即可。一般冰箱冷藏24小時可以開吃。蘸米醋加一點點姜絲,就是那種又鮮又咸,后味又帶著海鮮奇特的甘甜,極贊。
過了中秋,大閘蟹開始爬上飯桌,我信奉李漁的《閑情偶寄》為食蟹寶典,清蒸為至味,所以大個的湖蟹當(dāng)然清蒸,小個的湖蟹(100克以下的蟹)就做醉蟹咯。類似李漁糟蟹的做法,醉蟹需要黃酒和醬油。有些人喜歡白酒醉蟹,我喜歡黃酒,而且是黃酒中的花雕,取其溫和酒性,不會像白酒一樣刺鼻而奪了大閘蟹的香味;也取其甘甜的口感,比加飯酒少一點澀味。
醉蟹公母均可,母蟹有硬硬的黃,公蟹有糯糯的膏,各有長處,所以一般醉蟹我兩者各買一半。洗蟹的同時,開鍋煮鹽水,再加入足夠多的醬油(生抽、老抽各半)、花椒、大料、生姜、蠔油、白糖,喜歡辣味的可以放點干辣椒,冷卻后加入花雕。大閘蟹洗干凈,略用篩子晾干水分后,先將純花雕倒在即將醉蟹用的可以密閉的容器中,約2厘米的高度,再放入大閘蟹浸15分鐘,讓蟹醉暈,然后倒入冷卻的醬油水,沒過大閘蟹,入冰箱冷藏,5天之后才可以吃。中間最好翻動一次,把頂和底的蟹換個個兒,這樣保證咸味比較均勻。
秋天也是血蚶最肥美的日子。血蚶我最愛的也是生醉的做法:開水中加蔥結(jié)、生姜、黃酒,煮開后,下血蚶略汆10秒鐘(實際上開水略燙一燙是最鮮美的,只不過怕不夠衛(wèi)生,那就燒開吧),馬上撈出鍋,邊上要事先準(zhǔn)備好濃醬油、大量蔥花、大量花椒、黃酒、少量蝦油露或者魚露,也可以選擇性地加白醋泡椒,按照自己口味自由變化;趁熱把血蚶浸入這個調(diào)料中拌均勻,冷藏小半天就可以開吃。同樣的做法,醉香螺、蟶子都是可以的。香螺因為殼厚肉緊,需要延長腌制時間,吃的時候倒出一點湯汁,調(diào)入芥末再吃,味道會更升一級。